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军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着力打造的“六枝记忆· 三线公园”等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
多元文化增品位
六枝特区按照打造现代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要求,把特色农业旅游、景点景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多点开花。
“文化+景点景区”,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每逢周末,到六枝牂牁江景区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大家来这里钓鱼、乘船观湖、领略江岸美丽风光,更多的则是前来找寻夜郎古国的足迹。
六枝特区旅游资源丰富,梭戛长角苗风情景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省旅游协会、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协会等机构评为“贵州省十大魅力旅游景区”之一;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获得“中华布依第一村”“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美誉。
近年来,国际滑翔伞基地让牂牁江声名远扬,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内讲述的凄婉爱情故事让游客生出无限遐想,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内展示的箐苗独特民风民俗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让国内外的民俗专家、学者及游客啧啧称奇。
“文化+民俗节庆”,在传承中谱写发展篇章。六枝特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月亮河铜鼓舞、中寨铃铛舞、牂牁板凳舞、落别姊妹萧、梭戛三眼箫等。这些民间民族表演艺术既传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现代创新元素,在各级展演中连获殊荣。
一年一度的长角苗跳花节吸引万余海内外游客参与,让长角苗的原生态走向更高平台。长角苗原生态表演《笃谷笃杉》、《果山果者》连续获全国多项大奖,投资近700万元反映长角苗生活的电影“落绕”正在后期制作之中。
一年一度的布依族“六月六”吸引了云南、广西等省区及周边10余县区万余群众的参与,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及四频道多次给予报道。同时,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先后两次播出了六枝布依族系列民风民俗节目,反响强烈。
民族節日亮点纷呈,共创美好幸福家园。中寨彝族农历6月24日“火把节”、箐口乡仡佬族农历8月“吃新节”、折溪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地戏”……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是一部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教科书,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共创美好幸福家园。
“文化+农业产业”,农旅一体助推脱贫攻坚。六枝特区土地资源丰厚,气候资源良好,是全省农业大县。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六枝特区大打生态牌,把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大用花卉基地、落别万亩车厘子基地、郎岱农业产业园区……每一个农业产业园区都是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游客既能欣赏到田园风光,又能感受丰富的乡村生活。
文化企业添动力
牛场乡平寨村妇女主任王国珍从小跟随母亲学了一手刺绣活,方圆数十里的群众经常上门求绣品。王国珍看到这一商机,成立了民族服装加工厂,组织寨子里的姐妹一起刺绣,为村里闯出了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梭戛乡长角苗的刺绣十分精美,每一件绣品都是一件漂亮的艺术珍品。梭戛乡高兴村村主任王兴洪在寨门口办起了民间工艺展厅,游人可以在展厅内挑选绣品,没有的绣品可以与王兴洪签订订单,由他组织苗族妇女进行加工,再邮寄到客户手中。看到订单越来越多,王兴洪筹资买来纺纱机,成立刺绣加工厂,吸纳部分贫困村民进厂务工,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经济支柱。
为了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2014年起,六枝特区设立文化发展产业专项基金,每年投入扶持资金50万元。当年,六盘水月亮河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两家文化企业获得20万元市级文化扶持资金资助。
目前,六枝特区有民营文化企业364家,经营着蜡染、刺绣及其他文化产业。这些企业挑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担,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
文化传承树品牌
落别乡板照村村民伍荣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姊妹箫的传承人,梭戛乡高兴村村民王兴洪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三眼箫传承人、熊光珍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传承人。
这些传承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把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传承下去,熊光珍一方面组织村里的妇女手把手教授,另一方面到乡村学校少年宫教学生。如今,在熊光珍的带领下,高兴村制作的箐苗彩色服饰走出大山,走向都市。
六枝特区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梭戛箐苗传统文化为保护内容的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建成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落别乡布依文化保护空间和梭戛箐苗社区文化空间,加强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建设。成功申报落别乡板照村特色文化村寨,梭戛乡高兴村传统文化村寨,建立姊妹箫音乐布依文化传习所。
另一方面,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区收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6类308项,覆盖19个乡镇(街道社区)153个村寨,包括经济、伦理、习俗、社交、宗教信仰、传统服饰、音乐舞蹈、民间文学、民俗等方面。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梭戛箐苗社区文化空间、梭戛箐苗三眼箫音乐艺术、居都仡佬族吃新节、落别布依族姊妹箫音乐艺术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郎岱酱等7个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时,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了《六枝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课外读物)、《长角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陇脚铜鼓校本教材》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陈列室),落别乡牛角村建立了“布依民俗博物馆”、梭戛乡高兴村建立了苗族服饰传习所、月亮河乡建立了布依文化陈列室,落别乡板照村省级非遗传承人伍荣林在自已家中建立了布依族姊妹箫简易传习所等。
此外,积极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开发自己的民族文化产品,建立公司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全区已有以保护和传承地区民族特色服饰的民族服饰绣花厂、兴红民族工艺品加工厂、贵州牂牁江布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手工艺的六枝特区丽萍竹制品加工厂等几十家文化产业特色企业。
六枝特区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文明密码》栏目播出了在六枝特区拍摄的《牂牁江渔民》,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播出了在六枝特区拍摄的《天井追踪上》两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在六枝特区拍摄的《夏吃热补养生经》《老来无闲寿延年》两集,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新闻频道、四频道等也对六枝特区文化产业进行了报道。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