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析

2017-04-12 14:35梁清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兴趣情感

梁清华

(吉林省实验中学 吉林长春 130022)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数学学习兴趣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又处于核心地位。数学学习成绩往往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简单阐述了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 兴趣 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谈谈笔者几点简单的看法:

一、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产生”乐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我们只有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二、动之以情,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学习状况差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親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逐步让学生具有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时地用错误的陷阱,解题过程的繁简强烈反差等办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创新,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要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师。要对老师的解法有批判精神,要有进攻性。要敢于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挑战,老师的解答只是一种借鉴、参考而已,更不是什么圣旨。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成为老师教鞭下的奴隶,要成为主宰自己思想的主人。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传统教育注重的逻辑及常规思维能力,还应注意培养那些非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思维方法。

四、以数学特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中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非对数学的重要性有多少认识,而是觉得数学很深奥、很美,几何证明很神,数学运算很有趣。每当解决一道难题,心中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不言而喻,学数学应遵循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数学美的熏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优异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很美的艺术。每当遇到精僻的解法,一种数学的美感便会自然产生。而数学之美来源于数学思想与实际道理的有机结合,但它又高于生活。数学美包括有:简洁美、对称美、多样统一美、和谐美、奇峭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美等。所以,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必要将数学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尤为突出,美是数学的特点。

五、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回指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一丝丝亮立,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

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中差生来况,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高中生兴趣情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