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共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委书记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是在全市上下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推动临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推动双江跨越式发展。
推动项目抓落实。根据临沧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双江县提出了2017年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的奋斗目标。为确保把工作目标有效落到实处,双江县按照工作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要求,把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事业及民生等方面工作全面分析研究,开列工作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全部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把各部门、乡镇、村、企业年内要完成的工作一一排列出来,再以项目化、数字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合理确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目标、完成时限以及具体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每个单位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要求,以工作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完成。
突出重点抓落实。在统筹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必须着力补齐制约双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脱贫攻坚上,坚决按照中央、云南省、临沧市的要求,全力做好国家、省脱贫工作检查验收迎检各项工作,对照贫困对象退出“6965”标准,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883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勐勐镇和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县实现脱贫摘帽。产业发展上,坚定不移地走“两型三化”新型产业发展路子,坚持“产业兴县”战略,结合双江实际,突出双江特点,展示双江特色,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高标准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巩固茶叶、核桃、甘蔗、烤烟、畜牧、果蔬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咖啡(坚果)、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150万亩产业化基地的质量,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县农民人均产业化基地达10亩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产业化基地达9亩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双江地域标志的名特优品牌。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绿色工业发展,年内培育“小升规”企业5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户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亿元以上;新增民营企业150户,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以上。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坚持“文化名县”战略,加快培育提升双江旅游品牌,力争年内实现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文化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五网”基础实施建设上,坚持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破解双江发展瓶颈。全力服务好临清铁路过境双江并设站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启动双江至澜沧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临清高速公路双江段及临双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等服务工作,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抓好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风电、水电项目建设及信息网建设,力争打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统筹城乡发展上,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建设,统筹抓好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年内建成垃圾池400个以上、焚烧炉70个以上、污水处理设施50个以上,建设美丽宜居村庄40个,改造旧村33个,建设洁净村庄80个、洁净庭院1000户,使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深入实施第二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继续实施高中免学费入学,启动贫困户14年免学费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办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实施好以乡镇为单位的“千人培训计划”,增加以企业建成投产为重点的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工作,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