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鲁/文
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方式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标准互认助力企业走出去
◆翟 鲁/文
上海自贸试验区5月22日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将在国家质检总局支持下,设立“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这是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打造互联互通监管合作新模式,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开展多双边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质检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
通气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副主任王力舟介绍,中国企业的产品要想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统计显示,40%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而其中80%的原因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了解、不熟悉当地市场对于相关产品质量的技术要求。因此,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服务中心,就是要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对质量安全风险做出有效监测,推动技术标准互认,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服务中心未来将有八大功能,包括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互认机制、标准化体系及溯源机制的研究和应用;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形成第三方质量安全评估报告,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质量安全指数研究;建设第三方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级中心,通过信息互换,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企业进行评级,实施“一带一路”合格贸易商计划;研究推进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民间联络点,开展口岸措施、通关程序、技术法规、产品标准、优惠原产地规则等领域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探索对接、互认途径,为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薄弱国家通过民间渠道提供咨询服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等。
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提出的最新要求。浦东新区商务委主任辛雅琴介绍,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新设企业763个,利用合同外资37.6亿美元。在对外投资方面,去年上海自贸区对“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08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达26.3亿美元。
推动桥头堡建设,上海自贸区还将打造多个平台,让各种资源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表示,2014年,上海自贸区牵头建立了境外投资服务平台,集聚了42家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将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项目库、资金库、信息库,增设“一带一路”专栏,引入更多服务机构,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打造境外投资服务平台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