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

2017-04-11 06:55:17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实力中华民族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中国道路发展的总目标和总理想,围绕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对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发展繁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和标志,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兴盛,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强盛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的竞争也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国家发展与竞争的软实力,文化像血液一样深深地流淌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元素。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不断以我国的经济实力推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经济是血肉,政治是骨骼,文化是灵魂。文化的力量直接引领、推动着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国家、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必然要有物质的进步,同时也要有精神上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曲阜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灵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同时,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文化既是无形的,但又是有形的载体,常常被赋予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伴随着全球化语境中文化思潮空前激荡和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不断加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彰显,文化不断进入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视野,对文化资源和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全球性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各种文化力量之间的较量空前激烈。文化交锋已然演化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竞争的新形态。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载体,意识形态是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在文化建设中是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两个巩固”“四个讲清楚”,着力回答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文化建设工作者“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四个讲清楚”:一是“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和文化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的基本价值标尺,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很多力量来支撑,但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可以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指引方向、提供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

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这是由中国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顽强生存、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隔断精神命脉,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滋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创造性地转化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

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立场和本质属性出发,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要求。

文化建设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拥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关键是要有效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优秀的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文化建设要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群众共建。只有扎根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自觉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在对外交流中,要牢牢掌握话语主导权,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善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阐述中国的理念,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实力中华民族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软实力致胜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