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淑珍+李琴琴+张正言+贾秋娥+王林+徐盼
摘 要:该文针对“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代园林学科的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习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艺术;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164-02
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建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需要,另一方面将功能与艺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园林绿化、环境景观的认识[1,3]。《园林艺术》在园林专业中具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双重性质,是主干课程[1]。涉农专业的的学生由于家庭和专业的双重特点,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因此,加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园林科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的园林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为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等后续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课程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2]。
1 《园林艺术》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所用的教材大都为过元迥主编,由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园林艺术》。该书自1996年出版到现在已经20a。20a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诸如新型城镇化、休闲农业等新领域,各种新的园林设计理念和思潮不断涌现,同时新信息、新科技都对园林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材的内容实例偏重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造园手法的介绍,对于现代园林历史、类型和造园理念介绍很少,而且某些观点与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的观点不太一致。另外,《园林艺术》教材包含的内容比较繁多。要学好此课程还需要对园林美学、园林绘画、建筑学等相关知识有一定掌握和了解,这对于刚接触园林专业的学生比较困难。
1.2 课程間教学内容重复多 由于《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有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了解,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叠情况。比如园林艺术绪论中中外园林发展的介绍容易与后续的《园林史》重复;山水地形的介绍易和《园林工程》重复;园林建筑、小品、道路的介绍容易和《园林建筑》部分内容重复;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植物造景》中的内容有相似处等。此类现象也会在其他章节中出现。一方面课程间内容不必要的重叠占用了有限的专业课课时,使其他教学内容被压缩。另一方面,此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听课的厌倦和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听课效率和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1.3 教学考核体系建设不完善 传统教学模式考评机制单一,一般都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园林艺术》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试卷考核或图纸作品考核,这两种考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考试通常是应付型的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学生往往会在考前死记硬背,对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图纸形式的作品考核,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但学生大多都是套用其他的优秀设计作品,缺乏创新。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更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掌握情况。
1.4 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园林艺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与学生的交流仅仅局限于课堂,实习模式单一,课时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结束后,未能将所见所闻及时有效的整理,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目的。
2 《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2.1 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鉴于目前过元迥主编的《园林艺术》内容陈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可以适当进行删减。例如在“公园规划构思实例”部分更新现代园林案例,特别是介绍日本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园以及美国现代园林等内容。另外,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该教材,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结合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及时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整合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完善教学体系。
2.2 整合协调相关课程的内容 《园林艺术》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有紧密的关联和交叉,是园林专业基础课,部分内容易和其他课程重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有效的和本教研室其他老师协调沟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区分不同课程的重点、难点,做好与不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通过整合调整,使得各门课程安排更加合理,重点突出,以便完善教学体系。
2.3 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园林艺术观摩和欣赏的环节。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对园林的直观感受。同时建立课程网站,上传有用的教学文件、学习资料、影像素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线进行学习。另外,还可以建立师生交流群或教师个人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新媒体与老师建立有效的联系,使得该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节选部分专题进行集中学习与讨论。例如,园林经典作品的空间布局、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新探索、各地区的园林艺术风格及形成等。诸如此类专题,课堂中由教师引导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4 优化考核方法 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应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改革考评方法,采取全方位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3部分: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注重日常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对于园林艺术核心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2.5 提高园林实习教学效果 园林艺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最初对园林行业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要真正掌握园林艺术的精华,理解园林艺术的理论知识,具备大量感性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亲身体验,感受,方能凑效。在实习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习地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直观性。如以北方皇家园林为基调,实习地点有北京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公园。以私家园林为基调,实习地点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此外,实习过程中,还应吸收“园林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等课程的相关教师一起参与,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与此相匹配,实习成果,除了要求学生提交常规的实习报告外,还要求学生将实习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归纳整理,最后做景观评价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触类旁通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园林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3 结语
《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本专业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园林诸多问题的思考,增强对风景园林艺术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努力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总结与完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体系日臻完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屈永健.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汉莉,唐世斌,郭松.“风景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9,(8):81-83.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