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共云南省龙陵县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顺势而为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
履行安全之责,应对多元化价值取向带来的冲击。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改革的力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呈现多元倾向,各种新思想新问题不断涌现。宣传部门务必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在多元化价值取向中识别“主线”,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守意识形态安全之责。
履行守土之责,应对网络舆论传播带来的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严峻挑战,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夹杂多种声音,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源成倍增加,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宣传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要求,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网络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履行担当之责,应对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考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和普及,人们接收信息、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社会现实问题与网上热点话题交织在一起,在多元多变的社会心态和舆论生态中谋求共识、凝心聚力的难度大大增加。宣传部门必须坚守党性原则,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社会转型中有力地表达党的主张、为党立言,做到与党同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有效引领社会舆论、唱响主旋律。
紧扣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筑牢凝聚人心的工作基础。一是宣讲队伍要强。云南省龙陵县郑垧靖基层宣讲团自成立以来,成员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350人,当中既有党员领导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又有少数民族干部、基层干部、乡贤能人和普通群众,形成了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党员讲故事的格局。二是宣讲内容要广。在宣讲内容方面,既要有上级要求,也要结合群众需求开展“菜单式”宣讲,群众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三是宣讲方式要活。既要有集中统一组织的宣讲活动,也要灵活运用文艺表演等生动活泼形式,不断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价值引领的工作基础。一是内容具体化。我们在做好“24字”宣传贯彻的同时,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结合起来,通过身边的日常行为规范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载体具体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抓手载体来落实,基层要在深化拓展、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的项目,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三是示范具体化。注重选树培育身边典型,大力开展各级好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让群众知道好人就在身边,以身边事教育激励感化身边人。
紧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筑牢服务群众的工作基础。一是设施“标准化”。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文化中心户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服务“标准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范围,抓好文化民生工程,开展“五下乡”、送文艺下基层等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效能和水平。三是保障“标准化”。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在设施布局、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有保障标准,明确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覆盖范围和均等化程度。
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学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理论传播载体,疏通“微传播”系列渠道,形成理论传播“微品牌”。二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最美系列”“身边的榜样”评选表彰、感恩教育、节俭养德和“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评选等活动,推进善行义举榜建设,多载体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三是开展面向社区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社科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服务活动,举办好道德讲堂活动,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栏、文化墙、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通过设计“微党课”巡回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论坛”等载体,引领社会风尚。
巩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一是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话语形态,跳出既有思维,体现年轻化、易读化,把工作做到学生的“朋友圈”中,站稳校园宣传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好相关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龙陵县发挥好松山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开展重走惠通桥、滇缅公路、中国军队进攻松山路线和参观李鑫故居、党史人物陈列馆、郑垧靖事迹陈列室等现场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通过组织举办“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围绕“职业信念”“职业精神”主题大讨论,提升道德文明素质。
巩固媒体舆论传播阵地。一是构建主流舆论导向。树立“全媒体”“互联网+”思维,寻找“点对面”“点串线”的宣传方式,把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用主流导向串起来,寻求主流舆论最大公约数。传统媒体要拓宽思路,寻求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根据受众习惯改变策略,将宣传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强化舆情监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舆情研判分析例会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把控属地网站、新媒体的新闻报道、信息来源,确保网信安全。三是加强特色外宣。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抢占先机,开展特色外宣,做到内容全面、形式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