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四川成都 610110)
试论党史文化与党员先进性
郭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四川成都 610110)
党史文化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晶,也是保持政党生机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风雨历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党史文化。党史文化与党的先进性之间具有辩证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核心,党史文化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动力源泉、指导引领、增强自信等重要作用。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学习和领会党史文化基础上,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系列机制,为坚定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为确保党始终处于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提供有力保证。
党史文化 党员干部 先进性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毋庸置疑,这个“大事变”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所精心培育的党史文化是其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它既具有一切历史所具有的惩恶扬善的普遍道德功能,也具有教育党员、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素养的鲜明政党个性。
整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涵盖了已经明确概括提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等,也包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中形成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实事求是、走在前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回顾90多年的党史历程不难发现,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核心,无论是先进理论的指导,还是先锋作用的发挥,无一不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促进和体现。
首先,阶级基础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模范的工人代表、优秀的学生领袖等筹建的,代表了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重新尝试,也是以实际行动对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大地主阶级、大买办阶级等旧势力的阶级对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2](P73)毫无疑问,尽管当时的党员数量很少,但正是因为代表了和具有着最为广泛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也就决定了党先进性的本质和性质。
其次,纠正错误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回顾党的历史,有三份文件非常值得关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不难发现,这三份历史文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党的历史的阶段性错误进行总结。无论是李立三、王明、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批判,还是对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毛泽东同志的个人错误总结,都是我党历史上的深刻教训所在。比如“文化大革命”没有给党的建设带来任何积极影响,它搞乱了党的指导思想,严重地破坏了民主集中制,败坏了党的作风,破坏了党的纪律,降低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3](P971)但从全党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我们党始终能够通过系统科学客观的总结并及时地深刻地纠正错误,将党的错误及时转化为党前进路上的宝贵财富,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最大程度上避免以往的错误失误重演,进而保证了党的先进性。
再次,先锋作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予以展现,因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领人民一起干。[2](P261)党员干部是带头冲在前面、走在前列,而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张思德、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史来贺、甘祖昌、焦裕禄、孔繁森、王启民、李国安、邱娥国、李素丽、吴天祥、袁隆平、杨善洲、沈浩、郭明义等等一个个光荣闪亮的名字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真实内涵,革命时期带领军民奋勇杀敌,建设时期身先士卒不怕苦累,改革时期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一个个的先锋榜样不愧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引领发动机。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均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和生活中切实发挥先锋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致力于“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实现。
最后,理论创新指导了党的先进性。90多年来,党对自身建设及执政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在与时俱进,但党的宗旨目标、根本性质却稳固而高远、崇高而坚定,本源在于内蕴着的党史文化一脉相承。[4]其实,党史文化与党的理论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理论创新推动党史文化不断丰富,党史文化孕育和催生理论创新。当年,毛泽东同志正是从马克思、恩格斯著述的《共产党宣言》精辟论述出发,科学运用“阶级斗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当时最为实际的阶级状况,通过辛苦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周密的思考加工,进而探索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殊国情紧密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随后,残酷的革命形势、激烈的“路线之争”和惨痛的失败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下大气力推进理论创新以彰显先进性,必须在井冈山斗争、“第五次反围剿”惨败以及湘江战役等失败教训中汲取历史养分,必须在思想理论层面解决军事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分歧问题,必须澄清是非、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坚决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抗战胜利和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过,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成功或失败对于党员先进性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概括来看,党史文化对党员先进性至少具有动力源泉、指导引领和增强自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是动力源泉。党员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是保持先进性的最大动力,而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则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党史文化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动力源泉。正如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中所讲,我熟悉我们党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5](P272)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显然,以先进性为核心的党史文化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活水源头,我们应当在学习和重温党史中不断强化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二是指导引领。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密切相通的,全面把握党史文化能够引导和引领全体党员行为,在强化党员意识、历史意识中深刻领会党培育党史文化的种种艰辛、重重考验。党在前进中的教训能够使人警醒、催人奋进,迫使党重新思考道路的选择问题、路线的是非问题以及党员先进性的评价问题。党在前进中的经验能够让人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在与教训的比较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研究问题,进一步强化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历史意识,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要以自觉的历史思维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比如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上,“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6]用历史的眼光和思维看待现实工作,以客观全面的视角评价党的历史,这不仅有助于认清现实、顺应时势,更有助于发挥党史文化对现实工作的指导引领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豪感和紧迫感。
其三是增强自信。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学好党的历史,从中汲取各种营养,使其成为我们做好现实工作的动力、路径和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优异成绩。[7]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从党的历史中借鉴做好现实工作的动力、路径和方法,尤其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能够极大地增强对党的领导下应对各种复杂考验的信心,也能够不断增强自我认同和强化党员意识,进而增强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并发挥最大作用的自信心。比如党史文化中的学习文化分支,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典范,以他们为榜样,有助于推动强化党员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助于科学研判历史发展形势,且更是增强解决新问题新本领的不二路径。实践也证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本领提高,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无疑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保鲜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1]“作斗争”的关键环节是健全机制,现代治理要求从制度层面解决“保先”问题。
其一是健全党员学习党史长效机制。“读史,是智慧的事”,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以史为鉴,才能增强继续前进的力量勇气。党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结晶,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现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相当部分的党员对党的历史学习不够、认识不全面、把握不到位,导致他们不能全面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与改进党的领导问题。健全党员学习党史的长效机制,应当着力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中学习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党校系统优势,健全党员进党校学习党史的轮训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专题授课与党史教学点现场学习相结合,提高党史教学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机制,各级党组织应当健全党员自我学习党史的督促与检查机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强化自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其二是健全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新时期健全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需要特别注重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联系”,当前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基层见面,机关闻声”,即基层党员与群众见面较多,在联系群众上主要以见面为主,而机关党员对群众的呼声和问题的把握主要借助媒体的声音,以间接为主。尽管很多地方建立机关党员与基层群众的“结对子”机制,但一般也以停留在常规的“送温暖”活动为主,其形式大多大于内容。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汲取党史营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主动下基层走访解决问题的历史经验仍然没有过时。二是“联系后做什么”,密切党群联系的目的是随时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和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嘘寒问暖或交差式的表面文章,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跟踪检查,确保群众反映的意见有回应、问题有解答。三是“如何保持联系”,新媒体时代中的“联系”一词已经具有了更多的时代新内涵,保持党群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面对面交流了,通过微平台(如微信、微博)保持联系的效果也在逐步凸显。只是我们应当注意区分不同事项而选择不同方式,该见面的和应当与群众协商探讨的一定深入到群众中去。
其三是健全党员先锋作用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P731)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是其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评价标准,平常时候、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能否始终看得到共产党人的身影,这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当前,一些地方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和推广,比如成都市青白江区的一些社区探索了“党员亮身份—认领服务—公开评价”长效机制,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党员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到位、先锋作用显现不出来的问题。通过每月的党员作用发挥评价公开栏看出,大多数党员能够履行承诺、积极发挥作用,但也有少数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作风发挥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对比,一些优秀党员的先进性会逐步扩散影响,帮助和促进“后进者”认清职责,更好地发挥自身应有的模范作用。
其四是健全党员日常监督长效机制。在党的历史上,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始终没有放松,今天更应当在历史的基础上健全机制,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全党同志重温党史党章,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要求,在新时期争做合格党员,在新形势下的各种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8](P23-24)坚持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是合格党员的使命所在,不忘理想、注重实干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此进行评价和督促?健全党员的日常监督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名党员是不是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一名党员是不是真正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和保持清正廉洁,就特别需要在思想意识、工作绩效和群众认同等层面强化党员的日常监督,将对于党员的思想意识状态,尤其是其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是不是牢牢遵循了“人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值得注意的是,该日常监督机制的主体应当是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形式以常态化的纪录、回应、评价等为主,要特别注重监督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并就监督的结果在党内生活中进行公开。
其五是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党章的修订过程也是党的成长历史,现行党章中关于党员的处理规定也是在党的历史中形成的。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党员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根据党章和其他党内相关法规精神看,“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式主要有:开除党籍,劝其退党,自行脱党等。开除党籍主要是针对党员违反党的纪律,或直接开除或情节严重到足以开除党籍;劝其退党,主要是因为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限期改正及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自行脱党,主要是在没有正当理由下,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视为其自行脱党。所以,健全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主要是健全“劝退”机制的情况,因为开除党籍和自行脱党都已经有明确的党内法规界定。尽管党员有退党的自由,但由于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一些“挂名党员”或“僵尸党员”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员整体形象。当务之急是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涵盖党员资格严格审查制度、党员表现的民主评议制度、不合格党员的及时除名制度等运行机制,第一时间将不符合党章要求、不履行党员义务而又不主动积极改正转变的党员辨别出来,及时地清除出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党史文化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家园,站在95周年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仍然秉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继续领导推进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伟大事业实践,继续在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尤其是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方面注重从党史文化中汲取养分,注重从时代发展中创新方式,以此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汪洋.信仰铸就党史文化的内核[N].浙江日报,2012-08-1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刘润忠.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史国史等问题的重要论述[N].天津日报.2015-02-02.
[7]张静如.把党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N].人民日报,2013-09-17.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D23
A
1007-9106(2017)02-0047-05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全国党校系统2016年重点课题项目“基层干部增强党员意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郭祎(1981—),男,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副主任、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