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7-04-12 16:29李勇兵沈伟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李勇兵 沈伟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120例,对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治疗的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血管阻塞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手术成功率达79.17%,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经观察发现,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年龄、既往病史。结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既往病史等相关因素,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治疗。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是指疾病病程超过3个月的病变,在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时,手术成功率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上开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为了研究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70例男性,50例女性,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62岁,平均(46.13±3.1)岁。

1.2 入选标准 (1)造影检查至少存在一个完全闭塞的分支,且闭塞血管最粗段直径不小于2.5mm,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2)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该治疗方式,且对治疗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

1.3 治疗方式 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进行了危险分层评估,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所接受的手术治疗均为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中有60例运用了导丝相互参照技术,30例运用了平行导丝技术,20例接受了双侧冠状动脉造影,10例采用反向导丝技术,如介入失败,应及时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个月。

1.4 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对12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提示该类疾病可能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失败患者,65岁以上老人手术失败率尤其高,说明年龄对手术疗效有一定的影响,血管迂曲及钙化的程度越重,手术成功率越低;综合以上信息得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既往病史,病程进展等多项因素。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血管闭塞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有95例开通靶血管成功,血运恢复正常后,患者心绞痛等各种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未见严重不良并发症,成功率达79.17%;15例患者手术失败,失败原因为闭塞部位无法完全通过;另外手术成功的10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支架血栓,3例心包压塞,2例冠状动脉穿孔,1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3 讨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病变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动脉闭塞后,快速形成血栓并蔓延至边支血管开口。栓子逐渐变硬,于病变两端形成纤维帽,治疗时间越长,通过这些纤维组织的成功率越低[3] 。

为提升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选择介入器材时应保证:(1)指引导管内腔大,支撑作用好,同轴性好;(2)导丝整体硬度适中,尖端硬度大,首选材料为非亲水涂层导丝;(3)运用球囊治疗时,选择原则为“先小后大”,即先行小口球囊扩张后再行大口球囊扩张;(4)将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治疗首选,该支架抑制内膜增生效果好,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几率低[4] 。

影响治疗效果中的自身病程因素中,血管迂曲程度的评价标准:轻度:血管无弯曲或存在较大的平滑迂曲;中度:血管存在2个迂曲,未见螺纹状形态;重度:血管存在3个或3个以上迂曲,可见螺纹形态。钙化评价标准:轻度;点状钙化灶,长度不超过1cm;中度:条状钙化灶,长度不超过3cm;重度:管状钙化灶,长度在3cm以上。开口病变:指主动脉与左右冠脉、心外膜大血管交界处病变。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血管的迂曲程度对手术的成功率有一定分影响,迂曲越严重,对操作的要求越高,在操作中发生穿破血管的几率越低,病程越长,斑块钙化越重,对导丝的硬度要求越高,且钙化导致血管弹性变差,血管脆性加大,球囊难以通过,支架难以充分释放。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1)样本数量偏少,对全部患者的病变情况的个体差异未进行有效排除,导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此外,全部患者并非一位医师进行治疗,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操作技术也会对治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既往病史等相关因素,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东晖,宁俊霞,范谦等.58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6):369-372.

[2] 徐承义,苏晞,宋丹等.替格瑞洛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2):105-108.

[3] 彭育红,汝磊生,孙家安等.管腔扩张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3):153-157.

[4] 陆浩,葛均波.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再评价[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9):531-534.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