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白春垒
10.13999/j.cnki.scyj.2017.01.021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即便是在市场疲软、销售乏力、发展清洁型能源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下,煤炭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之受到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的需求量已然呈现出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产能过剩问题日渐严重,供需关系出现反转,煤炭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了混战的局面。如果这种态势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必将引起煤企经济效益的继续下滑,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只有积极加强煤炭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企业生产结构和债务管理,“去产能、去杠杆、调结构、转思路”,才是煤炭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正确策略。
供给侧改革;煤炭企业;去产能;去杠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仅表明国家对市场机制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为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应该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准确的定位。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近年来却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除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产能过剩以及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外,市场化程度偏低、资本结构不合理、银企关系紧张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并且业界学者一致认为,市场化程度偏低才是引发煤炭企业走入困境的根源所在。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煤炭等传统产业中,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利影响还存在,企业的运行机制和营销策略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制约和束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没能在煤炭行业里得到充分发挥,市场化改革进程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为滞后,以至于煤炭企业竞争能力不够强大,不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权。所以,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迫切,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尽快调整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势在必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这样的发展精神引领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这是企业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作为国有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企业,煤炭企业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应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生产结构,加强债务管理,去产能,去杠杆,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企业供给结构的灵活性,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化解过剩产能,只能采取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机制创新、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来确保煤炭产业健康平稳运行。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是产能扩张的内在原因。因此,针对去产能问题,关键是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关停一些落后的、不安全的、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产能,注重绿色、高效、安全开采。2015年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中便提到,在“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由现在的6390家减少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半以上的煤矿企业被淘汰出局。此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供需格局,有效抑制煤价下跌,2016年以来国务院及各省市又出台了一系列煤炭去产能政策。在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煤炭产能影响最大的方面包括三点:(1)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2)从2016年起,煤炭企业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3)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2016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276个工作日”的限产政策,严格要求各地煤炭行业相关管理机构要加强监察力度,要加大休假休息日停产期间的检查力度,要确保“276个工作日”政策的贯彻落实。2016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16年全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约6000万吨。同年的7月8日,在全国性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要确保2016年完成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了国家调结构、去产能的决心。
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既包括银行利率的下调,也包括直接融资门槛的降低。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合理利用负债节税效应的同时,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1.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去财务杠杆
据近三年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煤炭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一年内到期的带息债务之比,基本上都是呈快速下降的趋势。说明煤炭行业整体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债务风险正在积聚。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重视负债端的管理,特别是要重视营运资金管理,防止债务违约。
去财务杠杆的关键是要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由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期等于应收账款的周转期与存货周转周期之和,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因此,要想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债务规模,就应当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延长应付账款的周转期,并且降低产品库存。因为当企业资金循环加快的时候,就减少了资金的占用,自然就减少了外部融资的规模。然而,目前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根据“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说明煤炭企业已经失去了与下流产业的议价能力,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会来越长,而且随着企业财务指标的走弱,延期付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已经不可行,因此,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资金池”和“票据池”,加快资金的内部循环。
2.债转股,去财务杠杆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当务之急是通过金融工具的使用,化解经营周期与负债周期的问题,保证现金流的安全、稳定、活跃和高效。
对于上市的煤炭企业,或者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煤炭企业而言,可以考虑利用债转股这一金融工具,将债权转为股权,从而降低财务杠杆,化解财务风险。债转股工具,一个是“可转换债”,另一个是“可交换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发行成本比较低,它们都是企业化解债务危机的重要工具。
债转股既达到了企业去杠杆的目的,又化解了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股权投资者通常会要求更高的资本报酬,因而会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把稳定的利息收入调换为不确定的股东回报,商业银行必然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以补偿其投资风险。
3.调整资产结构,去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杠杆=(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在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财务杠杆是指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财务杠杆=(息税前利润-利息)/息税前利润。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利息的大小,利息越大,经营杠杆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因为经营杠杆会通过对息税前利润把控而影响每股收益,所以,当固定成本增加时会加倍地对每股收益产生影响,也就是会加倍地放大财务风险。
由于煤炭的需求弹性偏小,所以价格就成为煤炭企业利润的敏感因子。当价格下跌时,息税前利润下跌更快。如何优化成本结构,降低固定成本对煤炭企业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煤炭行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炭企业逐步的由劳动密集型演变成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经营杠杆随之加大。鉴于此,煤炭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创新,降低对资本的依赖,实施轻资产战略,降低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经营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能源供给大户,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人员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如此,在煤炭行业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其他传统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更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使企业放下历史包袱,创新发展动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1]汤倩.供给侧改革与企业财务政策的战略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6(02).
[2]徐念沙.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企业文明,2016(10). [3]刘大成.控制煤炭供给风险更应依赖市场机制[N].经济参考报,2016-11-15.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