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稳定的第一要务,在脱贫攻坚中,全县领导干部责任在一线落实,措施在一线发力,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全县1镇9个贫困村1761户5632人顺利脱贫出列,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182元,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050元的标准线。
明确思路,凝聚力量。认真组织制定“12866”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锁定一个目标,分两步走,实施八条精准脱贫路径,落实六大工程,狠抓六项保障机制。建立了“县为主体、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督促县指挥部、指导综合办公室发挥好职能职责,发挥乡镇工作队是主力军、驻村扶贫工作队是生力军、省市县包保干部是支援队、村组干部是先锋队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向脱贫攻坚宣战的强大合力。
明确任务,强化措施。遵循“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抓实“六大工程”。一是安居工程。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服务、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的原则。探索“精准安居”工程建设“六个破解”工作法,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完成1133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6个点1513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补助总投资5.14亿元,实现近50年来的新跨越。二是产业脱贫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内育外联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品牌农业为重点,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2016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有4个,茶叶3.8亿元、橡胶1.09亿元、蔗糖1.57亿元、旅游5.23亿元。三是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全县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214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4%,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46%,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5.3%。组织开展各种培训82期12197人,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四是生态保护工程。利用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资金,使部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五是发展教育工程。落实各类助学、发放助学贷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农村学校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搞好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乡镇学校建设。投入资金2110万元,实施项目42个。六是社会保障工程。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和参加大病统筹。
健全规划体系。制定了《西盟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西盟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西盟县整县整族脱贫实施方案》《西盟县直过民族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统筹把行业扶贫内容纳入其中。西盟县脱贫攻坚项目组制定了五个产业发展规划,县交通运输局制定了《西盟县脱贫攻坚暨全面建成小康交通规划》,集中打出政策“组合拳”。
发挥专项资金效用。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十个一点”的办法破解扶贫资金难题。2016年,落实浦发银行贷款2.52亿元、农发行贷款3亿元,申请国开行项目贷款9.8亿元。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和发改、住建、国土、交通、水务、农业、林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2.46亿元资金。整合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群众素质提升等项目。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根据中央、省级的制度和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西盟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严格项目资金、项目内容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审核审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公开公示制度、项目备案制度。三是项目实施成效显著。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产业扶持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在贫困村自身发展、人均收入、村容村貌、群众的精神状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深化对口帮扶合作。从1996年以来,西盟县延续了20年的上海对口帮扶,总投入各类帮扶资金9443.5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二是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先后向云南省农业厅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0个,为民办好事实事260件。2005年至2014年,争取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西盟投入1.84亿元,建成22个电网项目,引进资金2.34亿元,建成水电站1座。三是加强定点扶贫。从2003年开始,港中旅集团对西盟县相继实施帮扶资金210万元,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教育、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帮扶与合作。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分行2013年扶贫西盟以来,从财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四是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全县共有16家私营企业与16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不断实现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和双赢。
建立“挂包帮”长效机制。2016年按照结对帮扶贫困户总体部署,省市县共有109家单位部门、4130名机关干部与34个贫困村、20618名贫困人口开展结对帮扶。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10名,其中第一书记34名,帮助驻点村制定脱贫计划规划34个,为驻地办好事实事340件,争取帮扶项目48个,落实到位各类资金及物资折合1759万元。
启动多轮监管。坚持督查、评估、考核同发力,建立县委巡察制度,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巡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县脱贫攻坚检查考核小组和脱贫办组织开展了两次模拟第三方检查评估工作,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分析整改。接受了国务院派出的督察巡查组及普洱市委评估验收组的督查检查和评估验收,受到高度的认可和好评。
退出步骤严谨。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退出的要求,对标对表、逐条逐项、逐村逐户开展自查。细化脱贫退出流程表,明确脱贫退出的程序、步骤和时间节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贫困退出任务。规范档案痕迹资料管理,制发了《西盟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台账目录》,按照“户有档、村有册、镇有薄”的要求开展档案痕迹资料规范工作,做到档案资料有连续性、衔接性。
群众主体作用明显。通过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培训、引导等工作,群众的心热起来了,脱贫的信心足了,致富的本领强了,特别是通过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不仅带动一批群众就地打工增收,而且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人才,增强了群众自主发展的致富能力。编印了《西盟县脱贫攻坚惠民富民政策汇编》《脱贫攻坚工作手册》《脱贫工作明白卡》,县脱贫攻坚宣传小组策划漫画微信十期,生动活泼地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提高了群众对脱贫攻坚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