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生物制药,化学药(化学药品制剂、化学药品原料药等),中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等。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1982年FDA批准第一个基因重组生物制品,从此揭开了生物制药的序幕。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生物技术异军突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当今最具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多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带有的公益性、战略性、竞争性的特点,这一产业已被诸多省市区视为培育的重点,并不断上升为当地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以及战略型新兴产业。云南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从2003年起,云南不断出台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03年1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提出,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这是继烟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以来新增的一项有力决策。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设立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云南盈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云南和源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资金”,出台了支持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的一系列政策,初步建立了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机制环境。
在此之后,云南的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就是以天然药、中药、民族药为主,内容涵盖生物制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材、卫生材料、现代中药种植等领域,包括从药物研发到药物生产、咨询服务、物流系统、医药教育一整套完备的发展体系。据统计,“十二五”前三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保持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产值、利润增长速度位居西部前列,后两年仍然保持了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205亿元,是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的7.82倍,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23亿元,限额以上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2亿元。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17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2户。培育了云南白药等一批知名药品,全省药品单品种销售额超1亿元39个。
生物医药产业化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物质基础、传统医药文化基础、民族医药研究基础和市场空间发展基础之上的现代化产业。在这四个领域,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
生物资源物质基础不可替代。在全国首次药物资源普查中,云南有中药资源有6559种,其中植物药6157种、药用动物372种、药用矿物30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5%、24%和25%,其中1200多种是云南独有,约2000种为主要中药资源,100余种为重要中药资源,药材品种和蕴藏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三七、天麻、石斛、云当归、云木香、云茯苓、灯盏花等云南的优势品种都已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有5个品种14个基地通过GAP认证。在全国现有野生植物药材中,云南占80%以上,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9亿多千克;人工种植药材145种,年产量2200多万千克。在全国150万种昆虫生物资源中,云南占55.3%。
传统医药文化基础不可替代。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伟大宝库中,云南具有独特的地位。26个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涵盖中医药文化、民族医药文化、民间草药文化等不同医药文化的丰富内容,具有医药文化多样性。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民间验方有10000多个。各少数民族依托多样的气候生态系统、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积累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医药传统和民族医药文化,其中以傣医药、彝医药为代表,已形成系统的民族医药理论和文化体系,出版了《中国彝族医药基础理论》《中国彝族药学》《西双版纳傣药志》《傣医药基础理论》等彝医药、傣医药专著30多部。傣医药、彝医药具备了民族医药理论与中医药理论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互译的基本条件,为以傣医药、彝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现代中药、天然药开辟了有效路径。目前,云南省已有127个彝族、傣族民族药统一换发了国药准字号,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中药系列产品和以灯盏花素、青蒿素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天然药,就是从民族药中开发中药和天然药的杰出代表。
民族医药研究基础不可替代。中药材标准和中药饮片标准是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管理、质量检验、临床用药的法定依据。从2005年开始至今,自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开展中药材标准和中药饮片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以来,已完成350个中药材标准、200个中药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标准提高工作,汇编成《云南省中药材标准》I-VII册、《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I-II册。其中,首次制定了傣药材和彝药材标准,确定了傣药材和彝药材的法定地位。自标准实施以来,涉及的中药饮片和药物制剂累计产值已超过100亿元。随着标准的实施,新产品的开发和药物制剂市场的扩大,这些标准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和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市场空间发展基础不可替代。云南省地处“一带一路”建设西南前沿,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与文化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大有作为。云南省药用植物分布具有从喜马拉雅山地到中南半岛热带(印度—马来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区系亲缘关系,60%~70%的药用植物相同(种和属的水平);在医学体系上,中医药的南药、藏药、傣医药与印度等南亚国家传统医药可以对接;13个跨境民族传统医药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传统医药可以对接。相同的自然区位与文化相似性有较高亲和力,为云南省传统医药与南亚东南亚特别是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明确各方责任、制定促进措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专项实施计划,明确阶段任务、时间安排、工作方案。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种植生产县(市、区)确定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生物医药产业。涉农项目资金要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县和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省级部门要对口向国家部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县级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重点解决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大省级专项资金对重点县在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产品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品牌打造、电商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好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云南盈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云南和源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资金”两个专业性投资基金的作用,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规模化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企业的建设及产品生产。
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环,有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主体的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着力打造好基础平台,优化投资环境,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与平台、招商与落地的无缝对接;组建专业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团队,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明确优惠政策,确保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坚持招强招大、瞄准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合作伙伴,既主动对接大型国企、央企,又要广泛接触民企和上市公司,重点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项目、附加值高的项目、龙头带动型项目。
完善激励机制。以系统全面的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制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植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励资金由奖励种植向鼓励加工、销售、科研、品牌建设上转移;设立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奖,对在生物医药产业科研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申请为专利,创建为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专家、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实施督查考核。以监督考核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签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列入对相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效能问责制,对工作不作为、发展效果差、任务完不成的实行责任追究;建立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人员共同组成的督查团队,对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全方位监督,并定期在有关媒体通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