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相关

2017-04-11 02:41:05申寻兵连天星马伟娜
关键词:人格因素大学生

范 星, 申寻兵, 江 洁, 连天星, 马伟娜

(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2.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相关

范 星1, 申寻兵2, 江 洁1, 连天星1, 马伟娜1

(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2.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为探讨微表情识别能力、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的训练效果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关系,对41名大学生进行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内向与外向型存在显著正相关;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性别上无显著的差异,但在来源地上有显著的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微表情训练的效果只与敏感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影响微表情训练效果.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微表情训练

0 引 言

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s)是指当人们试图无意识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故意隐藏自己的情绪时,一个短暂的、持续时间仅为1/25~1/15s的面部表情常常会发生,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者练习,几乎发现不了它,这种面部表情称为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s).当人们企图隐藏自己的情绪时,会在无意识中把微表情表现出来.

微表情识别是指当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微表情时,能够准确识别并掌握其是何种表情及其含义.人类面部大约可以做出50, 000种不同的独特表情,但是所有表情可以归结为7类,分别是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厌恶、轻蔑、高兴7个基本情绪.学习识别微表情,有利于获得面孔背后人的真正情感与真实状态.一个短暂的微表情产生时,大部分的肌肉活动发生在眼周和嘴周.

2002年,Ekman首先研制出训练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1],这是微表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该工具包含前测(pretest)、训练(training)、练习(practice)、复习(review)、与后测(posttest)5个部分[2].测试情绪包括快速出现的悲伤(sad)、愤怒(angry)、惊讶(surprise)、恐惧(fear)、厌恶(disgust)、轻蔑(contempt)、高兴(happy)7个基本情绪.其前测的成绩可以作为一个人识别微表情能力的判断标准.

METT软件操作界面的语言为英语.第1、5部分为前后测,第1部分中通过点击下方的编号1~14的14个按钮就会在屏幕上快速闪过一个变化的人脸面部表情,每种微表情出现两次,被试通过点击右边7个情绪按钮选择情绪,其次序为Sad(悲伤)、Angry(愤怒)、Surprise(惊讶)、Fear(恐惧)、Disgust(厌恶)、Contempt(轻蔑)、Happy(高兴).第5部分与第1部分相似只是情绪的顺序和呈现的人不同.第3部分布局与1、5相似,但下方是15~42编号的28个两排按钮,点击第一排的数字就会在屏幕上会快速闪过一个变化的表情,点击第二排不放就会定格在这个微表情上,被试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微表情的面部特征有哪些.情绪判断是否正确,情绪按钮上方有提示分别为Right、Wrong.前后测下方选择按钮不可重复点击,并且需依次进行.第2、3、4部分下方的选择按钮可以随意重复、以随意顺序点击观看对应的视频讲解和表情变化进行训练.第1单元前测是用来检测被试在未经过训练状态下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第2、4单元分别是4段视频,被试通过观看有英文讲解的面孔表情变化的慢放录像来掌握辨别不同微表情的技巧.第5单元是检验在经过之前的训练后,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结束后软件会计算并呈现被试的前后测成绩,成绩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通过对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可以判断该被试在经过软件的训练后,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

METT基于日本人与高加索人短暂识别测验(Japanese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JACBART)所研制,具有可靠的信效度.Ekman的研究表明,METT能在1.5 h内提高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1],被试后测较前测成绩平均提高30%~40%[3].朱庆宏等人对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是否对中国被试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Tool)对中国大学生同样具有有效性[4].但是有研究显示METT训练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同样有效[5].在Endres和Laidlaw对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初步研究中发现,METT程序的训练只对具有较好临床交流能力学生的微表情能力提高有效,而较差临床交流能力的学生成绩提高并不显著[5].在当前的研究中,Swart使用METT对述情障碍特质者和非述情障碍特质者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进行了比较.述情障碍又称为情感表达不能.述情障碍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中.在Swart的研究中,通过Bermond-Vorst Alexithymia Questionnaire将得分高于26分的被试作为述情障碍特质者组,得分低于17分的被试作为非述情障碍特质者组.结果说明,非述情障碍特质者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要高于述情障碍特质者[6].以上研究中表明不同特质的人在微表情识别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对于什么特质的人在微表情识别上更加有优势呢?Matsumoto,D., J. LeRoux等人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JACBART (日本人与高加索人短暂表情识别测验)的未完全版研究了微表情识别能力与人格的关系,发现微表情识别能力只与大五人格量表中的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1)[7].本文用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和选拔且人格因素较多的16PF进行测验,以此探讨是否还有其他的人格因素与微表情识别能力存在相关;人格因素是否与微表情训练存在相关,旨在找出哪种特质的人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更加优秀,哪种特质的人更加地容易提高微表情识别能力,为公安、司法系统等的微表情人才的筛选提供便利.

根据Matsumoto研究中微表情识别能力只与大五人格量表中的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和Endres和Laidlaw的研究中较好临床交流能力其METT训练效果越好,以及在生活中更加独立的人,相对来说更会察言观色,因此本研究假设在16PF中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得分越高的人,微表情识别能力可能越强;乐群性得分越高、敏感性越低的人可能微表情的训练效果越好.

1 方 法

1.1 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从南昌某大学中随机抽取41名在校大学生,被试平均年龄为22.5±1岁;男性被试30名,女性被试11名.被试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1.2 工具与材料

1.2.1 采用心理测试综合软件系统(成人心理测试系统5.0版)中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

通过软件测试可直接得出该被试的16PF的测试结果,包括各个因素的原始分、标准分以及各个因素的解释.与手动计算在统计方法上并无差异,都是通过将各个因素对应题号的得分相加得出这个因素的得分即原始分,标准化之后得出标准分.在各个因素的得分越高表示在该因素上表现越突出.

1.2.2 采用Ekman研制出的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1.3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团体测验的形式,总共需要2 h.先做16PF,休息几分钟后再做微表情能力测试即第1部分前测,测试时在电脑显示屏右边标注了7个情绪词的中文意思,便于被试更便捷的选择情绪.接着进行训练,训练的时间为1 h,包括METT的第2、3、4部分,看视频时会给被试中文翻译以便理解视频内容.之后做第5部分后测.

记录每个被试16PF中各项因素的原始分和标准分以及被试在METT中的前测、后测成绩.采用SPSS18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微表情识别能力与16PF中人格因素的相关

在METT测试中前测得分的平均数M=51.88%,标准差SD=0.18,后测得分M=63.10%,SD=0.15.将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得分(前测分数)与16PF中人格因素的得分(标准分)求相关,得出以下因素与微表情的识别有关.

表1 微表情识别能力与16PF中人格因素的相关性(r)Tab.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in 16PF(r)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下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微表情识别能力分别与16PF中的乐群性(r=0.323,P=0.039)、稳定性(r=0.326,P=0.037)、恃强性(r=0.359,P=0.021)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将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得分与16PF中次级人格因素的得分(标准分)求相关,得出以下因素与微表情的识别有关.

表2 微表情识别能力与16PF中次级人格因素的相关性(r)Tab.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in 16PF(r)

从表2中可以看出微表情识别能力分别与16PF中8个次级因素的心理健康因素(r=0.308,P=0.050)、内向与外向型(r=0.376,P=0.015)、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r=0.357,P=0.022)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2.2 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于男女的样本不均等,所以对性别和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进行一个不相等样本T检验,得出t=-0.56;P=0.126,说明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3 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来源地上的差异

由于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人数不均等,所以对来源地和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进行一个不相等样本T检验,见表3.

表3 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来源地上的差异Tab. 3 The differences of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urce

由表3可知P<0.01,所以来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微表情识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2.4 微表情识别训练效果与16PF中人格因素的相关

将每个被试的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得出其差值(M=11.22%,SD=0.18),再将差值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得分求相关,结果显示只有敏感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30,P=0.035).

3 讨 论

3.1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总体特征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均值M=51.9%,标准差SD=0.18,在METT中计分为百分制,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最高为100%.朱庆宏等人用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M=56.6%,SD=0.167[4],两个研究差距不大,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3.2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乐群性的关系

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与16PF中的乐群性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乐群性高的人,其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也越好.乐群性得分高的人特征有外向、热情、乐群.通常和蔼可亲,与人相处、合作以及适应的能力都很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易于建立社会联系,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乐群性得分低的人特征有缄默、保守、冷漠、退缩、拘谨.执拗,对人冷漠、落落寡欢、喜欢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工作而不愿与人交往,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见.为人做事的标准常常很高,严谨而不苟且.Hurley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对微表情识别没有专业技巧,甚至没有聚焦的意识,仅通过与他人社交时多次暴露在微表情环境下,其微表情识别能力就自然获得了训练和提高[8].这表明乐群性高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与人相处,也更喜欢与他人一起相处、交际,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加懂得怎么与周围的人更好相处,更加懂得通过此时的面部表情分辨周围的人此时的情绪状态,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他们能够在微表情识别上得到更好的成绩.而乐群性低的人,平时比较宅,不太喜欢与他人一起活动,因此很难辨别一些表情,这也就导致了在微表情识别上不如乐群性高的人.殷明等认为被试本就有一些外显/内隐的识别策略,在多次识别任务过程中可能发展出了新的有效的外显/内隐识别策略[9].这可能是和乐群性相关的另一个原因.

本研究与Matsumoto D., J. LeRoux等人[7]发现微表情识别能力只与大五人格量表中的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的结果是类似的.当人们更加倾向乐群时,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会“察言观色”,所以乐群性高的人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也相对更好.

3.3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稳定性的关系

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与16PF中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稳定性越高的人,其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也相对较好.稳定性越高的人的特征有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易于与别人合作.高分者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微表情的测试中稳定性好的人不容易在测试中走神,注意力更加的持久,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把每一个表情都看到,而不会因为一时的走神而错过哪一个瞬间.殷明等认为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稳定的个体特征有一定的联系,表情识别能力强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目的性和观察力会更强,他们应该能更好地与环境或他人相处[9].殷明等人的结果与本研究类似,都认为稳定性越强微表情识别能力可能越强.

3.4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恃强性的关系

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与16PF中的恃强性呈显著正相关.恃强性越高的人,更加独立积极、好强顽固.对于恃强性高的人来说,他需要积极独立的面对很多的东西,因此需要懂得观察他人的表情、情绪等非言语信息,因此这一类人在微表情识别方面可能会有较好的得分.

3.5 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16PF中次级因素的关系

从研究结果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微表情识别能力分别与16PF 8个次级因素中的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且都是正相关.在16PF中的内向与外向型得分越高者的特征有外倾,开朗,善于交际,不受拘束.心理健康因素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更好的面对各种问题.

内向与外向型与微表情的识别呈正相关,外向的人更喜欢与人交际,能够在社交中学会“察言观色”与验证乐群性高的人微表情识别能力较好具有相似性,与Matsumoto等人[7]发现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只与大五人格量表中的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的结果基本一致.

3.6 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性别以及来源地的差异

微表情识别能力在性别上无显著的差异,但在来源地上有显著的差异,且来自城镇的人微表情识别能力较强.朱庆宏等人对不同性别被试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的性别与被试前测成绩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在未接受训练的自然状态下,男生和女生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是处于同一水平的[4].Frank等人对METT训练适用人群的有效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普通民众和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也不存在差别[10].本研究在微表情识别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与之前的研究者的结果基本一致.

申寻兵等人认为来自城镇的在校生微表情识别能力优于来自农村的在校生[11],和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者认为,城镇相对农村来说经济条件更加优越,父母大多都有良好的教育,而且在教养子女方面更加理性,他们也会给孩子更多的理解、温暖和沟通,同时他们也会对子女发展进行干涉,希望子女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12].这导致在城镇长大的儿童,相比于在农村长大的儿童,较为早熟,即对他人心理状态及行为的推理或认知发展得更为成熟,这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学生在微表情测试上取得更好成绩的一个原因.笔者还认为在城市里生活有更多的渠道接触社会,有更多的机会与人打交道、聚会等,在这个过程中,从中学会了分辨表情的能力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3.7 微表情训练效果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微表情训练的效果只与16PF中的敏感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敏感性上得分越低的人,其微表情训练的效果反而相对较好.这类人的主要特征是理智、自立、看重现实,多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当前的问题.而敏感性得高分的人特征为高分特征:敏感,感情用事.这说明拥有理智、客观的态度以及有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人在微表情识别训练上更有优势.在Endres和Laidlaw对药学专业大学生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初步研究中发现,METT程序的训练只对具有较好临床交流能力的学生微表情能力提高有效,而较差临床交流能力的学生成绩提高并不显著[6].本研究并未发现METT的训练效果和临床交流能力有相关,也没有发现由Endres和Laidlaw的结果推导出的假设即METT的训练效果与乐群性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两个研究使用的量表不同导致的.Hurley等的研究显示高开放性的大学生识别微表情能力更强,但是人格无法预测训练效果[8].这一结果与本研究揭示“敏感性低的人训练效果较好”的结果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一是两个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不同.Hurley使用的是测量大五人格的NEO-PI-R而本研究使用的是16PF;二是Hurley使用的是The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version 2 (METTv2,Ekman and Matsumoto 2007)而本研究使用的是METT.

4 结 论

第一,微表情识别能力与人格特征存在相关,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心理健康因素、内向与外向型得分越高的人其微表情识别能力可能越强.

第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第三,敏感性低的人即理智、客观独立的人其微表情的训练效果可能较好.

[1] EKMAN P.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METT)[M]. Oakland: Emotion Srevealed Com,2003.

[2] 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359-1368.

[3] MARTIN C W. The Philosophy of Decep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118-133.

[4] 朱庆宏,谢威士,盛婷雯.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对中国被试的有效性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12-15.

[5] ENDERS J, LAIDLAW A.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training in medical students: a pilot study[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9,9(1):47.

[6] SWART M, KORTEKAAS R, ALEMAN A. Dealing with feelings: characterization of trait alexithymia on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cognitive-emotional processing[J]. PLoS One,2009,4(6):e5751.

[7] MATSUMOTO D, LEROUX J, WILSON-COHN C, et al. A new test to measure emotion recognition ability:Matsumoto and Ekman’s Japanese 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 (JACBART)[J].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2000,24(3):179-209.

[8] HURLEY C M, ANKER A E, FRANK M G, et al. Background factors predicting accuracy and improvement in micro expression recognition[J]. 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4,38(5):700-714.

[9] 殷明,张剑心,史爱芹,等.微表情的特征、识别、训练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1):1723-1736.

[10] FRANK M G, MACCARIO C J, GOVINDARAJU V. Behavior and Security[M]//SANTA B. Protecting airline passengers in the age of terrorism. California: Greenwood Pub Group,2009:86-106.

[11] 申寻兵,隋华杰,许坤金.微表情识别能力与在校生人际关系相关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3(28):48-49.

[12] 李士保,席波,付茂笋,等.城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5):398-399.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N Xing1, SHEN Xunbing2, JIANG Jie1, LIAN Tianxing1, MA Weina1

(1.Faculty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micro-expression training tools (METT) and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41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by 16 PF and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rmth, emotional stability, dominance,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The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urce places. The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city was better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 The effects of micro-expression training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nsitivity. Thus, there w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which also affected the effects of micro-expression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16 PF);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2016-10-22

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31460251);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4JY28).

马伟娜(1970—),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情绪认知及其发展研究.E-mail:mwn505@hznu.edu.cn

10.3969/j.issn.1674-232X.2017.02.003

B842.6

A

1674-232X(2017)02-0130-06

猜你喜欢
人格因素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漫画之页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