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树怀(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
数字学术刚刚起步,是近年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但其相关概念还比较混乱,本人最近由于工作需要查阅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因此借此机会与大家沟通、共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学术研究、课题申请有所帮助。
数字学术,英文Digital Scholarship,用这个词检索会得到很多国外数字学术的案例,这些案例代表了数字学术的不同定义。有的数字学术中心在大学里相当于一个机构库或是开放资源库,有的不仅有网络平台,还有与图书馆实体空间相结合的提供支撑服务的物理空间,还有的不仅提供各种空间,还提供很多服务,即把人文研究领域的一些方法、理论和工具应用在面向全校各学科的支撑方面。
维基百科对数字学术给出的定义是: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出版和保存。即凡是用数字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这个过程都叫数字学术。这个定义非常宽泛,它与数字人文不一样,数字人文强调的是以研究的项目或是研究团队为中心,而数字学术实际上是以图书馆为主,建立在图书馆、面向全校各个学科提供支撑服务的机构,即更强调的是我们图书馆人要做一些专业化的服务。
总之,数字学术的定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都会界定其在构建数字学术中心时的目标、目的,但一般都是通过界定或强调某一部分,以突出机构或学校重点要研究的东西,但是在数字学术整个的大概念里面,强调的是用数字化的方式、思维进行研究的思想,同时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系统或者平台来支撑其数字研究。
借鉴某位学者的分析,该学者分析了45篇相关文献,总结出数字学术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是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此类主张需要以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持研究人员完成他们的工作,需要采用专门的措施来组织新兴和复杂的技术环境。此方面的研究更侧重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出版,采用新兴数字化方法产生、保存和使用数字内容,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及其馆员的角色等;第二个方面是网络化的数字研究,是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的结合。此类讲了数字学术作为网络化协作的过程,包括所有通过社会网络以及其他非正式渠道进行的学术研究,以及开放科学及开放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在语义上与网络化学术观点相关联,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拥抱社会网络、促进新兴实践模式、加强公众参与的学术研究;第三个方面是数字人文,它是人文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此类将数字人文视为研究重点,侧重于支持人文学科研究的相关技术及研究对象,包括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手段及研究途径等。
数字人文研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兴起的,经历了“人文计算”、“数字化人文”、“数字人文”三个阶段,也有学者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即从web1.0发展到web2.0再到web3.0更语义化的网络模式,语义网络、关联数据等不断应用到人文科学的研究来揭示数字人文的发展过程。因此,数字人文与数字学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学术不仅包括数字人文,还包括数据保存、开放获取等。
数字学术的发展过程,从研究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看,以前更强调数字出版和原始数据的数字化,现在则是要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具体来说,是从结果到过程,从局部到全局,从孤军奋战到团队协作,从单学科到跨学科,从个体意愿到制度意识,从学术孤岛到数字学术生态等等。
ACRL(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9大趋势,数字学术位列其中。国外很多大学图书馆正在积极发展数字学术中心,2016年度ARL的调查表明:构建数字学术中心已经是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新趋势,图书馆在数字学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设立专门的部门,还有许多面向数字学术任务的特定团队,与大学的其他部门联合,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即使没有正式设立数字学术中心的图书馆也正在图书馆内创建虚拟团队,与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与学科教员一起参与支持中心的工作。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就图书馆员的具体职责给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