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发展,构建生态化阅读教学体系

2017-04-12 22:52陈中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牧童生态化目标

陈中杰

在引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山东省临沂市的小学提出“构建生态化课堂”的设想,目的是用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教学,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多维互动、适度开放、个性彰显的课堂生态。我们提出,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遵循语文学习基本规律,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目的,构建生态化阅读教学体系。

一、教学目标生态化——立足全面发展,协调有度

阅读教学的生态化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接受水平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探究、发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愉快的生活体验。

实际教学中,目标模糊或不当,必然造成教学的随意。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度”,增强有效性。

“全面”,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体”,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不含糊、不笼统,体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适度”,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关注三个要素:课标、教材和学生。课标,主要是基本理念、学科目标、年段目标,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基本指导;教材,通过课文和助读系统,搞清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学生,充分考虑“学情”,包括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经验、心理特点等,以“最近发展区”为基准,确定适宜的目标。

以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本文引用教材均为人教版)为例,《教师指导用书》提示的“学习目标”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戰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我们在认真研究课标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的基础上,从关注学生发展、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能力形成入手,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自学、合作学习认识本课13个生字,联系生活了解“戴”“抹”“翘”“拱”等字的意思,联系前后文了解“夸赞”“和蔼”“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B.正确书写12个字,了解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窄右宽”的字形特点。

C.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语文学习习惯、方法目标

A.利用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语等方式读好重点句子。

B.借助题目概括课文内容。

C.学习查找有价值的资料,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D.拓展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了解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目标

A.体会画家谦虚、有礼和牧童勇敢、率直、天真的品质。

B.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以上目标,实施主体是学生,既注意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关注了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符合二年级孩子的特点,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内容生态化——着眼能力提高,“精”“略”结合

一本教科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有许多内容可以选择,教师要明确重点是什么,要给学生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一方面,阅读教学对象是选文,教学内容隐含其中,阅读教学内容客观上具有随意性,需要教师的二次提取;另一方面,语文知识不是线性的,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语文知识的储备与语文能力的形成也不是完全成正比。所以,教学内容应该在教学目标指导下,以学生语文能力形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博观约取,“精”“略”结合。

(一)发现运用语言的知识点

我们强调,要从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出发,注意发现、精选语文知识,结合实践运用,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以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例,我们确定该学段主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汉字:认识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知道基本笔顺规则,了解常用构字特点(包括象形字、形声字),知道字的间架结构特点。

词语:认识近义词、反义词。

句子:认识常用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了解完整句子的特点,认识常见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了解常用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篇章:认识自然段,认识文章重点句(中心句、总结句、总起句)。

如《画家和牧童》一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中,“批”“评”“抹”“挤”“拱”“决”“价”“钱”“购”等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有“左窄右宽”的特点。于是老师以“批评”二字为例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大多是“左窄右宽”这一特点。而在读到“夸赞”一词时,又引导学生发现“夸赞”一词由“夸”和“赞”两个同义词组成,进而发现本课“观赏”“惭愧”“批评”“和蔼”等许多词语也具有这样的构词特点。

(二)找准语言训练的切入点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许多语言训练要素,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语言特点,考虑不同课文、不同阶段训练内容的关联性,选择那些与课文整体内容密切相关的语言训练点,使理解、积累、表达、交流构成有机整体。

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以学习优秀品质为主题,选编了《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四篇课文。四篇课文讲述了四个生动的故事,有的课文侧重语言描写,有的侧重动作描写,有的侧重心理活动描写,因此教学时,抓住这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就成了本单元共同的训练点。

除此之外,各课还有不同的训练点:

《画家和牧童》,有一句话描写戴嵩画《斗牛图》的情景:“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这句话表现了戴嵩画技高超,暗含着国画两种基本技法。我们将这句话作为理解、朗读的训练重点,分三个层次进行:

1.标出易读错的字音,读正确、流利。

2.借助视频,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种国画技法,想象情境读。

3.通过“一会儿……一会儿……”体会戴嵩绘画的熟练,怀着敬佩之情读。

《我为你骄傲》中有三个地方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扔小石头时,“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打碎玻璃后“很害怕”“很不自在”。赔偿并道歉后,“心里頓时感到一阵轻松”。

第一个地方,借助两个比喻,想象当时情景,体会“开心”“有趣”。第二、第三个地方采用补白的形式,想象说话:假如你是这个小男孩,心里怎么想?把理解和想象、说话训练融为一体。

(三)打通课内外语言学习的渠道

我们认为,学生只有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才可以称得上真正具备了学习能力。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简约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基本教学要求,目的就是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打通课内外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三、教学方式生态化——依据心理特点,活而有序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平等对话的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理解对方的见解。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个人意识取代学生的需要,甚至剥夺学生的话语权,所以,我们建议教学过程中落实六个字:倾听、生成、发现。

倾听:教师和学生都要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对教师而言,耐心倾听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悦纳和鼓励,在倾听中知道学生在思考什么,怎样思考的,思考方式或见解有什么问题,以便及时予以点拨、引导。

生成:教学过程是一个追求生成的过程,“生成”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同学对话后思考、探究的成果,没有生成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为追求更有价值的生成,要求教师精心预设有对话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促进生成。

发现: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的主动发现,发现蕴涵的感情,发现语言特点,发现表达方法,在发现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探究能力。如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一课,主题是“思乡”,我们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在初步阅读、了解内容、体会思乡之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品读,讨论三首诗词分别是借用什么表达思乡之情的,三首诗词表达的感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不同处,相机引入其他思乡诗句,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中国诗词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深沉感情的方法,初步感受中国的思乡文化,激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生态化——关注个性发展

发展性评价是生态化评价的要义。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发挥其发现、改进、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阅读教学中的评价,重在检验阅读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从而了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情况,使学生通过评价获得激励、发现方法、得到提升。

评价要注意针对性和及时性,即针对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使教、学、评一致,以便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评价要注意整合性和简约性,即将多项检测内容尽量整合在一个简便易操作的活动中,既减轻师生负担,又提高科学性。如学习《画家和牧童》,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一个检测活动:讲《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要求按照板书提示(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纷纷夸赞 和蔼 拱手 惭愧)讲清楚故事经过,结合故事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具体方法采用:(1)同桌练习,互讲互评;(2)组内展示,推出选手;(3)各组选手班内展示,全班评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人物语言的体会、个人观点的表达等进行检测。

阅读教学评价要注意趣味性和多元性。在评价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处境与需求,把动态和个性的评价引入到评价体系中,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牧童生态化目标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牧童与老牛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