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中的短期记忆训练探讨

2017-04-12 20:13魏雅莎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3期

【摘要】交替传译中,短期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员的大脑记忆是最基本的记忆工具。在交替传译教学中,使学生适应并养成译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式是口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比较口译训练的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入手,论述短期记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自身口译教学为例介绍几种短期记忆训练方法以期为口译初学者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交替传译 口译模式 短期记忆

引言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把英汉或汉英口译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后,口译教学,尤其是交替传译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学术期刊中,为口译课教学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年级学生在初期接触口译学习中,尤其是交替传译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即 口译笔记记得越多,越有助于口译表达。这意味着学生在口译过程中,大量精力用于记笔记,忽略听辨理解,被动记录信息,其结果是在信息提取阶段,学生几乎看不懂所记笔记,更何谈口译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吉尔模式与厦大模式之比较入手,浅析脑记与笔记的关系,指出脑记,也就是短期记忆的重要性,并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几种短期记忆训练方法以期为学生的口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吉尔模式与厦大模式之比较

1.吉尔模式。法国著名口译学者丹尼尔 吉尔在其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模式》中提出了针对交替传译的模式,分为了两个阶段:听和记笔记阶段;重建目的语阶段 即

Phase I interpreting=Listening(听与分析)+Note-taking(记笔记)+Memory(短期记忆)+Coordination(协调)

Phase II interpreting=Remembering(回忆)+Read(笔记读

取)+Production(产出译文)

2.厦门大学模式。厦门大学模式图示如下:

如图所示,三个圆分别代表C(理解comprehension),R(表达 reconstruction)和A(分析,analysis),蓝色箭头代表口译的过程,红色箭头表示分析对理解和表达的作用,居于核心位置的白色三角形代表S(技巧 skills),黑色箭头表示进入I(口译Interpreting)。该模式说明,口译的交际过程包括理解原文和用目的语表达两个步骤,同时作用于这两个步骤的是分析,要使口译实现有效交际,掌握技能是关键。根据这一模式,厦大也将口译技巧按循序渐进的原則分为了短期记忆,口译笔记,数字口译,演说技巧等。

综合上述两种模式,不难看出,吉尔模式为描述性,侧重描述口译过程各个环节和各阶段因遵循的思维路线;而后者厦大模式则侧重于解释,解释口译活动中译员的注意力分配及结果。但两者仍有共同之处,前者将短期记忆作为口译的一个环节来处理,而后者则将记忆作为一项技能来处理,两者皆表明短期记忆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交替传译中,如果记忆这一块出现超负荷现象,那势必将对整个口译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二、 短期记忆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笔者之前的文章也对其做了阐述。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学者在课堂交替传译练习中,通常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记笔记上,且笔记缺乏逻辑,信息过于细节化,而用在听辨与记忆方面的精力则可以说为零,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听力结束之后,既不能有效提取笔记信息,也无法回忆起听过的任何内容,严重影响译文的产出。

另外,心理学家认为,短期记忆在存储和提取时,能激活存储在大脑长期记忆中的与新信息相关的信息,一个译员短期记忆的好坏,决定着他理解、分析、处理源语的速度。

纵观口译的发展史,早期的译员完全是靠记忆来产出译文,而记笔记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表现。早期优秀译员能够只靠记忆,完整地将发言人的讲话以目的语传达给听众,即使有个别没听懂的地方,译员也通过其高超的演讲技巧及广博的知识弥补瑕疵。这无疑表明记忆在口译产生之初就占有了重要地位。有20余年从业经验的欧盟会议口译员 Roderick Jones指出:交替传译中,口译员的基本任务是听辨理解,分析,再表达,如果这三者都无法正确完成,笔记再好也成就不了优秀口译员,笔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辅助工具。可以说,在交替传译中,记忆和笔记是两个平行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口译笔记练习之前,学生建立起有效的,适应口译活动需要的短期记忆模式,对之后的交替传译会起到巨大的影响。因为,记忆依靠得越多,笔记记得越少,而反之亦然。

三、 短期记忆训练方法

那么,什么是口译活动所需要的特有短期记忆模式?笔者认为是逻辑清晰,意义明确,方便提取,且不会对大脑造成巨大负荷的记忆。例如,在译文生成阶段,译员头脑中出现森林遭滥砍滥伐的图像,就能想到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的内容。当然这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的。如何进行训练呢?我国著名口译学者刘和平认为,在初期降低语篇内容的难度,选择学生熟悉的主题,且没有太多语言理解障碍,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大难度,也能达到教授口译技能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简单介绍几种短期记忆训练方法:

1.图像瞬时信息的短期记忆训练。

(1)训练材料的选择。选材范围很广,可是任意主题图片,如人物,各国国旗,自然风景等。数量可设置在5-10张左右。

(2)训练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5-10张任意主题图片,如国旗,给学生约40秒时间记忆这些国旗图片的位置,然后任意抽取其中的6张让学生快速答出国旗图片原来的位置,并说出是哪一国国旗。

(3)训练目的。图片形象,直观,在短期记忆训练的最初阶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本练习可锻炼学生对图像瞬时信息的敏感度,并补充课外知识。

2.言语片断及瞬时信息(如数字,专有名词)的短期记忆训练。

(1)训练材料的选择。

(2)训练方法。教师念材料,并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记忆材料中的单纯数字,地名,或言语片断,可提示学生采用可视化,联想法等手段记忆,然后要求学生将记住的信息写下并将其现场编进小故事。

(3)训练要求。学生不可记笔记;学生在记忆和把记住的信息写下来时要有时间压力;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员,教师要进行鼓励,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的同时,可让这学生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记住信息的方法,促交流。

(4)训练目的。训练学员在听材料时“积极聆听”( active listening)的习惯,学员对瞬时信息的敏感度,培养学员通过逻辑、语境、联想或图像等方式记住单个信息的习惯。

3.单语概括训练。

(1)训练材料。初期,可选择短小精干的母语社会时事新闻,到后期,可选择论述文体发言稿。

(2)训练方法。初期,教师念一篇社会时事新闻,学生不作笔记,要求他们听完之后第一步高度提炼内容,给出新闻标题;第二步概括新闻的中心思想;第三步复述新闻内容,尽可能不漏掉细节要点。后期,教师选择母语难度适中的论述文体发言稿。学生听完一遍材料后,對听到的材料用母语进行概括性复述(进行文章的主旨概括,对材料进行结构分

析),学生说出发言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展开论证或者说明的。学生在听材料时,应能够判断出发言的意思脉络走向。

(3)训练目的。训练学生积极聆听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概括主旨,分析框架结构的能力。

4.双语概括训练。

(1)训练材料。同单语概括材料。

(2)训练方法。听一遍材料之后,进行目的语复述,其余同单语概括训练。

(3)训练目的。训练学生积极聆听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概括主旨,分析框架结构,多重任务处理能力。

5.影子练习短期记忆训练。

(1)训练材料。难度适中的时事新闻或发言人讲话稿 初期使用源语为母语的材料,后期可视情况换做目的语。

(2)训练方法。首先跟读练习,在初始阶段可按照意群暂停跟读,逐渐过渡到逐句暂停跟读,最后过渡到听完一段以后跟读。然后,视学生情况进行复述练习,包括源语复述和目的语复述。在源语复述中,可采用逐句复述过渡到一小段语段后再复述的方式;在目的语复述中,可采用相同方式。复述时重要的是重现意义框架,而非拘泥于字面本身。

(3)训练目的。培养学生精神集中积极聆听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概括主旨,分析框架结构的能力。

以上几种仅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到的方法的简单介绍。相信随着我国口译教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更有效的短期记忆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点评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找出其短期记忆的症结所在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材料上切忌信息过于密集,生词过于专业,主题过于冷门;在这几种方法的使用上,必须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切忌打击学生自信心;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秉承短期记忆训练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且必须和口译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四、总结

口译教学中的短期记忆训练是进行之后的笔记训练和其他训练的先决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扎实过硬的短期记忆训练,使学生的被动听力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为口译员所拥有的积极聆听、获取、存储和提取的思维模式,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为学员进入后来更加复杂、能力要求更高、综合性更强的后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思维基础,为学员最终掌握口译技能,踏上职业译员之路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Daniel Gile.B asic Concepts and M odels for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INALCO and ISIT.Paris:John Benjamia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Roderick Jones.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UK,1997.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作者简介:魏雅莎(1984.8-),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口笔译理论,口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