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供应与管理及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方法 结合我院2014年-2015年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统计分析方式来探讨各抗菌药物的采购、用药频度、日均成本等内容。结果 从药物采购来看,抗菌药物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头霉素类、单环类、糖肽类、抗真菌类采购量下降显著,对于特殊抗菌药物的采购也下降明显。结论 同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整治与分析,从推进合理用药管理上,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从制度上构建长效机制,来促进药剂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采购现状 药物利用 治理分析
医院日常用药管理中,抗菌药物占比较大,品种较多。有研究显示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问题,不仅增强了药源性疾病的风险,也给卫生资源造成浪费,导致耐药性致病菌的繁殖加剧,降低了抗菌性药物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我国医疗管理部门逐渐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并通过专项治理活动来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于此,本文将从我院2014年至2015年度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数据分析,来探讨抗菌药物供应及临床合理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至2015年度抗菌药物采购数据分析中,来完成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抗菌药物品种统计上,对于软膏剂、滴眼剂,以及寄生虫病、其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药物和中药抗菌药物排除在外。
1.2 方法
根据《新编药物学》对抗菌药物进行归类分析,获得限定日剂量等各项监测数据,其中用药频度=总用量/限定日剂量;对于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用品均采用同一单位后转换成相应用量进行计算;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目录进行分级管理。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从调查年度数据来看,2014年抗菌药物采购占西药总金额的21.84%,2015年抗菌药物采购占比为20.46%;抗菌药物采购金额增长率3.25%,低于西药采购增长率8.78%;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增长1.24%。
2.2 各类抗菌药物采购占比及年增长率
在我院抗菌药物分类中,总共涵盖17大类,2014年采购额排前3位的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2015年采购额排第1位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在用药频度排序中,2014年、2015年排前5位的有大环内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与2013年至2014年度相比,单环类、头孢类、糖肽类、抗真菌类药物采购占比明显下降。
2.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现状
从分级管理来看,抗菌药物主要分为非限制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其中,2013至2014年度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采购占比為13.7%,限制级占比68.4%,特殊级占比16.44%;在用药频度构成上,非限制级占比65.35%、限制级占比31.36%,特殊级占比2.66%;2014年至2015年度,各分级采购额度占比分别为12.64%、77.38%、12.42%;在用药频度构成上,各分级构成占比分别为62.31%、39.21%、2.02%。相比而言,限制级抗菌药物采购额度及用药频度增长迅速,而特殊级抗菌药物下降显著。
2.4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抗菌类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有注射与口服,在2013年至2014年度,两者构成占比分别为83.27%和16.73%;2014年至2015年度,两者构成占比为84.12%和15.88%。在分级管理上,抗菌类药物给药途径基本不变。在用药频度管理上,2013年至2014年度,注射与口服分别为31.82%和68.18%,2014年至2015年度,注射与口服分别为35.62%和64.38%。从构成比来看,2014年至2015年度注射与口服用药频度有所增加,其主要表现在非限制级注射剂的使用有所增多。
2.5 不同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在抗菌药物采购排序管理中,2013年至2014年度前五位药品有头孢地嗪、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和头孢地尼;2014年至2015年度前五位抗菌药物为头孢地嗪、哌拉西林、头孢替安、头孢地尼及头孢硫脒。对于头孢地嗪来说,连续处于采购首位。在特殊级抗菌药物采购中,2013年至2014年度氨曲南位居第二位,2014年至2015年度哌拉西林位居第二位。
3 讨论
从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来看,我院2014年至2015年度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医疗费用增加、耐药菌增多、病毒感染率增高等。从国家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来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均下降12%和17%,住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也得到有效控制。但总体来看,抗菌药物采购占比虽有下降,但使用量下降不明显,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低于西药,可见专项治理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自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以来,我院抗菌药物及用药频度指标得到控制,特别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量下降,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用量前移,单环类药物下降明显,头霉素类药物下降较多,糖肽类药物也下降较大。这些药物在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用药频度及用量得到优化。
针对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在注射与口服管理上,结合医院各科室患者及业务量实际,就其给药途径进行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住院感染疾病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对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管理,降低口服制剂的使用量。在抗菌药物采购及品种选择上,针对头孢地嗪的用量问题,将之列为敏感菌所致的疾病,如淋病、泌尿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病症中;对于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对给药间隔适当延长。对于克拉霉素的管理,从药物适应症范围进行控制,主要治疗需氧菌、厌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嗜肺性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症。考虑到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应该避免与茶碱、地高辛、麦角胺、三唑仑等联合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头孢地尼等药物,以分散片一品双规并存,主要应用于敏感菌引发的疾病,尤其是对肠杆菌疗效突出,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疗效,可以给予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桂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08).
[2] 丁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及其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