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华县棉洋中学 张监模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五华县棉洋中学 张监模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起彼伏,精彩纷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反思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其中,笔者感触最深的,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关注的,就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从 “教”教材转变为到“用”教材教的重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因以,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深入地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拘泥于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对于初中生而言,单纯地讲授教科书中的文章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多种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地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创造性使用教材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要能够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做到深入浅出。
面对课文,教师常常怕漏掉重要的、有价值的内容,往往希望一网打下去就能捞光所有的 “鱼”,一次教学就能给学生讲授所有的知识。有的教师一堂课设计了许多教学环节,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问题刚提出来,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提问。然而,学生不是机器,教师应该遵循文本解读选择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阅读体验的承受力和消化力,循序渐进。 “教学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反复性的过程。”一堂课时间有限,教师要大胆舍弃,化繁就简,削枝强干,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让枝叶掩盖主干,这是教好课的本领,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容量大,面面俱到,往往会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知识的重难点没有咀嚼、推敲、着力,学生不能心领神会,课堂教学也就收效甚微。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的逻辑线索,思维碰撞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在思考中、在感悟中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为此,教师要认清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让自己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努力提高 “导”的艺术,在教学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彻底改变牵着学生走的教学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以及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愉快。通过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改变传统的、固定的课堂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 “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 “好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同时把单向的灌输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互动教学,强化、优化教学的交流互动。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教师要善于巧用语言,用俏皮话、玩笑话,或对学生善意的揶揄,都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学生直抒胸怀。这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能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教师站在讲台上时,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和被关怀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时要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时要允许补充,出现不同的观点时要允许争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好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