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清
【摘 要】 目的:进行儿科治疗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24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进行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依从性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开展有效、科学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期间患儿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儿科 心理护理 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患儿生理、心理特征都与成年患者存在较大区别,这使得儿科临床护理难度大幅增加,所以相对于其他科室儿科护理难度更大。相关研究认为心理护理能够提升儿科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为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将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240例患儿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24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55例女、65例男;患儿年龄范围4~11岁,平均年龄为(7.6±2.3)岁;其中40例患儿为流行性感冒,31例患儿为肺炎,23例患儿为腹泻,26例患儿为其他。观察组包括59例女、61例男;患儿年龄范围3~11岁,平均年龄为(5.9±2.7)岁;其中38例患儿为流行性感冒,33例患儿为肺炎,25例患儿为腹泻,24例患儿为其他。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内容包括:①构建互信关系:护理人员应当和患儿进行积极沟通,进而形成愉快、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和家长一起给患儿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支持、鼓励。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在采集分析患儿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从患儿不同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出发,对易被患儿接受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和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平均每天交流时间应当在20分钟以上。沟通和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患儿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引导、激励患儿正确认识自己和治疗,进而为治疗活动提供有效配合。③情感护理:护理人员可依据已掌握患儿爱好和兴趣,在病房内为患儿播放其喜爱的节目、动画,进而转移患儿因治疗产生不适感、不愉快,促进患儿依从性的提升。同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当减小动作幅度,避免不当操作造成患儿不适、疼痛,使患儿能够从内心放下对医疗人员的戒备,使相应的害怕、紧张心理得到缓解。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及其技术满意度、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PS21.0软件,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20例患儿中108例患儿能够积极遵从医嘱,12例不积极遵从医嘱,患儿依从率为90.0%;对照组120例患儿中62例患儿能够积极遵从医嘱,58例不积极遵从医嘱,患儿依从率为51.8%.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患儿中108例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率为98.2%;对照组120例患儿中98例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率为81.6%.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儿通常会对治疗手段、医院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然而传统简单的护理并没有充分考虑患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所以儿科治疗中经常出现一些依从性较差的患儿[1]。从生理角度来说强化儿科患儿心理护理,能够使患儿因药物刺激、治疗方式、医院环境产生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活動[2]。具体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和患儿构建互信关系,进而形成愉快、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并对患儿个性等个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易被患儿接受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并在充分考虑患儿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正面引导、激励患儿[3]。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依据患儿爱好和兴趣,通过在病房内为患儿播放其喜爱的节目、动画,转移其因治疗产生不适感、不愉快。最后,护理人员对待患儿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和语气,利用患儿易于接受的表情和语言拉近护患关系,使患儿内心的害怕、紧张心理得到缓解。
本研究中,观察组120例患儿中108例患儿能够积极遵从医嘱,患儿依从率为90.0%;对照组120例患儿中62例患儿能够积极遵从医嘱,患儿依从率为51.8%。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患儿中108例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率为98.2%;观察组120例患儿中98例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率为81.6%.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科治疗中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依从率和满意度,对于治疗和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推广价值加高[4]。
参考文献
[1]邝云莎,袁亮,李维嘉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儿科烧伤患者心理合作程度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学,2015,08:963-964.
[2]李凤玲,赵东国,黄宏伟等. 护理关怀照护行为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的效果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9:61-63.
[3]张玉,陈素哲,赵敏英. 增加心理收入对提高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5,23:2828-2830.
[4]许蕊,宋顺香,刘慧茹等. 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中的护理管理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6,0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