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良+欧菲
王毅外长:
就外交热点话题答记者问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奉劝韩国国内某些势力不要再一意孤行
目前影响中韩关系的最大问题,就是美韩执意要在韩国部署充满争议的“萨德”反导系统。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它危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企图已经是路人皆知。所以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所以我们奉劝韩国国内某些势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则结果只能是损人又害己。
为应对半岛的危机,中方所提建议
为应对半岛的危机,中方的建议是,作为第一步,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通过“双暂停”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并且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之后,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结合起来,同步对等地解决各方关切,最终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这个思路抓住了半岛局势的症结,也完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2270号和2321号决议的要求。解决半岛核问题不能只有一手,需要两手并进,制裁是履行决议,促谈同样也是履行决议。
中美关系如何长期稳定的发展
作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维护好、发展好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已经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还应该致力于两个“超越”,首先是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中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对我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充满自信,当然,我们也乐见美国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在一个文明不断进步、观念日益多元的时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第二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这种传统的思维,中美两国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之间合作的需要远远大于分歧,在很多方面中美双方已经是利益交融。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齐心合力,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也不可能把一方的成功建立在另一方的受损之上。
谈中日关系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但同时也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代表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平与友好,一条是战争和对抗。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日本国内仍然有些人还在这两条道路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企图开历史的倒车。我们希望一切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年头,把握好国家前行的方向。我们当然愿意同日本改善关系,造福两国人民,但是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要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国不断发展振兴的事实。
谈南海局势
南海明显降温,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地区之幸,也是世界之福。当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就是DOC,正在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具体的争议已经重新回到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的正轨。我们还正在同东盟十国推进南海行为准则,也就是COC的磋商,我们要共同打造大家都认可的一个地区规则。我向大家透露一个最新消息,就在上月底刚刚举行的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已经形成了COC框架的第一份草案。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想兴风作浪、再生事端,不仅不得人心,也必将遭到地区国家的共同抵制。我们绝不会允许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再次受到干扰和破坏。
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再过两个月,我们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目前统计,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届时,除了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以外,还会有一个更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以及围绕“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平行召开6场主题会议。北京将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也将继续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
我们希望论坛能够实现三方面的成果:首先是总结汇聚各方共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方向。二是梳理重点领域合作,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持和人文交往等,确定一批重大的合作项目。三是提出中长期合作举措,探讨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更加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
财政部部长肖捷:
教育经费可携带 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财政部部长肖捷介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我想告诉记者朋友,从去年春季的学期开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教育经费可携带”,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钱随人走。
之所以能够做到可携带,是因为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为实现教育经费的可携带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国务院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了学生依据学籍而不是户籍身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原则。
有两笔钱可以随人走,一笔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学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携带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而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已经按区域实现了标准统一。另外一笔钱,就是“两免一补”资金,也就是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这项政策也将实现全国统一,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公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也是政府时刻放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工信部部长苗圩:
针对工信领域热点答疑解惑
工信部部长苗圩5日走上“两会部长通道”,介绍就新能源骗补、钢铁去产能及电信诈骗等问题做出回应。
对于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苗圩说,新能源汽车在起步阶段,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去年有部分汽车企业铤而走险用各种办法骗取中央的财政补贴,对于骗补行为政府是零容忍的。苗圩介绍,今年会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完善补贴政策,加强补贴流程的监管,更多地用事中、事后的办法来给予补贴;二要研究到2020年政府补贴全部退出后采取什么替代措施,目前考虑用传统汽车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的积分建立交易的制度,正在网上征求意见。
针对民众关心的钢铁去产能问题,苗圩介绍,去年钢铁去产能完成6500万吨以上,根据核查,所去的主要生产设备已不具备再恢复生产的能力。但目前面临职工下岗转岗安置、债务处理和少数经济以钢铁为主的地方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谈到网络诈骗这一社会频发热点问题,苗圩说,网络电信诈骗现在比较猖獗,徐玉玉事件出现后,有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工信部主要从电信环节予以打击,到去年年底实现了手机的实名制,不仅新用户做到了完全实名,还完成了1.2亿老用户的补登工作。同时在一些重点省份进行信息核查、过滤和筛选工作,通过这个措施,平均每月能搜索到1.7亿条诈骗信息。工信部去年还下架1735个改号软件,让非法改号软件“看不见、搜不到、下载不了”等。并且关停涉案手机号码70万个。苗圩指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初步遏制了电信诈骗的高发势头,去年年底比今年年初报案数量下降了80%左右。今年会进一步加大力度,要在全国各省市和国际出入口加大技术手段的建设,防止来自其他地区甚至境外的诈骗信息。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
对收取拥堵费等阐明观点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5日第一次走上“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关于拥堵费、摇号、共享单车等热点问题。
关于摇号的问题,李小鹏说,摇号也好,限行也好,这些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治标之策,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不便。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大家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贡献者。
据他介绍,关于拥堵费,这是众多治理拥堵问题手段当中的经济手段,其实拥堵是大城市病,解决拥堵问题,要靠综合施策,要打组合拳,还要靠上下联动、标本兼治、长远结合、共同努力。
关于共享单车。李小鹏表示,共享单车是模式创新,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政府要有作为,企业要遵纪守法,广大使用者要文明出行,大家共同努力,共享单车就一定能发展好。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河北省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并对中外媒体开放。敞开大门、打开心扉,与来自境内外的百余家新闻媒体记者来了场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河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克志代表介绍河北省经济发展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发表三周年。3年来,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带来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一是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二是污染治理联防联控联治,重大生态工程加快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最大、最明显的时期。三是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去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河北最大的优势是毗邻北京、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最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利用好京津资源。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二是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四是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一年的崭新蓝图徐徐展开,河北改革发展、攻坚克难、扎实奋进的好声音、好故事将向四面八方传递。河北用坦诚和开放,赢得了世界认可,博得了世界喝彩,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
柳斌杰委员:
“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
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委员柳斌杰就去年全国人大对“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以及执法检查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柳斌杰委员介绍,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是一件大事,不仅是人民关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健康问题,所以党和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最严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样一个精神来管这件大事,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人民群众的反映、社会上所出现的食品安全的突發事件和中央的要求,及时修改了这部法律,体现了“四严”的要求。
效果有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宣传普及了这部法律。因为法律要实行,要变成国家的意志、得到人民的尊重,首先要让大家知道。所以为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进行检查,就是要进一步推动这部法律深入贯彻,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这次检查,所有的食品企业、食源单位、供应链条、加工厂都把法律挺在了前面,这是首先一点。
二是推动了食品安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依据法律留了很多接口,小食品、小作坊、小摊点、公共食堂这样一些具体的食品供应单位都依据这部法律完善了规章制度。据我们了解,地方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百多个配套的法律制度,使我们的管理严格起来。
三是解决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大家关注的中国食品的标准问题、中国食品供应链条的冷链问题,中国食品检验监督过程中没有制度化或者说有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这次检查,协调各方面得到了解决,突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四是强化了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感到现在基层,特别是县一级,三局、四局合并,表面上执法人员多了,实际上食品检验人员少了,人大常委会及时提出基层一定要保证食品药品执法人员足够的数量,确定了标准,通过国家编制部门和地方加强了对食品监管的力量,这样就解决了基层监管环节上的问题。
五是推动了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食品涉及所有人、所有家庭、所有行业,涉及国家20多个部门,法律规定要建立一个社会共治的体系,现在共治的体系已经形成,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协调几十个部门参加,使食品监督从食源生产、农业部门、水产部门、林业部门到加工运输过程,到最后的食品供应,包括互联网上食品快餐的配送,以及小摊点、小餐桌、小饭馆这些监管形成了共治的局面,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了监管的范围内,保障全国人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个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张汝才代表:
建议加大力度推进空心村治理
“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如期脱贫,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但是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出现“空心村”现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以致土地抛荒。村里大部分只有老人和孩子,基本上见不到中青年人,如果孩子们去县城上学,人就更少了。
张汝才代表去甘肃庆阳市什社乡调研,看到干净的街道和整齐的房屋,但村里稀稀拉拉的人很少,当问起村干部时,他说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很多房子都闲着,基本形成了“空心村”。
张汝才代表建议:
(一)应尽快完成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制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利用的程序以及补偿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政策。
(二)在乡镇或县城建立农村宅基地交易所,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
(三)在城镇通过房地产开发,建造楼房及配套设施,将房子与空心村宅基地置换过来,老人和留守儿童搬到经济、社区比较发达的城镇上,既解决了老人医疗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又能让年轻人在当地打工。
(四)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进行“空心村”耕地流转。
(五)在治理空心村的同时,要保留好具有原始古村落、古民居、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