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最现实、最迫切、最成熟的战略之策
——搭建中国—东盟影视剧译配、交易平台
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三届,开放、务实、多元、融合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但积极推动了合作伙伴对话的外交关系,也推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济关系。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日臻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功能和展会影响不断放大和更加成熟。从经贸金融投资到港口物流、能源等产业合作,从教育科技信息交流到司法禁毒反恐等法律服务业交往,呈现出多元开放和升级拓展的发展趋势。文化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个新的资源聚合领域和迅速增长的积极元素,相应举办过文化产业论坛、影视传媒论坛、中国—东盟电影展、文化展、图书展等主题展会活动,文化合作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这样一个中国与东盟交流的大舞台,不仅形成了媒体传播全新环境,也为专业化、市场化、现实性、成长性俱佳的国产优秀电视剧译配、交易、播出的平台建设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和国内最现实、最迫切、最成熟的优质平台。
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剧译配、交易及播出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专业的译配、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用东盟国家语言译配中国优秀影视剧并实现在对象国主流电视台播出常态化,进行专业化运作,让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东盟,让东盟国家观众通过中国影视剧了解中华文化。同时解决各制作公司盲目接洽、单打独斗的局面,让国产影视剧的国际传播成为常态,进而形成规模化。其次也能解决困扰各制作公司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小语种的翻译问题等。
目前,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将优秀的影视产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漫和网络文学作品等)翻译为东盟多国语言版本,与东盟各国进行交易播出,为中国和东盟的多变市场提供影视剧制作和版权发行信息、国产电视剧东盟小语种译制服务,并探讨中国影视文化企业在东南亚出口等实际问题。平台包括:影视剧小语种译配平台、影视剧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电视节目展播和影视合作平台、影视剧版权交易平台以及影视剧联合拍摄制作和营销平台。
广西电视台目前正在联合国内多家媒体机构和东盟的电视媒体、文化公司,积极进行此项目的研发、实施步骤,通过产业平台市场化运营,建立投入产出模式,搭建中国—东盟影视剧译配、交易、播出平台项目,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建设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传播体系,提高广西文化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比如,广西电视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传播中心经过多次磋商,对构建译制平台已达成共识,双方均有意将整合各自的人才、资源、经费,成立务实合作的译制平台。
平台的搭建可以解决目前影视剧传播的现实问题。一是东盟影视剧市场对大多数影视公司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市场,影视公司往往抱着非常高的热情而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却由于信息不及时,定位不准确,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与预期相去甚远。二是各公司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大多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常态化,无法让东盟各国主流电视媒体对我们的大量优秀剧目形成惯性思维和常态交易。
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剧译配、交易和播出平台,要建设和维护我国强有力的文化传播渠道,通过产业手段,运营做大文化产业,让中国优秀影视剧走向东盟,让这些优秀影视剧所弘扬的中华文化深入东盟各国人民的主流价值观。
以国家倡议与传播导向作为指导性的引领,文化相融和电视剧需求作为政策与市场的带动,多方探索和有效实践作为可行性的依据,多重要素都印证了形成、搭建、培育一个规范、标准、合作、互助、高效、多赢的译配机制和平台是多方的需求,势在必行。作为一个未来发展的平台雏形,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下,聚拢国内外专业人才和公司、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由小到大,从少到多,扶持培育更大平台。译配平台将以先进的高新技术和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运营,服务于中国—东盟影视剧制作、播出和营销机构,服务于输出和引进的双向需求,大力提升国产影视剧在东盟各国本土的适应能力,积极提高影视剧的交易效率,促进国产影视剧对东盟各国的宣传推广和国际营销,形成国产影视剧在东盟各国的播出热潮,同时也为中国—东盟影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构建技术先进、专业高效、质量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译配平台。
这个平台要把国内和东盟国家及地区分散不均、大小不一的译制公司机构聚拢起来,把风格不一、专业差异的译配方式转型升级,就需要一个大平台的论坛切磋交流,一个新机制的合作助推,它的首选就是中国—东盟合作中地缘相近、人脉相通、文化交融、市场成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在这一大框架下,形成更具广泛性和专业化的译配群体、译配平台、译配市场。
建议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搭建中国—东盟电视剧版权交易平台,把东盟国家和中国内地、港台地区的电视剧都吸引到这个平台来,以影视版权交易为核心,着力打造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影视版权评估定价交易系统,为电视剧译配和播出机构搭建一流专业水准的信息发布、版权交易、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围绕影视版权产业的“产供销”环节,以交易为核心,提供版权登记、版权代理、版权融资、版权维权等功能。
平台可落户在每年9—10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举办中国—东盟电视节(或中国—东盟电视版权展销会),搭建面对面的实体交易平台,邀请各国主流电视媒体、国内一流的制作公司参加,组织与制作和合作相关的专题论坛,以及有针对性地按照双方的需求安排营销活动,不但让广西南宁成为中国电视剧走向东盟的交易中心,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电视剧制作与合作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成熟的展会市场。
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从商贸合作到文化交流,已经显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也是影视剧交易活动的大好时机,应该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展会,发布东盟各国和我们国内最新的影视剧制作和发行动态,向国内影视剧制作公司及时传递各国播出机构的播出需求和电视观众的收视喜好变化,根据供需双方的要求,将一批优秀的剧目通过对象国语言的本土化翻译配音,向有关对象国销售,并在有关对象国主流媒体播出,可以形成国产影视剧在东盟国家的播出热潮。活动期间举办电视节目展示交易、先进影视设备展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文化活动,可以充分规划和讨论东盟各国电视的发展趋势,探讨影视剧创作、交易等学术热门话题,同时还可以展出国际先进影视设备及国内外电视领域的先进产品。作为辅助功能,提高其综合性、服务性展会作用,逐步形成全国影视剧制作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国家文化传播总构架中的一个专项工作,从选剧、版权经费扶持等各方面形成一个集中打造的专项工作,达到国家层面的对外传播的统一行为和组合方案。
每年一度的“北京国际电视节”和“上海国际电视节”均在国内和国际业界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市场关注度,已成为国内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从事电视剧行业的主要交易平台。国内这些成熟的市场化平台可以为搭建中国—东盟影视剧译配、交易平台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另外,定期组建国产优秀影视剧在东盟各国进行展播推介,可深入和扩大中国影视文化在东盟国家的影响。
译配平台和交易平台是国产优秀电视剧走向东盟文化市场、走入东南亚国家千家万户的两个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和重要手段。一个是生产环节,一个是销售环节,相互带动,缺一不可。译配平台需要好的机制,交易平台需要政策的扶持。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国产电视剧东盟对象国本土化译配、交易平台的建设中,国家的扶持尤其重要,政策要到位,机制要灵活,资金要保证,技术要支撑,人才要培养。
一是2017年下半年组建平台建设筹备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传播中心、广西电视台,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申办报告,组建基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电视剧译配交易平台建设筹备机构,并于2017年9月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正式启动平台建设,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小型专题论坛,邀请国内相关政府机构、电视媒体、优秀影视剧制作公司和东盟各国主流电视媒体、文化交流机构及公司,共商平台建设大计,发起平台建设倡议。
二是建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电视剧司等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在2017年下半年联合组织一次专题调研,听取相关部门机构的汇报,实地考察平台建设情况,到播出中国电视剧译配剧的东盟国家电视机构考察调研,真实准确了解不同对象国的市场、受众情况,为国家“一带一路影视桥工程”总项目下的国产电视剧东盟国家小语种本土化译配交易播出平台建设进行可行性调研决策,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版权政策、资金(基金)政策、交易政策、播出政策,等等。研究出台指导性意见或办法,为平台建设的标准、规范、有序、积极和可持续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合作,成立中国—东盟电视剧译配交易产业基金。利用政府倡导的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吸纳和聚合发展基金,调动资本市场的文化要素,保证资金投入,形成产业优势,使这个平台建设高起点、成规模、有效益,进而带动和逐步形成译配生产和交易播出的产业联盟。
四是在广西成立一个东盟小语种翻译、配音、录制专业人才基地。依托现有的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相关的院系,与广西电视台、广西电台、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译配交易播出机构联合共建。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争取教育部门重视、支持,新闻出版广电重点扶持,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配合支持。通过“政府+社会+市场”的方式和机制,推动译配专业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工作。
五是把面向东盟的电视剧译配交易播出项目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大格局当中,既充实国家“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的具体内容,又把译配工作置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使这项新兴的、意义重大的文化传播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模式化、可持续和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