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教授
“文明”折射的是城市的发展品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直是昆明市人民的共同期盼,自2007年正式启动创建活动以来,昆明开启了完成城市“文明使命”的加速度,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实现质的飞跃。今天,昆明踏上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新征程,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治理、更有内涵的影响力,必须以文明的上升力拉动城市全方位提质,最现实的抓手就是弥补差距,推动各领域高标准建设。当前,应以文明创建为契机,重点推进三大软环境建设。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昆明市拟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近期将率先在城乡公共区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域启动分类工作,今年内将力争实现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覆盖率过半。《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实施办法》正在制订中。部分先行试点区域推行情况表明,目前昆明市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障碍主要在两个环节,一是前端分类不足。虽然街头、居民区的垃圾箱、垃圾桶等设施都分别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了广泛设置,但正确投放率不高,分类投放还远远没有形成普遍习惯,导致环卫部门在源头收集、中转清运和末端处置时还要进行三次再分拣,极大降低了回收效率。对此,应完善制度措施,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办法,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及相关责任人的尽责要求,制定违规处罚条款,规定不分类,不收运;探索以“绿色账户”为载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对垃圾分类行为奖励实物积分或“绿色账户”信用积分,与银行卡、蚂蚁金服等金融、互联网企业对接,兑现信用支付。二是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力度不足。对此,应强化技术保障。建立统筹多个部门建立餐厨垃圾全回收体系,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治理城市顽疾,变废为宝。在市级层面引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由技术拥有和实施方的企业与餐馆签订垃圾收运协议,企业专用收运车到餐馆清运垃圾,餐馆凭每天的收运记录办理来年的卫生许可证,这项技术和运用模式已在其他城市进行了成功推广;在街道层面选点布局,引进新型处理模式“欧格堆肥”:把麦秸、菜叶、剩饭等湿垃圾进行分拣、粉碎,添加辅料、高温细化、堆肥发酵,就能变成应用于农田、园林绿化的有机肥。由此,分布广泛的植物类垃圾可以就地转化、就近使用。
2017年5月,昆明市正式下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工作目标。即将实施《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方案》,制定了到2020年构建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协同监管为核心的信用监管新体系的发展目标。6月14日,“信用昆明”网络平台正式启动,第一批信用“红黑名单”公布。标志着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的两大文明创建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为实现打造一流软环境的最终目标,昆明市还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制定和颁布营商环境的专门条例《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律依据;报请上级编办批准,将中小企业局改制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针对群众、企业反映突出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政务服务审批效率不高、政府行政滥用职权等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
采集大数据,运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工商、质监、税务、公安等数据源单位、14个县区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的网上政务服务大数据资源中心,打造集公共服务、专业服务与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三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内部建设两大子平台和体系,使平台具备强大的服务功能:建设市级信用数据交换平台,整合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市场化评价信息、专业化评价信息、企业诚信信息,构建起受理信息和结果信息可在不同事项之间共享的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免费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开展商务诚信环境评价,打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诚信营商环境,使诚信评价成为相关财政资金支持项目重要评判因素之一。通过公共服务与政府监管的有机融合,将无形的商务诚信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服务产品,促进商务诚信建设;建设“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完善清单管理,在现有的权责清单基础上再配套推出“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实行“三单”管理。以“互联网+”为平台,推行所有申报材料全程电子化——电子版上传、网上验证、电子签名、在线审批,开展改革,实行“一门集中、一号通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体运行、一站解决”,标准服务、清单受理,减少自由裁量权,消除审批“灰色地带”。试点开展与滇中城市的跨城“一门通办”服务,探索企业登记、经营许可、投资项目核准、施工许可等审批服务“窗口收件、快递送件、两地互通、限时办结”模式,方便两地群众和企业办事,推动滇中经济共融发展。
志愿服务体现着市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健康向上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昆明市共有志愿者68.3万人。启动“创文”工作以来,昆明市建立了志愿者平台系统,组织各责任单位参与志愿者平台操作培训,组织活动1.2万场次、参与志愿者人数30万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76.8万小时。平台系统为后期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登记管理和志愿服务项目供需良性对接奠定基础。昆明市创文指挥部将在全市范围内确立“3+2”“1+1”创建文明城市示范模式名单,重点打造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引入志愿者团队。各市级责任单位将深入全市各社区,进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覆盖全市,带动全民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要实现形成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风尚的最终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充分释放群众志愿活动的活力,在社区服务与社会服务中大量引入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志愿活动从短期热心的初级阶段向融入经济社会政策,融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高级阶段发展,提高市民常态性志愿活动的经济社会价值。建议制定《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成立昆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针对全市不同人群开展摸底调查,征集需求并进行立项,面向志愿团队、志愿组织、注册志愿者推出“市志联制单、企业领单,各会员单位和个人接单”的志愿服务“订单认领”模式,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无缝对接。完善志愿活动记录、志愿者培训、评级、奖励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整合社工、义工等各种公益组织资源,推进志愿服务联合会团体会员和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长效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