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交叉培养模式探讨

2017-04-12 02:02杨进才王敬华沈显君
计算机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学分

杨进才, 王敬华, 沈显君

(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交叉培养模式探讨

杨进才, 王敬华, 沈显君

(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标准的要求,针对部分院校小规模招生的特点,结合华中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实践,提出以培养软件工程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结合具体研究与应用领域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交叉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小规模招生;面向领域;交叉培养

0 引 言

200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指定了首批35所高等院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修订学科目录公布,软件工程成为一级学科。一些原来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将软件工程学科从原来的“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中分离出来,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这些学校虽然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但受国家招生人数的限制,以及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招生规模偏小。例如,华中师范大学2015、2016年招生人数分别为16、22人,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情况也相似。如何对25人以下小规模招收的专业硕士进行培养并保证培养的质量,这对学位点是一个挑战。

1 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环节

参照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CBOK以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以下简称《学位标准》)中的知识体系[12],结合我院相关专业的特色,设立了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见表1。课程要求为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学位公共课为4学分,学位专业课8学分,指定选修课8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上具有如下特色:

1) 学位专业课与计算机技术学科高度重叠。

在学位专业课中与计算机技术学科高度重叠,5门学位专业课其中4门与计算机技术相同,仅有“高级软件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中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相区别,5门专业课中任选3门即可修满学位专业课中的8个学分。“高级软件工程”成为本专业“事实”上的必修课。

2)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专业知识覆盖较全。

在指定选修课中有3门软件工程专业课,在任意选修课中有2门专业课。加上学位专业课中的“高级软件工程”,6门专业课较全面覆盖了软件工程的核心知识点。指定选修课8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学生可以选其中5门。

3)体现优势特色的领域选修课程。

在指定选修课中,“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图像与视频处理”体现了我院的特色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只选其中一门课程。任意选修课中除了2门专业课外,还提供4门领域专业课,学生可选择其中1~2门课程。

表1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2 培养模式

针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较小的情况,制定了集中培养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面向研究应用领域的交叉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与领域结合的方向选择。

我院软件工程方向的导师人数不多,而且这些导师的研究课题也不限于软件工程领域,学生录取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定导师,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帮学生选择学习课程。从课程选择开始,贯彻了CDIO与目标驱动的培养理念[36]。

2)集中培养与个别指导的授课形式。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课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课均为5选3,其中有4门重叠。因此,学位课教学采用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范围广,这些课中与计算机技术重叠的课程如“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检索”采用与其他专业一起集中授课的模式。

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中软件工程专业课采用小课堂集中授课的模式。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中非软件工程专业课且与计算机技术课程不重叠的课程采集个别指导的研讨课形式进行教学。

3)导师与授课教师明确分工。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行导师普选,通常情况是导师的专业与研究课题并非软件工程专业,而学生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专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在课程教学中的集中授课课程由专业教师承担,导师则可能承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讨课教学。

3 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按照《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中实践训练以及学位论文的要求,采用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开展实践训练[7],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

1)专业实习双导师指导。

本授权点从校外企业聘请了5名校外导师,这些导师长期工作于软件开发第一线,担任程序员、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等,全部具有高级职称,既有丰富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聘校外导师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校外导师基本情况表 人

校外导师指导的内容偏重于熟悉软件工程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职业技术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专业见习。校内导师则结合研究开发课题提出研究与软件开发需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软件实现方法。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分工明确,既发挥了校外导师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熟悉行业标准,又突出了校内导师深入领域研究基础、熟悉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优势,同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2)体现研究课题特色。

本学位点的导师积极申报与承担各类项目,从各类项目中选取工程开发课题,项目经费充足,为研究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各类项目中,应用开发类项目数占很大比例,有力支持了研究生的开发实践。在参与课题研究与开发时,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分配任务时偏重技术实现,而对学术硕士分配任务则偏重解决研究项目开发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任务既要突出各专业方向的分工又要体现团队合作。

3)不同形式的成果及学位论文。

要鼓励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进行软件著作权的登记。从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实现,以及为申请软件著作权撰写文档,这些正是一个软件开发的全周期,是对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个全面的检验。学院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软件开发,获得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见表3),在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加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一项获登记。

表3 实践创新成果表

《学位标准》中对论文的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有社会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我们提出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5种论文形式,对各种论文形式提出了内容要求与撰写要求。本学位点遵循《学位标准》的要求,所有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应用项目以及研究项目,论文的形式主要为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我们不建议学位论文采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3种形式,因为没有相应的评判标准。本学位点学生的学位论文一次性通过率与良好率均达到百分之百,2014届毕业生学位论文情况见表4(截至2016年6月知网统计数据)。

表4 毕业生学位论文信息表

4 结 语

针对小规模招生的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点,提出了面向领域的交叉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专业实习与学位论文的撰写等培养环节分别体现了与其他专业的交叉,体现行业实习与领域研究的交叉。实践证明,这种面向领域的交叉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充分结合以上方向进行教学与开发,形成了“基础理论全面、应用知识丰富、结合实际课题、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特色,培养既具有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计算机专业π型人才(具有双重知识或技能结构的人)。同时,这种培养模式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节省了培养成本。

[1] 骆斌, 刘钦, 冯桂焕, 等. 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 计算机教育, 2015(1): 3-6.

[2] 梁秀波, 黄启春. 互动式立体化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5(3): 12-15.

[3] 杨云, 李斌, 林雪美,等.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体系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1): 27-31.

[4] 张莉,谭火彬. 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5(1): 22-25.

[5] 李彤, 代飞, 沈勇.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5(1): 11-15.

[6] 陈东明, 杨广明, 李丹程, 等.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3): 8-11.

[7] 邵兵, 康一梅.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5(3): 29-31.

(编辑:彭远红)

1672-5913(2017)03-0018-04

G642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4085)。

杨进才,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中文信息处理,jcyang@mail.ccnu.edu.cn。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学分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分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