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大别山红色基因与传承*①
李新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民共同培育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一心为民”的大别山精神,形成和塑造了大别山的红色基因。这种红色基因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依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就要发扬大别山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大别山精神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老区脱贫攻坚的步伐,为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精神动力。
大别山红色基因内涵传承
以大别山区为中心的鄂豫皖地区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在这里歼灭、牵制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先后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英雄部队,先后转移出去了两支主力红军分别创建了川陕、鄂豫陕两块新根据地,……从大革命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里“始终红旗不倒”的奥秘是什么?这就是大别山红色基因中蕴含的“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一心为民”的大别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就是要发扬大别山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大别山精神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老区脱贫攻坚的步伐,为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大别山红色基因的形成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萌芽阶段主要是大革命时期(1921年到1927年);发展阶段主要是大革命失败到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时期(1927年到1932年);成熟阶段主要是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1932年后到1949年)。
1.大别山红色基因的萌芽阶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处的大别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存艰难;农民遭受的经济剥削很重,一般产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都要给地主交租;地主阶级在政治上还利用族权、神权对农民进行统治;再加上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群众深受“军阀豪绅的种种恐怖,一般民众在这极端压迫之下”,“没有不热烈的盼望共产党去暴动的”。[1](P105)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鄂豫皖地区建立党组织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如出版《少年黄梅》《黄安青年》等革命刊物,通过办平民学校、夜校等活动,[2](PP4~5)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党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四大”后,党组织通过秘密农民协会等革命群众团体,领导农民进行各种经济和政治斗争,破除封建迷信、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当地农民高兴地说,“共产党是真正领导穷人革命的,一定要跟着共产党干到底!”[2](P8)不过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理解还是以传统中国文化的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不能否认,我对党和党领导下的革命,最早曾寄予一种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希望,甚至在我迈上革命之路的时候,也多少有一些行侠仗义的动机,但是,我参加革命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还是由于阶级压迫所产生的反抗意识。”[3](P8)
2.大别山红色基因的发展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时期,“大部分群众因为经过几年斗争的锻炼和教育,以及统治阶级残酷的屠杀压迫,将革命较有深刻(认识),对党的政治主张也能接受,斗争也很坚决。”[1](P133)当时“大家都有着长期奋斗的精神准备;这种精神,是极其宝贵的”。[4](P8)1929年11月13日,著名的“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胜利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援革命,保卫政权”,[5](P80)多次打败了敌人的进攻,创立和保卫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边特委、[6](P75)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迅速崛起,“中央特将此区域划为六大根据地之一”。[6](P107)1932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到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发展到2个军6个师,1个少共国际团,4个独立师,共45000人,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地方武装在成建制编入主力红军的情况下,仍有很大发展,仅县独立团就有20多个,赤卫队等群众武装发展到20余万人,基本实现了全民皆兵。”[5](P257)在这一时期,随着三大起义的胜利,苏维埃的建立,“农民分得了土地,工人改善了生活,妇女得到了解放,取消了债务,废除了苛捐杂税,土豪杀尽,政权到手,行路也得安心,呼吸感觉自由。”[1](P426)人民群众开始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投入红色政权的创造、保卫和建设中去,在斗争实践中使大别山红色基因日益彰显出来。
3.大别山红色基因的成熟阶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全境解放,是大别山党政军民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大别山红色基因在残酷斗争中趋于成熟。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党的领导力量和武装力量大为削弱,之后,1934年11月,随着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由留下的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在革命进入低潮阶段,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反革命“围剿”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久经锻炼的根据地党政军民没有被困难屈服,多次粉碎了敌人反复的“围剿”“追剿”“堵剿”“驻剿”,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保住了鄂豫皖苏区。一直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全境解放,大别山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
1.“坚贞忠诚”是大别山红色基因的核心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金寨时指出:“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7]在大别山革命斗争中,“经过党长期培养和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具有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8](P73)美国学者乔西亚·罗伊斯指出,忠诚是“一个人对一种信念的自愿、实际、全心全意的奉献”。[9](P18)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党政军民的坚贞忠诚体现为: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全心全意地支持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及以实际行动来保卫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
第一,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早期鄂豫皖籍共产党人董必武、陈潭秋、高语罕、吴焕先在革命初期就积极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领导下,农民武装成功地进行“三大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秦基伟在《黄安大捷》中就说:“黄安战役的胜利,确实是人民的胜利。”[4](P126)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去,尤其是在敌人长期疯狂的“围剿”下,大别山人民群众纷纷参军入伍,投身于革命事业。据《红军源》一书记载,在鄂豫皖根据地,湖北省组建了29支主力红军队伍,安徽省组建了15支主力红军队伍,河南省组建了7支主力红军队伍,共计51支,占全国根据地组建的149支主力红军队伍的34%。[10]这些红军主力,有的还是由“娃娃兵”组成,据1936年《共产国际》记载:当时的红二十五军“大多数战斗人员的年龄只是13岁到18岁。”[11](P145)鄂豫皖根据地人民群众将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红军的士兵也都知道他们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他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保卫党和苏维埃政权而战斗。
第二,全心全意地支持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指出:“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反三次‘会剿’,拖得敌人捉襟见肘,筋疲力竭,失败而归,就是因为有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红军有了群众的支持,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致胜的根本原因。”[8](P89)在敌人的反复“围剿”和“血洗”中,人民群众同党和红军同生死、共甘苦。罗山县长岭岗贫农曾少山一家与便衣队及伤员一起上山躲避敌人“清剿”,敌人搜山时,他的孩子惊哭了,为了革命同志的安全,他忍泪掐死了自己的孩子。[5](P714)正如刘伯承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指出的那样,“他们全力支持我军,和我们同生死、共患难,不避风险地掩护我工作人员和伤病员,替部队保存物资、带路、侦察敌情,协助我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12](P564)
第三,以实际行动来捍卫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面对险恶形势,“绝大数的共产党员仍然坚定地站在惊涛骇浪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领导革命群众和敌人作坚决斗争。”[4](P25)中共商城党组织创始人、商城县临时办事处副主任詹谷堂,在敌人连续九天的火烤、铁烙等多种酷刑拷打审讯中,依然铮铮而言:“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5](P127)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相继撤出苏区后,在敌人疯狂的“清剿”“血洗”的“三光”政策下,人民群众没有向反动派屈服,“时值冬季,逃到山上的群众挨饿受冻,宁死也不愿下山当国民党的‘顺民’,很多人饿死在山上。”[5](P640)当时根据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红军都是英雄汉,白匪再多干瞪眼;总有一日天要红,人民定要坐江山。”他们坚信红军一定能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2.“永跟党走”是大别山红色基因的永恒主题。
鄂豫皖的人民群众,受压迫很深,与官僚、军阀、地主有不共戴天之仇。工农武装起义成功,打土豪、分田地,搬掉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他们打心眼里拥护革命,拥护共产党,永跟党走。正如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共产党是领着穷人打天下的。”[8](P48)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大别山人积极拥护党的思想路线、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在困难曲折中依然铁心跟党走。
第一,积极拥护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提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3](P1)这个为工农创造新的社会的政治承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镇压土豪劣绅,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鄂豫皖人民群众通过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革命根据地,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第二,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红军主力要作战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14](P8)的战略部署,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开始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以徐向前、陈昌浩组建的西路军,根据中央提出的“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的战略任务,“广大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近五个月之久”。[8](P555)毛主席说,西路军是失败了,他们是英勇的、顽强的。[15](P288)解放战争时期,身为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面对国民党四面包围的严峻形势,毫不畏惧,依据毛主席指示的:“你们须立即准备突围,以最大决心,坚决奋斗,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危险。”[16](P76)李先念指挥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使敌人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阴谋化为泡影。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形势危急,刘邓收到毛主席陕北“甚为困难”[17](P339)的秘密电报,当时刘邓二话没说,直出大别山。在革命年代,大别山人即使面临死亡也毫不畏惧,坚定不移跟党走。
第三,在困难曲折中依然铁心跟党走。1931年至1932年,张国焘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后,积极推行错误的肃反政策,“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二千五百名以上的红军指导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8](P152)尽管张国焘在根据地乱杀无辜,但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党政军群干部,始终铁心跟党走。从麻埠到白雀园肃反期间,有些被诬陷为“反革命”而遭逮捕的干部、战士,当被暂时释放出来编为“突击队”时,毅然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地打击敌人,其中许多人为革命事业光荣地献出了生命。[5](PP241~242)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遭到朱德、徐向前等领导人的抵制,同时红四方面官兵也支持中央决策,因而使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破产。
3.“一心为民”是大别山红色基因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军,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始终将“一心为民”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竖起红旗作流血的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开仓廪,分土地,打倒国民党的政权,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1](P425)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政府临时大纲》指出,“苏维埃是工农代表会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彻底替工农兵谋解放的政权,与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政权完全对立。”[1](P428)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心为民”就体现为: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保护人民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疾苦。
第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18](PP12~13)鄂豫皖党组织领导的三大起义就是要“建立农民政府”。黄麻起义后,黄安县农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就是:“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起来,推翻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工农政权,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动群众生活;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人工资;保护商业贸易,保护中小商人;拥护苏联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打倒国民党蒋介石。”[5](P32)在党的领导下,鄂豫皖根据地人民群众政治上获得了民主权利,经过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分到田地,文化上广大工人农民得到了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第二,全心全意保卫人民利益。对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党组织和人民军队不仅展开了持续反“围剿”斗争保卫人民的利益,而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铁的纪律,处处维护人民利益。1933年5月6日,中共鄂东北道委第一次扩大会政治决议案就指出:“务必要使每个支部发动起来,每个党员在争取中心城市的整个斗争中担负一个具体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动员去领导群众,党要严格执行面向群众,对于一切不接近群众、命令群众和在群众中浪漫腐化、作不正确的宣传鼓动的现象作严格斗争。”[19](P128)军队也制定了铁的纪律,徐向前指出:“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穷人粮食、对穷人态度要和蔼等,[8](P60),因而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首要强调的就是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整军风军纪,保护人民利益不受侵犯。
第三,着力解决人民疾苦。1931年9月10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通知,“号召全体党员同志起来仿效胜利的苏联党的办法,执行‘共产党礼拜六’”,并指出,“礼拜六的工作是砍柴、抬木、锯木板,或者做砖瓦石子,如割谷子、运谷子、种粮食,或为机关本身去做,或帮助群众工作,可按照物质的需要随时决定某项工作或者事先预计”。[6](P380)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时刻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等问题。在“国民党军阀、豪绅地主百般的封锁,百般的破坏”,“弄得粮食困难成为最严重的问题时”,[1](P434)各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如工农红军利用战斗间隙,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发放农业贷款,帮助贫苦农民解决耕牛、农具、资金的困难等问题;在人民群众被捕时,又积极设法营救。黄安县三区乡的地主豪绅诱捕十多名青年,便衣队得知后积极营救,率部包围敌人据点,迫使敌人把扣押的青年全部释放,群众欢欣鼓舞。[5](P712)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群众不怕艰难、不怕牺牲,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4.“牺牲奉献”是大别山红色基因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考察时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20]刘伯承在1949年谈到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就指出:“曾经是老苏区的大别山的老百姓,是顽强不屈的,他们从大革命到现在,遭受过国民党历次大屠杀和抓壮丁,许多村子荒着没有人住,许多人全家被杀灭口逃出个单身。”[21](P80)大别山区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0351名,仅金寨县已调查追认革命烈士就有10408人。[22](P3)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奉献”体现出,大别山人在极端困难下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
黄麻起义后,国民党对起义老区实行血洗,仅在箭厂河一块不足一亩的田地里就有300余人被杀害,鲜血浸透了泥土。人们为记住这一血案,称这块田地为“红田”。[5](P43)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后,国民党喊出了“血洗大别山”的口号。黄麻起义策源地的红安县大约10多万人被杀,在金家寨附近的柳树湾、古碑冲和上楼房三处,共枪杀、活埋共产党员、干部、群众5600人。1934年冬天,红二十五军长征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疯狂“清剿”,所剿之处变成一片废墟,新坟叠叠。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熊家河被洗劫成十室九空,渺无人烟。[5](P639)1948年3月,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后,蒋介石又一次对大别山进行疯狂“扫荡清剿”,在新县实行“三光政策”,新安浒湾、箭厂河一带的许多地方也成了“无人区”。就在这样大规模血腥屠杀中,大别山人依然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积极为红军侦察敌情、带路送信、筹集运送粮草、收养掩护伤病员,支援红军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大别山人继承和发扬牺牲奉献精神。1956年,为发展建设和根治淮河,金寨人民再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麻埠、流波、金家寨三大集镇和近10万亩良田及15万亩经济园林,近10万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22](P4)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大别山党政军民,一不为钱,二不为官,他们一心为了实现党的纲领,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视死如归,为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无私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23]
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和平环境下,理想信念、牺牲奉献等革命精神逐渐被淡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面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以及“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亟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4]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坚贞忠诚、永跟党走、一心为民、牺牲奉献”的大别山精神。
1.传承“坚贞忠诚”的红色基因,始终做到“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正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靠的还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靠的仍然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25]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出现各种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今天,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就要传承大别山“坚贞忠诚”的红色基因,始终做到“信念坚定”,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对工作极端负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26](P415)
2.传承“永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始终做到“心中有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鄂豫皖革命斗争历史证明:坚定地沿着党的思想路线和坚决执行党的决策部署,这是根据地能够发展壮大,经受住残酷斗争考验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员干部就要传承“永跟党走”的红色基因,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27]具体来说,就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28]
3.传承“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始终做到“为民服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大别山革命斗争中,党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形势下,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传承“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就要坚持“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6](P413)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29]
4.传承“牺牲奉献”的红色基因,始终做到“奉献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金寨时指出:“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7]从革命战争年代“牺牲奉献”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奉献奋斗”,大别山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6](P36)党员干部要肩负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就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30]“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诚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31]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目标而奉献奋斗。
大别山红色基因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鄂豫皖乃至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大别山红色基因所蕴含的“坚贞忠诚、永跟党走、一心为民、牺牲奉献”的大别山精神,过去、现在、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创新,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宝贵的精神力量。
[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谭克绳,欧阳植梁.鄂豫皖革命斗争简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3]秦基伟.秦基伟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4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5]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6]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7]习近平.我同老区很有感情[J].中国老区建设,2016(06).
[8]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9]JosiahRoyce.ThePhilosophyofLoyalty[M].Nashville: VanderbiltUniversityPress,1995.
[10]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大别山精神[EB/OL]. http://www.cn0713.com/hg/p/20170313/ af77d3daa8022dc9d9a64e1c34857e80.html,2017-03-13.
[11]涂治炎.红二十五军从金寨到陕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12]刘伯承军事文选:第3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芦震国,姜为民编.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5]李先念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3册[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0]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04-28.
[21]葛红国,裴志海.大别山岁月[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22]安徽省金寨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金寨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3]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5-02-17.
[24]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N].人民日报,2015.
[25]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06).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7]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
[28]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强调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N].人民日报,2015-01-13.
[2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6-07-02.
[30]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03-20.
[31]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
编辑:杨远桢
D642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3.04
①*本文系2016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科研立项课题“大别山红色基因与传承”(2016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