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让农民共享民族文化保护红利

2017-04-12 23:02汪枭枭
当代贵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苗族

汪枭枭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实行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政策,有效保护了景区内苗族传统建筑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文化内核,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了文化、旅游、扶贫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近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景区管理局拿出2016年下半年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奖励村中保护苗族传统建筑有功的农户,奖励金共计1600多万元,平均每户分得11627元。

啥都不干,也能拿钱?

长期以来,民间民族文化保护和非遗传承无法大面积普及群众,因为农民能从中获得的报酬十分微薄。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政策,大大提升了景区农户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今年51岁的梁武曾经是雷山县西江村平寨片区的会计,2007年,迫于生活压力,梁武到上海的服装厂打工挣钱。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召开,梁武看到了机遇,决定回乡发展。

2009年,西江苗寨开始实施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政策。梁武家有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木结构房,至今保存完好,门前屋后的卫生也打扫得干净,每年都能得到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仅2016年下半年,梁武家就分到18000多元的奖励。

随着西江旅游业的发展,到此投资的外地商人也逐渐增多。2011年,梁武将返乡后新建的一栋房子租给别人开农家乐,每年租金8万元,租期10年。梁武说:“没想到西江发展得这么快,我那栋房子地段好,租金收入很稳定。”

如今,梁武担任西江村会计。妻子在景区农家乐做服务员,每月收入近2000元。加上每年的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和出租房屋的租金,每年至少收入十几万。尽管孩子分别在读大学、高中、小学,但如今的梁武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家住东引寨的宋玉和也有一栋老房和一栋新房,2016年下半年获得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23180元,新房出租每年收入9万元。宋玉和说:“我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可能都没有一年的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多。”

同住东引寨的董洪富一直在外发展,家有两栋老房子,2016年下半年获得奖励金30750.5元,是西江景区获得奖励金最多的农户。对梁武来说,“这钱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

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钱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西江景区的门票收入中提取的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

为增强西江苗寨农户保护当地传统苗族建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雷山县于2009年出台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补偿办法和评级奖励办法,每年提取西江景区门票收入的18%作为当地群众自发保护苗族传统建筑和维护景区治安与环境卫生的奖励。

景区专门成立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评级工作领导小组,对景区内羊排、东引、平寨、南贵4个片区农户的房屋和村民行为规范进行评级打分,以此作为农户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的发放依据。

建筑保护评分以房屋为单位,评级工作领导小组对景区内农户的每一栋吊脚楼进行打分。建筑年代越久远,建筑风貌和规格符合要求,得分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反之则奖励少。

同时,对景区内家庭人口行为规范实行扣分制,每人100分,若有强制占地、房前屋后脏乱差、建筑材料或杂物清理不干净等影响景区环境的行为,根据细则扣除相应分数。

由于在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尝到了甜头,村民自发成立西江景区建筑保护委员会,与景区管理局共同管理当地建筑。据西江景区管理局局长苏军介绍,建筑保护委员会由村支两委、寨老和村民代表组成,与管理局一起对景区内的房屋新建申请进行调查审批,每年11月和次年4月有两个建设期,每个建设期仅有15个新建名额。

建筑保护委员会成员大多是村里较有威望的长老,在村中说话有分量。他们世代居住在此,苗寨是他们的根,对景区的事务也更加上心。

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政策和建筑保护委员会为保护当地传统建筑文化、推进旅游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西江苗寨用于民族文化保护奖励的金额为800多万元,2016年增至2400多万元。

打造民族文化强省需要全民参与

通过保护苗族传统建筑文化,提升旅游的文化品质和内涵,促进旅游发展,增加景区收入,农户获得更多的奖励,这正是西江苗寨实行民族文化保护奖励政策的初衷。如此一来,文化、旅游、扶贫三者之间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吊脚楼通常为三层,自下而上分别用于养畜、居住、储粮,拥有“美人靠”等诸多苗族文化元素。透过吊脚楼,可以领略和认识苗族的漫长历史与文化发展。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营造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因如此,保护苗族传统建筑对西江苗寨旅游业发展意義重大。

以前,保护传统建筑与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似乎不可得兼。苏军说:“西江苗寨是一个人文景区,苗族吊脚楼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古老的吊脚楼不能满足当今农户的居住需求,大多数人都愿意拆旧房建新房。”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又满足农户的实用性需求,是西江政府头疼的问题,民族文化保护奖励政策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同时,景区管理局规定景区内新建的房屋可实行“一砖两木”结构,即第一层为砖房,二三层为木房,保护传统建筑与提升了当地农户的住房品质两不误。

苏军说,保护建筑可以让吊脚楼这一项传统技艺得以延续。景区要修建木房,就需要木匠,便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还能让景区的景观更加和谐。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贵州要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强省,就一定要全员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来。西江苗寨的做法启示我们,民族文化保护要带动全员参与,就一定要让群众“有利可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造文化强省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州的民族特色文化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苗族
西江千户苗寨
补妆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王芝藕
美丽的千户苗寨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美丽的千户苗寨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