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涛 程媛
对崇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蒋泽涛 程媛
近期,崇州市人社局随机走访调查了该市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企业的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了摸底,统计评估了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发展形势,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一)人才总量占比较小
根据统计结果,47家企业共有人员11098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25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6.5%;高层次人才820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7.3%;高技能人才960,占企业人员总量的8.0%;专业技术人才3368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30.3%。
(二)高学历人才偏低
在47家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才1877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16.9%;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1163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11.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70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0.6%。
(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低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有248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2.2%;高级以下其他职称共3377人,占企业人员总量的30.4%。
(四)中青年人才成为主流,后备人才资源丰富
全市20至30岁的人才共2567人,占人才总量的23.1%;31至40岁的人才共3232人,占人才总量的29.1%;41至50岁的人才共3451人,占人才总量的31.1%;51岁以上的人才共1139人,占人才总量的10.3%。
(五)人才需求集中在专业技术方面
47家企业共需求人才706人,其中对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需求为37人,本科以下学历人才需求为669人。本科以下学历人才需求中,按企业性质,对技术职称要求较多。
近年来,崇州市狠抓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了人才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年轻专业技术人才集聚崇州,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对崇州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市现行的人才政策对聚集企业人才、激发企业人才活力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依然存在人才结构失衡、层次总体偏低、人才吸附力较弱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着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实施“崇聚英才”招揽工程,开展人才需求信息采集,面向省外“985”“211”院校举办“崇聚英才·高校行”活动,积极与重点院校建立中长期人才开发战略合作关系。
实施“技能振兴”专项工程,引进和遴选资助一批产业发展亟需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类实用人才,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站(室)建设。
实施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开发计划,鼓励用人单位开展“定单式”培养和名师带徒模式,加大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民、返乡创业青年技能培训力度。
(二)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单位主引、政府推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引”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
采取特聘、礼聘、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产业发展亟需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套完善人才政策具体操作办法,细化高端人才评审认定、管理考核、奖励激励、专项资金管理等办法。
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本土人才存量质量。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以经营管理、创新创业企业家为重点,集中培训本地企业家,培育壮大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
(三)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梳理整合现有人才政策,做好“废改立”,健全完善评定管理、财税金融、创业扶持、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措施,督促兑现项目资金、安家补助、创业补贴等政策。
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和人才发展中心等相关人才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加大对现有人才,尤其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同时设立引才“伯乐奖”,努力形成人才开发生动局面。
大力宣传全市人才政策和先进人才事迹,各成员单位在市级以上主管部门有关刊物或主要媒体宣传推介崇州人才工作做法及先进典型2次以上,让“人才资源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机制
推进专家服务基地、协同创新走廊、新型人才工作站、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整合人才创新平台资源,构建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通联系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提高服务专家人才质量水平。
(作者单位:崇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