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果
我家成了一个小小博物馆,到处是爸爸的藏品——最多的是旧书刊,还有连环画、老照片、宣传画、字画、像章、纪念章、瓷瓶、邮票、门票、火花、烟标等。仅旧书旧报,就占了20多个书柜,名家的签名本、报刊的创刊号分别也有好几百种。
我家的房子原本不算小,却被爸爸的藏品占据得满满当当的。听妈妈讲,我家好几次不是因为人的需要而购房,而是因为爸爸的藏品空间太“拮据”而被迫搬新家。
爸爸是北京旧货市场的“常客”,经常带我们去潘家园淘红色藏品。他的确太贪婪,不到罢市不收心,好些老报刊、老物件成了他的至爱,被一一收入囊中,我们倒成了他的搬运工。每每“拣漏”,他乐得合不拢嘴。爸爸常说,这些藏品是“红色经典”,能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最初我有些懵懂,后来看爸爸写的好些有关共和国历史的畅销书时,我读到了这话的真谛。
以前有人称爸爸是“文忙”,现在有人戏言他“啃老”——这“啃老”不是依靠老人过日子的意思,而是笑话他依据自己收藏的一些老藏品写作。爸爸一直没有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他越啃越有滋味。妈妈也为爸爸高兴,因为爸爸对这些老藏品做了不少研究,有些成果听说还填补了国家一些历史研究的空白。
爸爸说,他的藏品可以分成许多专题,有的可以见证老百姓的生活,有的可以感受新中国的进步,有的能够缅怀共和国的英雄人物,还有的能够再现新中国的岁月……好些东西我可能还不很了解,因为需要积累足够的历史背景知识,但是我愿意在学习中慢慢走近它们。这些年来,爸爸带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博物馆、纪念馆,看得最多的是历史文物。
每逢什么纪念日或国家开什么大会的时候,爸爸就忙起来了,到附近的报摊搜集自己想要的藏品。妈妈曾说他是个“拾荒的”,爸爸则说,昨天的物件是今天的文物,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多找机会收一些,让孩子长大后知道当年的那些大事。我记得前些年的一天,妈妈冒着倾盆大雨到各大报摊帮爸爸购买纪念建党90周年的报纸。
让我感动的是,我出生的当天与第二天,爸爸珍藏了大量的报纸,报纸现在尽管已有些微黄,但我每每翻起这些生日报,我就似乎看到爸爸当年四处搜集报纸的身影,感受到爸爸忙碌背后的爱意,从这些报纸里我知道了自己出生时海内外发生的大事,也知道了生活的这个城市發生了什么,了解到这个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