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
(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22)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
王 群
(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22)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反腐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践行法规,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常态。
党的建设制度 改革 与时俱进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时代在发展,党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制度和创新发展制度的动态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党的建设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时代发展提出什么样的任务要求,党的建设制度就应该顺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在继承和发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制度基础上,大胆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具体表现。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制度改革,建设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通过改革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原则、目标、重点等从一成不变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有规可依,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增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从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创新发展。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要使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通过依规管党、依法治党,真正使从严治党迈入法治的轨道,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于建立健全制度,要把制度治党作为管党强党的治本之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通过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解决行为规范、监督追究等问题,以强制手段规范党员行为,充分发挥他律的力量,使广大党员形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的自觉行为习惯,让从严要求自我、从严管理他人、从严治党管党成为一种常态,真正把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等提升到“全面”的高度。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1](P327)“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P333)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对党现行的建设制度体系进行全面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既要看到党的建设制度的独特优势和成功之处,更要正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制度体系中过时的制度进行消除,缺位的制度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制度要尽快完善,通过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的改革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保证。
(一)树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意识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良好的制度意识是党的建设制度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制度意识,党的建设制度的各项改革就会很难推进。正确的制度意识,既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制度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实施。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把制度意识、法纪观念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使人们的制度意识和法纪观念得以尊崇,从而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让每一名共产党员全面掌握制度的内容,深刻认识制度的意义,融会贯通制度的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敬畏法规,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习惯,进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党上下才能形成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良好制度意识。
(二)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完善党内生活制度。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查摆整改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提高党内生活质量,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强化组织纪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把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纪律作为遵守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牢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集体决定和组织要求,要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完善和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凡是应由上级党组织决定或知悉的重大问题,都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请示报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特别是在涉及改革性质和方向的问题上,应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P526)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构建科学有效、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好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养。
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着力解决“四唯”问题:解决唯票取人问题,合理定位民主推荐,综合考虑得票情况、平时表现、年度考核和人岗相适等因素,集体研究确定;解决唯分取人问题,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而不是在考试、分数上竞争。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改进竞争性选拔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素质,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解决唯地区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取人问题,科学确定政绩标准,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唯年龄取人问题,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工作积极性。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3]
(四)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立足基层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在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上求突破,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上求突破,突出主导性、规范性和广泛性;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突破,健全服务机制、丰富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运行体系。
制度建设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的根本,是确保党反腐防腐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保证权力不被滥用。”[3]“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4],通过改革,党政职责分清,明确权力和职能,厘清工作关系,着力构建。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5],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内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其制度化水平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因此,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永远在路上,应该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严格问责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全党上下形成一盘棋。如果不注意统筹协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各自为政,就会失之偏颇,难以取得改革的实效;对于形成的改革方案,要坚持分类推进,强化督查落实、沟通协调,既要注意党内各方面生活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还要注意党的各项领导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工作问责制和绩效考核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取得制度改革成效的最大化。
(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习总书记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6](P379)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按制度办事,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形成一种人人讲原则,个个守规矩的良好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党内法规制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使党内的每一位成员,无论是党的高级干部还是普通的党员,都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无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把制度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落实必须强化监督检查惩处力度。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划出“雷区”和“红线”,对那些违反党纪党规,不守规矩的,要坚决地给予纪律处分,使党纪党规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委要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强化责任考评,实行严格的党建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真正把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社会监督和媒体的监督,让自己的用权在制度的笼子里,习惯在纪律约束下工作。
[1]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15.
[4]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13-1-22.
[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R].2014-02-17.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D26
A
1007-9106(2017)08-0042-04
王群(1971—),男,济南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