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7-04-12 14:10王业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评价数学

王业春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七中学 安徽淮南 232174)

在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初中数学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因为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材,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里动态,才能抓住学生,也就能掌握学生的一切,从而驾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心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避免学生心理挫伤

数学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时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办法并非用巴掌,而往往是讥讽、奚落或是威逼恫吓。殊不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以致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只要老师对他们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温和一些,他们会把老师当“上帝”般崇敬,成绩岂会不进步?

我刚接班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叫苏露,她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做作业,大家都不喜欢她,于是,我在上课时经常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她答不上来时,就微笑着鼓励她,帮她寻找正确答案。同时我按排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和她一起做作业,慢慢的她开始渴望着老师的亲近和表扬,老师也如她所愿,一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表扬她。渐渐地,她的学习进步了,回答问题也主动积极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在课堂上,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師,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人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教师的行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爱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

三、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

心理学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于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任务联系着。人有了问题和任务,就要求去思维、去解决。可见,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是与一定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的。

问题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因此,教学过程可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随时“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的心理需要,这样,他们就自然会乐于思维。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处理好学生的课堂答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学生课堂答问后,我们教师不能仅用“对”或“错”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从反省中自我纠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著名的教育家赞可比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

如上届我班有位同学,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学越没信心。一次在数学课提问中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没有答对的问题,可他答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课后又与他交流了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心得。后来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

这样及时、积极地评价也使同学们坚信,在数学课上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及时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成败得失,思维的优劣;通过评价,能使学生掌握一堂课或整个问题的概貌。

五、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设计巧妙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心愉快、行动积极,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的越强烈,就能对学生所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将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了解学生心理,认知学生的学习特性;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初中数学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寻找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在你的积极评价鼓励下;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就会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思维评价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