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新挑战与对策

2017-04-11 11:05孙中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

孙中博

[摘 要]建设具有东北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有分析表明,建设和优化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面临着新型创新创业文化匮乏以及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无法融合的挑战。为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应当赋予传统东北创业文化更多内涵,并在多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建立“四链”协调均衡机制,培育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完善服务链和资金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意义、东北地区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挑战;东北地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88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具有雄厚的工农业基础。但是,近几年经济衰退的困顿使其发展遭遇“寒冬”,伴随而来的“新东北现象”更被视为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标志性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彻底改变东北地区固有经济发展生态、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如何使科技创新与普通群众的创造力有机融合,既能通过创新掌握前沿技术,又能通过创业实现成果的转化是核心。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聚集的主体要素,增强科技创新的活力,还能借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成果转化效率。然而,当前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多地表现为政府主导的“人工生态系统”特征,距离市场主导的“自然生态系统”还存在一些距离。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目标的推动下,建设和优化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1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需要“种子”,即由创新创业意愿、精神、激情所生成的创意和行动方案;其次,“种子”的生存需要“土壤”,即能够使创意和行动方案得以实施的外部环境载体;再次,“阳光”似的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研究开发、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提高创新创业行为的成功概率;最后,众筹、风投、天使投资类“雨露”的滋润为创新创业解决融资难题。由此可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众多主体(创业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风投机构等)及其所处环境(创业教育、文化、制度、基础设施等)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实际上是打造众创、众扶、众包、众筹服务平台,进而构建政府、大中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机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资源汇聚机制为创业组织解决经验、资金、客户的匮乏难题;在保障创业活动发展的同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还以价值交换机制实现创业组织与系统内其他组织的价值传递和交换,积极推动系统内其他组织的发展壮大;除此之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机制使创业活动与外部环境间的交流和联系保持稳定,形成外部环境激励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带动环境建设的双赢状态。从上述运行机制来看,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达到提升创业意愿、聚合资源主体、实现协同创新、营造友好环境以及健全政策机制的目标。

2 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2.1 全面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挑战

从观念文化的角度来看,“闯关东”首先为东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移民型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闯关东”属生存型创业,以冒险精神为核心,为东北地区的创业文化注入了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要素。同时,闯关东人群初入遥远陌生的环境,抱团互助、同舟共济特点显著,人情氛围浓厚;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地区形成了动员型的创业文化,国家动员、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支援二汽”“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最高值达到80%~85%,企业办社会等计划经济遗留问题使东北群众对政府过度依赖,加之东北地区工农业资源丰富,群众生存压力不大,缺乏创新激情和创业热情,原本的“闯”“创”文化逐渐衰退,滋生了知足保本、小富即安、守业本位的消极性文化。

从制度文化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的“大政府,小市场”导致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文化不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以黑龙江为例,13个地市中拥有1个油城、4个煤城以及2个林城,剩下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区则集中了一批城区老工业区和老工业企业,长久以来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形成了管理过细、过多、直接配置资源的“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导致营商环境的灵活性,市场化程度不高。可以说黑龙江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缩影。而且,由于国有经济比重大,在市场准入、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国有企业占据先天优势,限制了外资、民资的流动,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从环境文化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一直以来致力于改善创新创业文化,如在创业教育上,东北三省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对潜在创业者的培训指导;在资金支持上,辽宁本溪设置了创业担保贷款,以失業保险金为创业失败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加大营商护商力度上,大庆市建立“全一次性审批”制度,压缩审批时限,并且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主体的活动得到进一步激发,但是从全国来看,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与南方创新创业活跃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创业金融支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涉及全民创业的技术环境与教育培训尚待加强。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的数据显示,辽宁省属创业一般活跃地区,吉林省属创业不活跃地区,黑龙江省属创业沉寂地区,虽然近两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带动下,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但全民创业氛围仍然尚未形成。要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还需要在传统东北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赋予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更多内涵。

2.2 全面整合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的挑战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由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组成,“四链”的融合协调既能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也能够促进成果的转化。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要培育具有东北特色的创新链,进而部署产业链,完善服务链和资金链,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均衡机制从整体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从所涉及主体来看,由于东北地区大部分企业欠缺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源头的创新链,企业构成产业链,政府机构和服务中介构成服务链和资金链。

从源头来看,东北三省创新的原动力充足。无论是每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大学生的比例,还是高校及科研院所数量,东北地区都排名在全国前列。以辽宁省为例,作为科教大省辽宁省拥有110余所高等院校,1 700余个科研机构,且这些机构的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显著,然而据统计其研发成果的70%~80%都没有在本地转化。这种现象在东北地区及其普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长久存在的机制障碍,使得创新源头与其合作受复杂审批程序的限制,而本应对科技成果需求最旺盛的创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风险承受能力和长远规划。调查显示,美国的高校的567个技术改造项目中有426个是源于企业的需求。而东北地区作为产业链主体的企业,其拖延犹豫与弱创新导向性,使创新链技术主体很容易被外省市挖走,形成“墙里开花墙外香”局面,造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失效,甚至影响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市场的实现,但在进入市场之前创新会遭遇三个“鸿沟”:资金、人员和信息,这就需要完善服务链和资金链来避免创新链的断裂。然而在东北地区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银行、行业协会都存在“重大轻小”的现象,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管制型政府”的服务功能差更是长久以来计划经济的历史遗留问题。耐人寻味的是应用于东北地区创新创业扶持的资金多来自于国有控股、参股的投资公司或者自有资金,民间资本虽然储量大,但参与本地区创新创业服务的活跃度和积极性差,外流现象严重。

3 优化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对策

3.1 打造新型东北创新创业文化

全面培育东北地区的新型创新创业文化,需要群众、创业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服务中介的参与,全面振兴东北的大形势为多主体的融合提供了新机遇。

首先,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群众要摒弃传统的“等、靠、要”思想,破除“大字号”“国字号”情节,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念,认可创新创业,对于失败者予以理解、宽容、支持的态度鼓励其开展连续创新创业行为,在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东北创业文化中加入开拓、探索、进取的新内涵,这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种子”基础。

其次,政府重塑行为模式,强化服务职能,以简政放权式的顶层设计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舆论宣传、人才培训、资金援助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招募更多的异质性主体进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创新创业者尽可能的创造大且全面的网络系统,不断优化环境载体,为创新创业“种子”提供生存的“土壤”和“阳光”。

再次,创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由于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具有明显依附性(即依附于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自主创新能力低,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东北地区创业企业中推广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注重人才培养,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推动企业的二次创业。

最后,东北地区拥有的创新创业源头优势明显,要利用优势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同时借着风投机构、众创空间类服务中介在东北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使这些服务中介进一步向要素齐全、合作开放、专业化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迈进,为创新创业活动注入更多的“阳光”和“雨露”。

3.2 建设“四链”协调均衡机制

建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协调均衡机制,实现“四链”共生耦合是优化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

对于创新链,最重要的在于保护和鼓励,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意见,以建立健全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资金分配机制、改善创新链的奖励分配机制等措施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但东北地区传统的科研人员考核体系和经费管理体系由来已久,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以体现智力劳动价值、扶持创新创业人才为基本任务,切实建立目标明确和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制度。

对产业链而言,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生物制药与智能装备等优势明显,但创新实施载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弱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要在身处产业链上的国有企业基础上渗入市场化要素,鼓励老工业区的传统机械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其对创新成果的主动性需求。借鉴江苏等地经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政府适当分担民营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对于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鼓励其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力爭改变东北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差的现状,就要将企业融入到创新链之中,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形成有利条件。

在服务链和资金链上,政府机构除了要在创新成果转化中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要将服务和资金引入到创新创业的“种子阶段”,引导孵化基金、种子基金和风投对创新链前段的投入。以众创空间为例,吉林省拥有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2家,黑龙江省有9家,辽宁省有21家,已入驻项目仍然以初创公司为主,对于仅有创意和方案的草根创业仍缺乏相应支持。为此,应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新创业服务链和资金链,整合政府、行业协议、风投机构、券商等多方资源,对创新创业实行长效的“一站式”帮扶机制,使创新链与服务链和资金链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主要参考文献

[1]盛春辉,陈凡.行动者网络视阈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J].科技导报,2016(4).

[2]贺瑛,舒元,郑贵辉,等.基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构建——以中大创新谷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6(2).

[3]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东北地区2023年第二季度ML≥3.0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2022年第二季度ML≥3.0 级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简 讯·
· 简 讯 ·
东北地区2017年第一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寒富苹果夏季修剪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