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教学园地
《湖湘传统民族服饰》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探析*
刘亚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湘传统民族服饰》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探索在国家政策、行业需求、学生兴趣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高校传统服饰课程开设以及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两个方面研究现状,确立了本研究的内容、关键问题以及方法。尽管将湖湘传统文化借助服装载体融入高校通识课程,目前虽然仍在探索阶段,但是院校与企业产教合作探索教学方法揭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湖湘传统服饰文化;高校通识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在将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方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于201 7年春新增专业任选课程《湖湘传统民族服饰》,旨在通过对区域服装及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意识形态入手通过色彩、图案、结构、工艺的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此类型课程在国内开设鲜少先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视角,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
1.国家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 7年1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具体到职业院校,该意见指出应该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承载民族文化的物质形态服装为切入点,艺术学院结合“民族职业教育基地”特色,开发《湖湘传统民族服饰》课程,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实践。
2.行业需求
始于本世纪初的“汉服复兴运动”最初以网络形式在以8 0、9 0为主体的人群中传播,逐渐形成了以汉服和汉文化为核心的产业“汉服产业”,涵盖服装、文化、婚庆、会展、饰品、摄影等行业。目前百度汉服贴吧会员76500 0以上,已经形成明华堂、衔泥小筑、曈莞汉服等品牌,另外儒家婚礼、汉服文化周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大众对在校园里、街市上穿着汉服的行为也表现的更为接纳态度。但是各种商业汉服推广活动显示出展演简单、缺乏深层文化认识,标准混乱这些现实问题,因此院校有责任普及传统服饰文化,本课程的设置初级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服饰和文化的认知。
3.学生兴趣
《湖湘传统民族服饰》年初开放选课,超900人参与了9个行政班级选课。自从建立服装专业至今,不断有校内外学生向专业教师咨询和交流汉服相关知识及帖子,教师对来自学生的汉服热情感同身受。这些9 0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以及呼唤民族服装回归的决心,是本课程开展的原动力。然而国内对于传统服装历史的研究断代跨度依旧宽广,在同袍们身体力行将民族服装应用于日常的感召下,进行古代装束研究及复原是社会的客观需求。
4.标准混乱
与轰轰烈烈的“汉服复兴运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服标准混乱,各贴吧互相诋毁。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史》、华梅《中国服装史》被奉为经典,这些研究型著作以考古实物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这些书籍重年代跨度较大,地上、地下文物展现的服饰面貌也主要是贵族阶级服饰。另外服饰结构、着装方式以及细节语焉不详,这就给汉服复兴带来难度和分歧。目前市场尚缺乏传统服装结构、色彩、穿着方式等详细指导的书籍。
1.高校传统服饰课程
此部分研究知网全文检索以及万方数据累计9篇,主要是传统服饰在图案设计、服装设计以及人物形象三个方面教学的实践。其中:宋丽丽在《岭南瑶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美对平民构成课程的启示》中探索了我国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课程的启示性语言。[1]黄俊敏等在《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符号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一文中分析了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性,阐述了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引用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具体方法。[2]肖宇强在《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意化妆》课程建设》中提出在创意化妆课程中融入民族元素能够有效的实现民族文化传承。[3]
总的来说,高校传统服饰课程仅限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扩大为大学通识课程方面暂无先例,这与市场与学生的需求不相符。
2.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校企合作像把双刃剑,研究表明其利弊均非常明显。
一方面,校企开发教材及辅助教学优势明显。姚丹在《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模式》一文中肯定了高职教材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模式。[4]郑明秋在《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研究与思考》一文中认为,高职教材缺乏自身的特色,大多借鉴于本科教材,没有突出高职教学特征,校企合作可以为职业院校开辟新的特色路径。[5]
另一方面,缺乏成熟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成果表面大于实质。史富强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认为,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各行其责,在教材的开发中缺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编。[6]李广益在《以岗位标准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一文中认为,为避免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教材应以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岗位生产情况为指导。[7]
1.研究内容
课程定位:扩大课程受众,开发适合服装专业学生以外的通识课程。
服饰考据:针对汉服产业存在疑问的部分服饰进行历史考据。
教材开发:结合产业服饰图片、影像等资料,完成《湖湘传统民族服饰》教材及课件开发。
教学方法探索:探索教学与文化传承活动结合路径,营造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情境。
2.关键问题
建立汉服体系标准,引导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从现状而言,学校和企业之间虽然有合作,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双方难免各行其是,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的指导。
确立合作模式,保证企业人员与教师深入沟通交流。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主要在于人员之间的沟通,两者如何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以及资料的分享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确立内容规范,兼顾理论点、技能点和系统性的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体系、语言描述、例题选用、教材结构应该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在教材的结构方面不仅要注重局部的理论点和技能点,更要注重整个行业体系的系统性。
3.实施方案
(1)与合作企业商谈相关教材开发事宜。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应该具备与学校老师共同开发教材的意向,参加教材编写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进行真实和深入的沟通。
(2)校企共同梳理和规范行业标准。以汉服行业为例,大多数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套体系和标准。这些体系和标准之间相互借鉴缺乏理论支撑,大多流于影楼模式,与真正历史大相径庭。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梳理这些行业规范和标准,理出一套适合教学又体现岗位技能的行业标准。
(3)确立教材的内容以及规范格式。在教材内容体系、语言描述、例题选用、教材结构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兼顾技能与理论。另一面从行业的标准为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4.研究方法
(1)面对面访谈法:与企业人员探讨相关的行业标准,工作所需的最新技能,最新技术与最新思想;与一线教师交流教学方法以及与行业相关的知识点与技能点。
(2)资料分享与共享:企业培训员工手册有着较高的实用性,能够迅速地使员工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有着编写教材经历和经验的老师,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有着丰富的资料。企业人员与教师分享相关的课程资料,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3)历史考据与复原:针对有争议的服饰类别,组织教师团队认真考据和甄别。最后由院校提供方案,公司合作复原。资料和图片动态调整,不断完善课程教材内容。
将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目前仍在探索阶段,但并不影响其揭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采用院校与企业产教合作探索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将教材开发置于系统的行业标准之下,使得教材编写更具全局视角;另一方面,教师学习企业的实践知识,企业也可以学习服装历史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培训质量。从这个方面来看,湖湘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路径切实可行。
[1]宋丽丽.岭南瑶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美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5;(03).
[2]黄俊敏,等.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符号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
[3]肖宇强.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意化妆》课程建设[J].戏剧之家,2016;(02).
[4]姚丹. 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5]郑明秋. 高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6;(06).
[6]史富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0).
[7]李广益.以岗位标准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G7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7.015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湖湘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的路径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5YBA036:永州濒危传统瑶族服饰复原及活态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