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介绍及启示

2017-04-12 21:55廖克环
体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员计划培训

廖克环

摘 要:通过借鉴“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可从优化组织主体架构、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重视培养社会归属感、加强经费保障与监管等方面进行构建与完善。

关 键 词:体育管理;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退役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68-05

An introduction to and inspirations from 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

LIAO Ke-h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y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 in such aspects as service object, service content, service procedur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etc,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athlete career transition service in mainland China can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in such aspects as optimizing the mai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cusing on service individualized customization, valu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nse of social belonging, strengthening fund assurance and supervision, etc.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retired athlete

隨着我国内地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性就业安置与附带经济补偿的自主择业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取代了以往国家“统包统分”组织安置的单一模式。自21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内地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运动员退役安置与相关保障工作的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如2007年颁布的《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和《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规定运动员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并明确了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仅国家体育总局就已举办或扶持了近40期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接受培训的运动员已逾2 000人次[1]。各省市体育局也纷纷定期举办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从实践效果看,参与职业转换培训的运动员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但从培训过程和就业情况看,面临重重困难[2],亟待解决。

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开始实施“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鼓励各成员发展富有自身国家或地区特色的计划,协助运动员于运动生涯结束后顺利转型。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下称港协暨奥委会)于2006年随即展开筹备工作,并于2008年正式实施“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Hong Kong Athletes Care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HKACEP)[3],成为香港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核心机制。本研究结合当前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困境,通过对HKACEP的分析考察,认为优化组织主体架构、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重视培养社会归属感、加强经费保障与监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现阶段我国内地完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HKACEP要点

HKACEP由港协暨奥委会主导建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资助,为计划退役或已退役的运动员提供就业、教育及生活技能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顺利转型。

1.1 服务对象

在服务对象上,HKACEP考虑不同专项运动员的差异,在设置相应申请条件的同时,采取了普适的范畴划分5类运动员:获港协暨奥委会辖下的体育总会提名的运动员;曾为香港代表队的成员;曾参与大型比赛的运动员;现役与计划退役的运动员;退役后6年内的运动员。在对象的资格筛选与具体确认上,HKACEP委员会充分尊重运动员所属体育总会的考察意见,除了给出全职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25 h)与业余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15 h)的参考标准,最终由其所属体育总会把关。HKACEP将根据当期可调配的计划资源确定各体育总会所属专项运动员的参与配额。

1.2 服务流程

HKACEP申请程序共分4步:(1)申请。符合条件的退役或计划退役的运动员可以前往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办公室填写申请表格。运动员需要如实上报个人的退役(或计划退役)时间安排、训练量与最佳比赛成绩等信息,并经本人所属的体育总会及教练审核确认。(2)面试。申请表格中会要求运动员对希望获得的支持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具有优先次序。根据申请人的运动项目、申请意愿等不同,申请人可能被邀请出席面试,以便进一步考核与筛选。(3)审批。由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委员会审批。(4)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办公室于14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结果。

申请者经HKACEP委员会的审批,可以获得相应的课程。HKACEP为香港运动员提供语文进修课程及不同的教育奖学金计划,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支持服务。除了优先与校园教职相嫁接,发挥运动专项优势,推广学校体育文化,HKACEP还与合作单位共同举办生活技能培训工作坊,联合开发系列课程,申请人只要通过前置的咨询服务,结合自身需求与未来发展,订立目标,完成5个课程单元,就可以获得培训证书。HKACEP通过持续的支援计划,注重将运动员的优秀品质运用到退役运动员转型服务机制中,帮助运动员拟定和逐步实现退役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1.3 服务内容

“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可分为“教育支持”“就业支持”“生活技能”“运动员社会责任培养”4个部分(见表1),为退役或计划退役运动员提供教育文化课程、专项奖学金、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规划等服务,旨在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文化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1.4 资源保障

由于民政事务局每年体育事业预算投入相对有限[4],香港对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更注重引入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建设。港协暨奥委会作为HKACEP的主导机构,利用社会影响力,整合资源,鼓励社会企业、高校等作为赞助或合作伙伴加入计划,提供计划所倡导的各项教育及奖学金、实习生计划、生活技能训练等各项赞助,使服务内容、就业方向多样化,为合作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后备人才。如知名学府香港中文大学等12所高等教育院校,为HKACEP下属的“教育及奖学金”计划提供教学资源;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为运动员提供丰富就业机会,开展实习生计划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5]。

1.5 运行成效

截至2015年3月,HKACEP已支持45个体育总会400多名运动员,成效显著。一是在教育支持方面,HKACEP总共向74位运动员批准颁发186万港币奖学金。2013—2014年,以颁发奖学金的形式鼓励退役运动员持续进修,共有8位运动员获得教育奖学金继续升学,11位退役运动员获得退役运动员持续进修证书与EMBA奖学金。在教育课程方面,HKACEP与英孚教育持续合作6年,为运动员提供免费的综合英语课程,提升英语水平,56位运动员报读该课程。二是在就业发展支持方面,HKACEP为更加有效地扩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与不同类型机构展开合作,并通过职业配对与实习机会提供就业支持。2008—2015年,共有66名退役运动员通过不同的支持机构获得就业,促成101个就业配对[3]。三是在生活技能与社会责任培养方面,首先HAKCEP为增强运动员职场竞争力,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办“生活技能培训”的系列课程,举办14个工作坊,已超过300(运动员)人次参加[3]。其次HKACEP创新性地设立了“运动员社会责任培养”板块,通过“体育大使计划”“奥梦成真计划”与“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增强运动员的社会参与,并从中重拾社会认同感。

2 HKACEP对完善内地机制的启示

2.1 优化组织主体架构

按《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组织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员所在体育训练单位、单项运动项目協会等。由于尚未实现“管办分离”,内地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各体育训练单位仍具有体制内“官办”属性,因此体育行政部门成为主导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的组织主体。但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涉及体育、人事与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需要多方行政力量协同参与。同时各类企业、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拥有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运动员职业转换所用,而且它们也可以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政策引导这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

借鉴HKACEP经验,结合内地实际,在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上,首先,重新厘定体育行政部门职责,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协同人社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由于运动员人事关系主要在省市直属的体育训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可负责业务指导,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并予以监督;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并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内地体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提升权威体育社会组织(如中国奥委会和各级体育总会)的作用,联合各单项体育协会与运动员所在的训练单位对接,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管,具体承担转换服务相关的执行性、事务性、操作性等方面工作。

其次,引导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运动员职业转换工作。HKACEP能吸引众多企业、高校、社团法人参与其中,主要由于该计划能为它们带来效益:一是社会公益性,通过相关工作的宣传,参与单位找到提升社会形象的平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参与单位能通过相关活动发掘出适合本单位发展需求的人才;三是运动员通过计划的资助购买参与单位提供的服务,如语文进修课程、大专及大学补习课程等。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服务亦可提供上述诱因吸纳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除了帮助运动员退役后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学习,内地高校日渐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体系亦可为运动员职业转换所用[6]。而企业可以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技能指导、实习岗位以及推荐就业。高校、用人单位在参与职业转换服务工作过程中得到与运动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增强运动员再就业机制的实效性尤为重要。体育行政部门虽然也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设立退役运动员人才就业网等途径将运动员向社会推荐,但高校、用人单位与运动员之间缺乏足够了解而导致推荐上大学和自主择业这两条路径变得愈加困难。仿效HKACEP,吸引高校和用人单位参加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既能让高校、用人单位较深入了解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并予以一定时间的考察,也能让运动员获悉相关高校、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人才需求目标,达到互相沟通、双向选择,各取所需、降低风险的目的,无疑有利于增加运动员顺利转型的机会。

2.2 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

职业转换培训是当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和手段,其直接目标是将运动员专项技能转化为体育岗位职业技能,体育岗位职业技能由“运动技能+职业综合知识”构成[7]。因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求职礼仪、演讲技巧等通用基础知识,后者则主要指向具体体育岗位职业技能知识,如体育管理、体育经纪人实务、运动保健、运动训练指导、体育教学指导等,并辅之以相应的模拟实操训练和社会实践。当前的培训主要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依靠体育系统的力量来举办,往往采取“培训、考证、就业推荐”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培训所指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体育经纪人等,主要还是局限在体育类岗位。这种纯粹依靠体育系统力量来开展的内容和目标相对固定,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难以满足运动员不同的就业需求和不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有利于运动员的退役调整质量,使退役运动员自我认知更好地适应退役后的生活[8]。因此,在服务内容上,可突出多样性与个性化。

首先,强化就业规划咨询的前置环节。HKACEP的前置咨询会及时有效地发现申请者的自身需求和待发掘或培养的内容,重视帮助运动员将自身优秀特质转化为就业竞争优势,接受职场的挑战。内地在设置前置咨询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高校就业辅导和职业培训机构丰富、成熟的职业规划服务,通过科学系统测试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身兴趣与条件,找到适合的再就业方向,同时提供相应教育及就业发展支持路线图。

其次,服务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教育支持与职业培训并重,细分多个项目,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内容。运动员受教育的不完整,是其再就业面临困难的最主要因素。针对这一明显的短板,HKACEP提供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教育课程以供选择,满足运动员的多样化需求。内地通过制定各项优待政策,推荐运动员退役后通过单招、特招、免试等途径上大学已实行多年,但因运动员自身文化基础较差,进入高校后文化学习依然面临巨大困难。内地体育行政部门可通过教育、劳动等行政部门的协助,积极与高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对接,根据实用性原则开设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运动员自身提升所需要的各类课程,提供由基础科目进修课程、学历教育前的补习课程及正规学历教育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支持体系。又如正规的学历教育,除了现有的推荐获取资格这一传统做法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资助学费的方式予以支持,并要求每年达到一定的学业目标后,后续的资助才得以继续。同时,借鉴HKACEP的服务分类逻辑,内地应对现有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所设内容进行拓宽与细分,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分类提供“就业”“教育”“生活”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尤其在就业项目的选择上,通过加入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的支持,提供更多能满足运动员多元化就业兴趣和社会需求的不同专业培训课程。

最后,提升服务安排灵活性。内地提供的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大多以集中统一时间培训为主,培训周期较短,运动员难以消化培训内容,并未考虑到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HKACEP提供的服务项目,虽然也是固定时间开设,但允许运动员自由选择项目,不要求运动员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所有服务项目。为了防止运动员退役之后才开始进行职业教育的现象,对现役运动员一定要适时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2]。通过远程化、学分制等形式,实现相同培训内容,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开设,让服务选择更具有灵活性。

2.3 重视培养社会归属感

我国独特的运动员培养体系,造就竞技领域的辉煌成绩,但是它破坏了运动员的社会化进程,运动员退役时的再就业困难就是问题的集中体现。职业转换服务不仅要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饭碗”问题,还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灵”问题。在帮助退役运动员及时获得文化深造与就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不应将其当作“被施与者”“被救助者”,而应当激励他们发挥优势,主动找寻社会归属感。HKACEP通过提前服务介入时间来解决社会化进程受阻问题,安排大量丰富的实践服务计划,运动员得到新的社会角色体验,强化退役后的社会归属感。因此,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不能忽视运动员高阶层需求的满足,须通过强化社会责任的培育使退役运动员收获更多的社会认同。内地科教文卫体行政部门应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运动员进校园、进新社区”等项目,向学生和其他群众宣传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健身等知识和技能,推动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运动员通过参加与体育职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发掘了自身价值,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了解与认可,在“被需求”的情境中给予运动员社会归属感,为再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4 加强经费保障与监管

HKACEP开展以来,吸收社会资助效果良好。2008—2016年各财政年度,民政事务局对计划的财政预算平均拨款1 700万~2 500万港元,而仅HKACEP“奥梦成真2015—2018”计划一项,就得到“利希慎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运动燃希望基金”3个合作基金共超过1 600万港元的赞助[9],社会捐助资本幅度达到2014—2015财年度主管部门总体预算额度的63.24%。在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的同时,HKACEP对经费进行严格的监管。计划所涉收入开支,每年定期公布,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监督;而运动员所获资助须经严格审批,以大专及大学补习课程每项课程为例,每人最高资助金额为24 000港币,须提供有效的正式收据作为凭证,且规定每名运动员一生只能申请一次。

内地经费投入主要依靠政府,且实际投入的经费所占比例没有明确,经费能否得到落实,似乎还得看主管領导是否重视。而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目前也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服务对象的范围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像当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人数需采取限定名额的报名推荐方式确定。随着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提升工作质量,工作经费保障应当实现“开源”与“节流”两手抓。开源,即通过政策引导和自身工作的成效,打造一个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优良平台,吸收社会捐助;节流,则是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细化经费使用规则,及时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政府加强监管,最终确保经费尽其所用。

運动员因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同,加上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在职业转换服务机制优化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应当重视如何更好地帮助退役或计划退役运动员提升就业竞争力。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协调有序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多方的努力和相互配合。借鉴HKACEP的成功经验,内地体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与社会力量的对接,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开展退役安置咨询与培训,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的水平,才能切实增强运动员再就业时的社会竞争力,从而使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参考文献:

[1] 卢苇. 培训助力运动员职业转型[N]. 中国体育报,2013-06-19(6).

[2] 黄美好.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J]. 体育学刊,2009,16(7):65.

[3] Hong Kong Athletes Care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HKACEP)[EB/OL]. (2014-09-10)[2016-01-10]. http://www.hkacep.com.

[4]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EB/OL]. (2014-09-10)[2016-01-10]. http://www.budget.gov.hk.

[5] Programme Achievement-Career Development. CHENG Ka-ho[EB/OL]. (2014-08-13) [2016-01-10]. http://www.hkacep.com/achie vement/detail/7.

[6] 赵冰,武胜军,杨雨凡,等. 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91.

[7] 李宝禄,肖建忠. 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3(4):101.

[8] 杜梅. 中国香港精英运动员退役的调整质量及对策[J]. 体育学刊,2008,15(9):47.

[9] “Sports legacy” Scheme 2015-18 Launching Ceremony[EB/OL]. (2014-09-19) [2016-01-10]. http://www.hkacep. com/news/detail/60.

猜你喜欢
运动员计划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