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
周健
近年来,随着城乡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工作的开展,人社部门的工作任务变得十分繁重。在此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深入到部分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通过列举分析基层劳动保障所在方便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探讨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劳动保障所自身建设的不足问题,希望各部门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金堂县率先在成都市设立乡镇劳动保障所,将劳动保障工作职能向乡镇下移。通过10余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乡镇劳动保障所在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人社服务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基本框架已构成,各乡镇均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配备了兼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办事流程。这些基层劳动保障所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如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劳动监察网格化日常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就业实名制动态日常管理、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开展技能培训人员的组织、开具各类证明等。当下,劳动保障所已成为乡镇的重要职能部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办公条件简陋
从金堂县21个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办公场地来看,少数条件较好,如淮口镇、三星镇、竹篙镇的劳动保障所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其余乡镇的办公场地普遍只有60平方米左右,有的乡镇办公场地甚至只有20多平方米,且缺少座椅等,无法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另外,在配备的电脑中,有少数因网络不通无法正常使用。
(二)工作人员变换频繁稳定性差
近年来,金堂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新手较多,人员变动频繁。社区一级劳动保障专职人员业务不熟,有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乡镇普遍存在人少事情多,人员交叉特别突出;二是村(社区)一级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熟悉业务过程较慢;三是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工作无法兼顾。
(三)部分乡镇对劳动保障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
有的乡镇存在“检查时重要,不检查时次要”的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是民生问题的关键、社保是社会和谐的“减震器”“安全网”,将劳动保障工作等同于一般性的事务工作。特别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一些地方甚至取消了劳动保障所,将其职能划归社会事业服务中心,部分基层劳动保障所名存实亡。
(一)加快实施乡镇劳动保障所标准化建设,是解决基层劳动保障所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
就目前来看,关系民生的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加快乡镇劳动保障所基层平台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二是各乡镇要腾出必要的办公场地,解决办公场地狭小的问题。
(二)提高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素质是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
没有一流的队伍就不可能干出一流的业绩,而一流队伍的锻造又必须以提高业务素质为基础。因此,要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是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为解决好民生问题,基层劳动保障所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发挥好基层劳动保障所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才能将劳动保障工作的触角切实延伸到基层,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金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