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16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作为云南省重点发展产业,把云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生命健康产业的自身特点符合云南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定位,能很好地契合云南产业转型的需要,将成为下一步引领云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健康产业事实上不是一个特定的产业,而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一方面包括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制药等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产业,同时还包括健康食品等医疗卫生向前延伸的产业和体育健身、养生、美容等健康产业链中的后端产业。它横跨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涉及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和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串联了大部分的产业。对于云南来说,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生命健康产业是现代高新产业的代表,发挥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对健康的认知、追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治未病”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就越高。生命健康产业是“产业空心化”的后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发展动力。生命健康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是众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运用,体现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价值,具有很高的科技附加值,是打破“低端锁定”死循环的关键。
生命健康产业能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引领的关键在于它能很好地调动云南的特有资源。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微生物王国”“药材之乡”“香料之都”“生物基因宝库”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云南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全国使用云南中药材达3500多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6上半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2%。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以及保健品生产、医疗保健服务、商贸流通等构成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建成了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地道药材和滇西南特色药材5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600万亩。建设了56个“云药之乡”,重点种植养殖了60余个品种,其中6个品种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云南省117个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2户,醒脑静注射液、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等4个产品年销售超10亿元。
云南是我国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民间验方有1万多个。降血脂、缓解压力等方面的一些民族医药产品、民间配方已经得到了许多民众的认可。中药药学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和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禀赋的民族医药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且有效的云南特色民族医药体系。因为资源的独特性、医药文化的多样性,生命健康产业相对来说,是具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较强自主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是云南省目前所拥有的少数有可能给国际“立规矩”,并且有较多“话语权”的产业。
民族医药是多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符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定位。云南以长期的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为基础,形成了灿烂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成为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医疗旅游等产业的重要依托。今天生命健康产业又可以将全省各族人民的致富梦联系起来,让全省各族人民有了通力合作的方向和共同致富的方法。同时民族文化也可以借助这些产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传承。
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医药产业是新型现代产业的代表,清洁、低污染、低能耗,发展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生命健康产业中自然养生的概念又需要优美干净的自然环境予以配合。所以生命健康产业和生态文明是相辅相成,互不矛盾的。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纽带,符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以及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骨架网络建设推进,云南正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通畅之后,需要拿得出手的产品作为开放的实质。蕴含丰富的云南特色元素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云南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将是最好的承载。
由于健康理念的相对落后,云南社会各界对“健康产业”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传统医药产业上,认为医药行业是相对狭窄的“治病救人”的被动消费领域。没有将大健康“大”的概念延伸开来,没有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一个上下联动、广泛带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来看,生命健康产业的“产业升级钥匙”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产业“集群化”程度低。目前云南大多数地方在空间上没有形成围绕生命健康产业的产业集聚区,相关企业散而杂、品牌多而小。一些地方就算是在空间上聚集形成产业园区,但内部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也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一些企业之间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交易费用很高,以致规模效应无法形成和释放,产业链无法延伸。健康产业将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产业集群,要让这样个巨大的集群网络运行正常、健康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让网内点与点之间连接紧密,这些连接线就是围绕产业集群的“配套服务”。云南健康产业没有很好的聚集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配套服务”。政府没有较好地发挥“媒介作用”和“平台作用”,为相关企业建立沟通联系、相互合作的桥梁,帮助企业产生信任,建立一起合作的愿望。信息化支撑不够。生命健康产业覆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是由大量资料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目前云南医药电子化市场尚未形成,专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尚未搭建。生命健康产业的特点之一为链条长、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所以大部分企业只能专注于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无法顾及其他方面,很多工作就需要拆分外包,包括专业化的市场推广营销和耗资巨大的检验评价等。
人才短缺。目前我国除专科医生和护士的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之外,其他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学科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欠缺,健康相关产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也比较明显。云南省生命健康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生物学、药学和制药等专业背景,中药种植、加工、制药和从事医药项目评估、产业化合作和市场运作的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缺乏既懂医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民族医药资格认证还未纳入国家资格考试范围,鲜有学校设置相关专业,以致民间优秀民族医生数量不断萎缩,民族药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形势严峻。
政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目前从国家到省级到行业都缺乏健康产业标准。“健康食品”“养生服务”市场因缺乏标准和监管,产业发展混乱、不成体系,不能完全被大众接受和信任。民族医药的相关标准更加欠缺。对于许多针对医药企业的审批、注册申报的程序,企业理解不透、流程不熟和成本太高,造成了许多漏报错报而被停产或没能入国家药典、医保和基药目录的问题。
对于云南来说,如何利用好生命健康产业,如何做出云南特色,如何将该产业打造成真正的动能,已经迫在眉睫。
强化政府职能。由于健康促进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次,对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必须充分发挥“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政府各部门力量,促进相关行业质量和运行标准体系的健全,以及完善相关审评机制。政府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时,应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其中并增加权重,同时应将保障人民健康纳入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强大的产业集群,使产业群中的企业、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协调,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合作,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化的基础环境。
鼓励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很好地向政府传递企业的声音,同时向企业反馈政府的看法,为企业提供信息、提供培训服务,还可以促进企业共同营销、共同设计、共同负责培训等,促进转包业务的发展,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建立若干专业权威中介机构,为新药申报、专利申请、报关代理、商标注册、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专业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支持临床研究机构的发展,为生物医药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临床验证服务,包括在生物医药基地建立公共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生物信息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同时根据产业群落发展的需要,建设与之相对应的工程技术中心、GMP中试基地、GCP临床试验基地。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投资咨询、管理咨询、专业会展、新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采用专业化团队对企业提供一系列团队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帮助,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加快技术人才培养。一方面强化云南省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即应加大高校(含职业院校)药学、制药、生物学等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内非专业员工的培训转型力度;加强对民族医药人才的重视,促进民族医药资格获得国家级认证;加大对外引智,特别是既懂医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新药研发,强化校企、研企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