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列宁思想遗产促进中国特色实践
——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4-11 08:00俞良早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2期
关键词:与会者帝国主义列宁

俞良早

发掘列宁思想遗产促进中国特色实践
——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俞良早

2016年10月29日,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列宁时代观、国家观、社会主义改革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共党史研究室、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相关工作者共90余人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东主持。会议主要研讨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当前研究列宁思想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有与会者提出,当前国外许多人否定列宁、列宁的事业和列宁的思想,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一直继承和发展着列宁的伟大事业。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在有关文章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提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这是对列宁、列宁思想、列宁事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中,援引列宁的话语有20多处。在《邓小平文选》中,一是高度地肯定和赞扬了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以及这个党领导人民进行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二是肯定和赞扬了列宁制定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伟大实践。在当前的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延续和发展着列宁开创的事业。习近平在2016年“5·17”讲话中,重新宣读了毛泽东关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断,进一步肯定了列宁的思想和事业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与会者一致认为,列宁、列宁事业和列宁思想对于20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按照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源头,它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改革开放政策具有启示和引导的意义。

与会者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列宁思想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批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人们需要立足于新的事业,以新的眼光认识列宁思想,对列宁的思想作出新的阐释。近些年来,发现了许多新材料,要求人们充分地利用这些材料,产生新的研究成果。与会者一致认为,研究列宁的思想,发掘其思想遗产,服务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理论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与会者提出,研究和认识列宁的思想,要运用过程论的思想方法,即把列宁的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长过程中来认识,发现它形成的必然性,发现它同它以前的、以后的思想或理论的连贯性和差异性。有与会者提出,要把对列宁文本的研究和对列宁思想的研究与列宁思想传播史联系起来。有与会者提出,正确地认识列宁思想,需要消除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导人对列宁思想的误读,排除别人强加给列宁思想的内容。

(二)列宁的时代观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现在的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围绕这一论断,会议就列宁的时代观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有与会者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它的实质没有改变,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论没有过时,他所说的帝国主义时代没有结束。与会者认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问题的论述极其丰富,包括帝国主义时代开始的标志,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与现代战争的关系,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等等。列宁以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特别突出的、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把资产阶级开启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资产阶级崛起并获得全胜的时代(1789—1871年),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的统治并走向衰落的时代(1871—1914年),帝国主义时代(1914年以后)。帝国主义时代是帝国主义引起世界剧烈动荡的时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在当代具有适用性。在当代,垄断资产阶级依然处于时代的中心,垄断资本家集团依然实行着对全世界各个弱小国家的掠夺和剥削,并通过推行霸权主义控制着全球各个重要领域,由垄断滋生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列宁帝国主义时代理论的当代适用性。

有的与会者在发言中阐述了列宁时代观的理论基础,认为其包括下列内容:(1)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必须重视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1903年列宁即已在有关文章中提出了“时代”的概念,要求区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根据不同时代的具体条件提出革命的任务和制定革命的策略。(2)依据不同阶级在时代中的中心地位,将大时代划分为不同的小时代。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相结合的方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个大时代的基础上,依据阶级中心地位的标准将其中的资本主义大时代划分为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小时代。(3)时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列宁说,每个时代都是绝对的前进与上升和相对的倒退与曲折的统一,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状态。

有与会者在发言中总结和回顾了中国理论界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研究的30年,认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帝国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列宁理论的价值等问题上。如有的学者在论著中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超出列宁当年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金融资本依然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支配地位,世界霸权依然是当今帝国主义政治的根本内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造成当前国际形势紧张以及战乱的根源。另有学者在论著中指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依然闪耀着科学的光辉,依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理论,要认识和把握列宁的理论,需要将这一理论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还有学者在论著中指出,强调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价值和学术意义,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来审视列宁的理论,而不是教条地、形而上学地看待这一理论。列宁的理论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同时它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着的。

(三)列宁的国家观

《国家与革命》是展示列宁国家观的主要著作。会议对列宁国家观的研讨,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认识和把握《国家与革命》的思想进行的。有与会者提出,《国家与革命》的卓越理论贡献就是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政治学研究范式。这个研究范式的核心概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在列宁思想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国家概念”。作为国家概念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三重内涵:其一,它是国家的政治要素,规定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性质;其二,它规定着国家权力关系,决定其变换的方向;其三,它是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活动。这三重内涵表明,革命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由此出发,列宁通过分析无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和暴力的性质,阐发革命与民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权力关系的形成及变换方向,从而完成了他的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建构。列宁关于国家的这个研究范式,对于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问题,思考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有与会者就正确地解读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的话语发表了意见。近些年来,列宁的这一话语不被人们理解或接受,甚至被许多人批评或诟病。有与会者提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论断及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是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论断及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上,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短时期内存在的政权。这个政权是在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在这个政权形式下,旧的国家机器被打碎了,旧的法律也被废除了。由于它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而且是一个短时期内存在的“国家”,是一个很快就会消亡的“国家”,所以绝对不应该和不需要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也不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地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因为旧的法律没有了,实际上也没有新的法律。列宁1918年秋持这样的观点。经过残酷的国内战争以及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列宁的思想有了转变。他要求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通过这个专政同敌对势力进行长期的、殊死的斗争。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他逐渐地形成和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法制的思想。与会者说,人们不能以当前的实践去衡量列宁1918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不能以当代中国需要加强法治的事实而诟病当初列宁的思想。

有与会者在发言中阐述了列宁关于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认为列宁提出改组工农检查院思想的缘由是:当时工农检查院的工作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工作职责是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且效率低下;面临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形势却不善于做经济监督工作。列宁提出了改革工农检查院的措施和方法:选拔优秀的工作者进入工农检查院,优化其组织结构和增强其工作能力;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组织上和工作上相结合,以提升工农检查院的权威;注重以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工农检查院工作人员展开监督工作的本领。列宁关于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思想以及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思想启示意义。

(四)列宁的社会主义改革观

有与会者在发言中阐述了列宁晚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苏维埃政治体制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但在实践中暴露出民主内容与形式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是:在领导体制上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列宁病重期间最高领导者之间意见分歧与斗争激烈,俄共(布)十大提出的选举制没有落实,任命制迅速发展。列宁晚年已经看到上述问题,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如划分党政职能,实行干部选举制,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上述列宁的设想基本没有得到实现。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列宁政治体制改革构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有与会者就列宁关于俄国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以及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的思想发表了意见。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得到充分的、高度的发展,并且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严重危机时,无产阶级才可以发动革命,夺取政权,进而实行社会主义。对此,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顺序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俄国革命就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在俄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未得到充分的、高度的发展,但无产阶级先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利用手中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待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达到必要的程度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列宁还说:俄国由于革命前的经济文化落后性,进行经济文化建设需要走特殊的道路,需要通过“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即俄国要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渐进地走向社会主义。上述列宁的思想形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体现了俄国发展路径转轨过程中的改革精神,或者说是关于改革的思想。

有与会者就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发表了意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树立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解放思想和进行新探索的典范。当时苏俄国内国外有些人说,布尔什维克实施新经济政策,证明这个党发生了“演变”,发生了内部的“蜕变”,证明苏维埃政权正在滚进通常的“资产阶级泥潭”,新的政策有可能使资本主义重新站稳脚跟,“在俄国实行复辟”。针对上述言论,列宁一是要求党和无产阶级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危险;二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作出了科学的、正确的解释。如他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退却”,即认为党和无产阶级在此前的进击过程中走得太远,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需要退回到自己根据地,重新组织力量和重新布阵。而且在列宁的思想上,“退却”是有底线的,只是限于经济方面,决不是政治原则的退却。列宁要求党和苏维埃政权注意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把消极影响限制在最低的程度上。通过新经济政策,可以迂回地夺取一些阵地,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展开新的进击。事实说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坚定的。

(责任编辑 刘龙伏)

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江苏南京,210023。

猜你喜欢
与会者帝国主义列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