□ 朱艳琳
新媒体时代新闻教学转型的方向与对策探究
□ 朱艳琳
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纷纷向媒体融合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新闻教育如何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成为高校新闻专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新闻学科作为具有行业背景和人文学特征的社会科学,在新媒体时代实行变革,转变教学方向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新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和课程设计等方面来探究新媒体时代新闻教学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新媒体;新闻教学;转型;方向
任何一个学科的设立都与社会需求有着直接关系,新闻学进入高校成为专门学科就是由于新闻业发展的需要。新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新闻实务课程占据核心地位。在当前大环境下,新闻实务课程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认为是新闻学科的核心或者主干课程,而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也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的。近年来,新闻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已经达成共识,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紧密围绕数字新闻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情况和需要,依据人才要求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同时对原有的实务课程进行整合。新闻学科具有人文学、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新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提倡运用理性思维,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发现、揭示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的影响。新闻学同时强调,“本着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来研究新闻现象、规范新闻活动、塑造新闻人才,关注具有人文色彩的诸多重要领域和问题,如新闻敏感、新闻价值、职业道德、新闻自由等,饱含人文之思。”可以说,新闻学同时具有多学科的性质,除了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外,同时要求有理性的思维训练,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和技能。
新闻学教育一直以“无缝对接”业界、培养“成手”为理念。近年来,新闻媒体出现巨大的变革,无论是新闻形式、新闻途径,还是新闻主体和平台,均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同时需要具有运营、维护等技能。201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指出,“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明确了新闻教育在培养人时要以培养基础型与应用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坚持“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近年来,新闻专业毕业生明显增多,而新闻行业职位有限,“僧多粥少”的现象十分明显,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并未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而是在一些新媒体运营、企业宣传等部门工作,因此高校新闻学教育针对的行业也愈加宽泛。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行业甚至存在不规范的操作理念,因此在业界转型的初级阶段,新闻学教育如何培养“成手”成为一道难题。在设置新闻课程时,必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为视角,发现与解释新闻现象,必须具有批判思维和全局思维,对新闻专业毕业生可能面对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掌握,并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训练和培养,为社会提供全能型人才。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也顺应潮流变革教学课程,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增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始终有一个问题被忽略,即新闻课程到底应该涉及哪些方面?明确这个问题不仅是开展新闻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在当下新闻业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新闻业厘清行业范围的一个过程。与当前新闻媒体行业主持人、记者等传统职位紧缺相对应的是,新闻行业一些新岗位,如互动编辑、信息数据编剧、市场拓展人员和产品经理等,人才缺口较大,这就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即新闻教育涵盖范围不足的现象,然而这一问题并未被高校教育者或者业界学者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新闻业至少有四类人才比较欠缺:参与主管新闻业的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的专向人才;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与客户建立和维持深度关系的人才;包装、设计新闻产品和内容的专向推广人才;对基本数据进行挖掘、追踪技术更新且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的全面人才。
在对新闻学课程进行设计时,必须遵从“行业逻辑”“学科逻辑”和“技术逻辑”,多维化、立体化地改变传统课程,设计适应新闻学发展和需要的课程。
(一)在“行业逻辑”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
传统的新闻课程设计是线性思维,也就是说,将传统媒体的生产过程进行线性复制,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和新闻写作四类,这一思路符合传统大众传媒时代的需要,与其技术特征相符合。然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闻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经不再是线性模式,而是转变为立体式、多渠道和多维化的生产模式。传统的课程设计逻辑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做出改变,因此新闻教育应该具有前瞻性,对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从而为新闻行业提供具有全面学科认知能力的人才。具体而言,需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挖掘新闻信息与客户信息的能力、生产新闻内容且提高内容呈现力的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和维护客户的能力。
(二)依据“学科逻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一直以来,新闻教学具有“迷信”业界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反思视角和批判性思维,这显然是违反学科本质的,因此大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总结、反思的空间。大学的环境相对自由和宽松,非常适合实验课程的开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实验课,针对新闻界的最新动态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索,不仅能够使学生与业界产生更好的联系,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主动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闻界。
(三)依据“技术逻辑”打破课程设置壁垒
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新闻业要实现变革和转型也决不仅是应付当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各学科、行业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建立起一个拥有无限延展力的合作平台。新闻教学也应该打破传统人为设置的课程壁垒和限制框架,通过立体化、平台式方式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合作,共同促进新闻教育的发展。建立更加广泛和融合的平台,使学生与教师、与社会、与新闻业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与频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层面。立体化平台指的是以课程为平台,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交流,建立了畅通的交流通道,从而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新的路径。平台式思维指的是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特征进行整合后,将逻辑上具有共同性的课程链接在一起,由专长不同的教师共同参与到授课中。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开设的“融合采编技术”与“融合报道”课程,就是采用平台式教学,由业内学者、专家和任课教师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配合教师的讲解而进行实践。上述两种平台要真正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受众习惯、媒介偏好等均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实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新闻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向,推进教学变革,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发展的需要。
1.蔡雯,翁之颢.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启示——基于传统媒体2013-2014年新媒体岗位招聘信息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6):126-1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岳芹芹.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出路——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04):10-14.
4.李永凤,覃珊珊.试析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学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7):103-107.
5.郑广嘉,秦静.传播教育的当下与未来——“新媒体时代传播教育的困境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新闻记者,2015(06):85-89.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