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成
对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进程的思考
魏光成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但在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却略显滞后。至今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退休人员仍然由原单位管理,对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有影响。因此,必须抓紧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加活力创造条件。
(一)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优化结构也不断推进,其中之一就有主辅分离和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的任务。这是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是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对此,应积极为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创造条件,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支持和配合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
(二)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谋发展的需要
企业只有抓住机遇,练好“内功”,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谋求发展。但当前,企业仍担负着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这部分人的运转和稳定,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退休人员队伍日趋庞大,使退休人员的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增多,或多或少影响在岗员工队伍稳定,影响企业的大局。
退休人员居住分散,受人力、物力等影响,对其管理服务存在脱节现象,以致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仍然要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和诸多福利待遇费用等,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都很沉重。同时,过重的社会负担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为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奠定基础
各级地方政府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尽快出台接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政策。建立相关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配备好工作人员,划拨必要的工作经费,让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平衡过渡到“社会人”。
(二)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增强退休人员接受社会化管理信心
一些退休人员认为,脱离了企业,也就意味着今后个人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就没有组织关心。因此,应针对退休人员的思想顾虑做好宣传工作。
一是开展形势教育,让退休人员了解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退休社会化管理是必然要求、必然趋势,认识到退休人员顺利移交社区管理是对国家改革发展的贡献,是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二是宣传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好处。随着社区的蓬勃发展,退休人员在社区将会得到比原单位更加全面的服务。要让退休人员认识到养老金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不再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只是管理服务职能的转移,街道社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接收退休人员,为他们提供管理服务,同时企业也要做好所有后续工作。
(三)企业要当好“娘家人”,支持社区服务工作
退休人员曾经为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与企业感情至深,甚至部分子女还在企业继承父母事业。所以,退休人员虽然移交社区管理,但他们仍视企业为“娘家”,企业要继续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适时对困难或病老的退休人员开展节日慰问、献爱心活动;积极配合社区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和谐社会建设尽一份责任。
(作者单位: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