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2017-04-11 03:47韩士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摘要: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为背景,探讨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等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并指出该项改革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于2006年,2009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专业建设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懂(懂冲、塑模设计),两会(会冲、塑模制造)”专业培养特色,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毕业生走俏,专业对口率高,专业发展势头良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5年获得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立项。

1.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等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构建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六部分组成,同时开设与各课程模块相互渗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其中: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全校性的创新創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等有机衔接;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设置专业渗透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省赛和国赛项目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用“★”表示,课程体系简称为“6+★”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在校级层面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纳入到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商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基础。

(3)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校级公共平台,以通识课程为主,包含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报告,分为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形式,旨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4)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依据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等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融入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中。

(5)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原则。深入企业调研,根据模具制造业及其新技术发展要求和岗位动态要求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

(6)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院级平台。对于那些不能改造为学习领域课程但又是人才培养规格达成必须的学习内容以及其它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以实现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拓展和职业精神的树立。

3.设置主干课程

4.结语

立足校企合作平台,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课程情境内容)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校企共同开发,成功建成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吻合度进一步贴切。

作者简介:韩士萍(1974—),女,安徽皖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CAD/CAM。

项目基金:安徽省2015年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资助,编号(2015tszy053)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