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李隆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王云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副书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云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同比增值76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15%,进入支柱产业行列。根据中共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八大重点产业发展要求,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最具潜力的重点产业加以培植和支持,出台了《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全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以健全产业链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主要方式的发展思路,为促进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云南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意义重大而深远。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云南低纬高原的特殊气候类型和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相组合而形成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是云南农业多样性前提条件,形成了云南特色农业的多样性。同时,从云南农业生产来看,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条件及农产品生产过程生态环保、生态安全、品质高端。2016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达36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5.8%,茶叶、鲜切花、蔬菜、中药材、林果等农业产业增长迅速。一方面,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供的优质、多样、特色产品和健康消费品需要,满足人们追求吃饱向吃好、吃杂、吃安全、吃健康的层级消费需要;另一方面,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供给,全省中药材生产、林下资源及特色生物资源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材料、生产药品和保健产品。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融合能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和扩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融合是现阶段云南产业融合的内在要求,能促进产业间资源的流动,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一方面,云南是农业大省,产业基础较好,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产业的作用,促进“农业+大健康产业”融合、“农业+旅游+大健康产业”融合,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表现,是实现农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大健康产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模式、营销手段等,可以融合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不同环节,提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链结构,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范围与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来看,需求旺盛、产业链长、产业附加值高,将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推手。云南将通过重点产业发展,尤其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的同时,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为契机,通过把大健康产业的“养生、保健”等理念引入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生产多种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健康农产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探索养生体验农业模式、休闲保健农业模式,形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养生、保健”的农业文化,拓展农业空间领域,增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竞争力,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念落后。一方面,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地区分布广泛,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安于现状,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客观上产业融合基础和条件差,没能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大健康产业经济优势,不敢尝试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产业融合经营管理粗放、分散经营,小农意识强,使得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低、水平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高谷深,优质的农业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长期以来,滞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大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瞩目成果,全省通航民用机场15个,航线总数387条,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0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68万公里。铁路网“八出省五出境”、公路网“七出省五出境”、水路网“两出省三出境”等建设全面提速,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偏远地区的优势农业资源仍然不能被外界所知,严重阻碍了大健康产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进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发展滞后。一方面,缺乏新型经营主体。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较少、规模小,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特别缺乏经营性人才。同时,云南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低,实用人才的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营性人才的培育,成为阻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保健产品生产和保健服务来看,目前,云南大健康产业主要是以保健产品生产为主,如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花卉提炼精油、茶叶所做保健茶、中药材所做保健酒,缺乏保健服务。现有保健服务缺乏以整个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园区为依托,多数以养生中心、SPA等为主,保健服务项目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少,无法实现大健康产业个性化健康咨询、评估和服务,也无法实现大健康产业升级。
打破落后思想观念束缚,树立产业融合发展新理念。用现代产业新理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树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新理念,打破小农经营思想和“等靠要”思想,积极“走出去”交流学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链为纽带、重点项目为支撑、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新思想,提高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同时,将现代经营理念植入大健康产业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大健康产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企业,树立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品牌,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云南大健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助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PPP模式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加大云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构建布局合理、相互协调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信息化网络体系,尤其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应用推广体系和导引系统,在机场、火车站、商场、酒店等地设立大健康产业电子触摸屏,在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地特色农业生产区设立大健康产业特色小镇,并通过户外广告牌,对大健康产业进行线上和线下营销,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云南大健康产业,提高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的知名度。
聚集新的生产要素,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力引进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充分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的人才、技术优势及平台条件,开展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重点在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领域进行突破,形成健全的大健康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分工。同时,强化金融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设立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共同组成的大健康产业专项基金、管理基金、产业基金,支持富有特色的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示范区创建大健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集聚效应。
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机制,从土地、财政及投融资、工商、税收、人才等方面健全政策体系,加快保障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培育产业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云南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完善分配机制,妥善解决农业生产性建设用地。制定针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其税收负担。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抓手,加强多层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营造“双创”环境,把培养产业融合经营性人才作为支撑计划来实施,与高校、知名大健康产业企业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并制定优惠政策,从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奖励政策等方面,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产业融合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