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回引创业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已连续4次成功举办返乡创业报告会,连续3年成功举办“三十二梁创业论坛”,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东城物流园、施迈电子产业园相继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园。
2017年2月,在全省优秀农民工暨返乡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平昌县创业代表被表彰为返乡创业明星、返乡创业示范企业、优秀农民工。6月,平昌县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县基本形成“乡乡抓回引、村村有项目、人人齐参与”的全民创业生动局面。2017年以来,全县回引创业724人,其中创办经济实体173家,退出贫困村回引产业项目41个,推荐参加创业能力提升培训117人。全县回引企业计划投资6.7亿元,实际投资2.9亿元,实现产值1.59亿元。全县兑现回引创业奖补资金1.68亿元。2017年已发放返乡创业贷款68笔共计169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笔共计1020万元。
成立平昌县创业服务中心,在43个乡镇和15个县城社区建设“创业服务指导窗口”,在全县贫困村中落实劳动保障协理员机制,设立创业服务指导站,县、乡、村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立了平昌县青年创业协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搭建创业青年和大学生交流平台,凝聚创业人才。
充分利用各类活动和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开办“创业人士访谈”“走南闯北平昌人”专题栏目;充分利用公共电子显示屏、电视台滚动播放“回引创业、聚焦发展”宣传短片;开展“返乡创业之星”“最美平昌人”评选活动,宣传表彰创业典型。相继举办的第二届巴山芍药花节、第二届青花椒采摘文化旅游节、第三届“巴山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回引创业项目成果展示活动,极大鼓舞了返乡人员的创业热情。先后举行的全县脱贫攻坚回引创业报告会暨2016年度“最美平昌人”颁奖大会、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启动仪式暨“双创之星”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第三届创业论坛,邀请知名创业指导专家现场授课,县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并讲话,创业典型围绕自身创业经历作生动报告,创新创业牵头部门宣讲政策,共同唱响了返乡创业主旋律,营造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局面。
健全考核机制,明确各乡镇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在考核方式上,采取按季督查、按季考核的办法,一季度一通报。同时,针对问题,由县人社局、就业局领导带队组建3个督查组,深入每一个乡镇实地督查,现场办公,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质量营造诚信高效的服务环境。设立创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第一书记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协助返乡创业人员办理用地、用电、用水和相关证照手续,推进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新区、进园区、进景区,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同时,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出台回引创业扶持办法,从融资、税费、用地、水电、奖补等方面,为投资兴业者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立回引创业风险基金,用于撬动社会投资。2017年,县财政追加风险基金200万元和担保基金300万元,保证了返乡创业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两项金融扶持政策顺利实施。
近年来,全县对39名“返乡创业之星”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优先从回乡创业者中发展党员、选用村(居)“两委”干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每年县人大、政协分别邀请回乡创业成功人士参加会议,让他们有话语权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效应。
下一步,平昌县将把回引创业工作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写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三字经。一是“实”。把宣传引导工作做实,把服务指导工作做实,把奖补政策兑现落实。二是“大”。结合全县“一带两镇三园”空间布局,力争回引投资千万以上项目,进一步扩大已有产业发展规模,拓宽脱贫奔康路径。三是“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两个带动”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优势产业向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