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林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电力发展速度却始终低靡,这是由于在供电建设的过程中,配电网络的建设的力度一直不够。在我国未来的供电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配电网络在建设中的比重。本文主要对配网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供电建设;电力系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我国用户对电力的消费,同时用户对供电的安全和供电的质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推动电力配电网络建设速度的重要力量还有那些对电能使用质量要求较高的高精度生产企业。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电力网络自动化通信技术。
1配网自动化
配网的自动主要功能集中在配网的各类信息和配网参数的安全集成,配网的自动功能中又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实时网络信息和离线发送预留信息;第二个方面,用户开发后期信息和电网的内部结构数据和参数;第三个方面,实际的电网布局地理信息。为了达到实时监控配电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以及实时保护和控制网络故障,可以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构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和保留管理系统,就能实现进一步优化配电管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的业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电能实际的计费和电能数据业务;第二个方面,配电网络的调度和数据。这些内容都是被包含在用电营销的相关数据业务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业务数据内容就是配电网的调度。
2电力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
通过专网或公网来实现配网自动化通信,公网就是公共用的网络,也是属于普通的电路交换网络,其中移动、电信、联通等使用的就是公用的公网,公网主要采用的技术是GPRS/CDMA技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专网,专网的字面意思就是专用的网络,例如,熟悉的专用网络包括铁路系统、公安系统和军事使用的系统等,频段主要分为两种频段:一种是230MHz频段,另一种是1.8G频段,230MHz属于专用频段,是国家留给电力部门使用的,而1.8G则属于公用频段。
2.1专用数传电台
专用电台的特点是数传电台之间相互独立和各自分类,网络信息的管理是完全没有统一的,也无法实现同步利用无线信号的功能,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需要调整与合理增加空闲的时间,去实现合理调整数据传输保护间隔,同时,这也会降低信道的實际应用效率,或是增加通信中的资源无效的消耗;第二个方面,通过轮询的手段来实现数据电台中所有通信系统数据之间的整体的交换,在研究轮询周期的过程中发现,监控点的实际增长趋势是线性升高的,所以会使个体监控点的实时监控能力下降。公用频段1.8G频段的使用条件也是比较成熟的。很多电网运行单位都在选择专网是采用230MHz还是1.8G频段的问题上纠结,230MHz和1.8G频段主要区别是带宽和传输距离。
2.2 GPRS/CDMA 2000 1×技术
由于230数传电台在电力系统网络应用中的比例逐渐降低,所以GPRS/CDMA 2000 1×技术开始渐渐取代230数传电台,相比较而言,GPRS/CDMA 2000 1×网络技术有着较高的成熟度和覆盖网络面积广泛等优点。但是GPRS/CDMA 2000 1×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却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常常导致在进行数传过程中网络时延过大;第二个方面,GPRS/CDMA 2000 1×网络技术在配网通信过程中要求通信工具的使用实时性较高,这也会导致配网自动化建设限制GPRS/CDMA 20001×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专网主要是为特定对象服务,而公网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但二者的基础都是无线信号,就会存在可靠性以及延时等问题,也就导致无法满足配网自动化的使用需要。在自动化中,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实现遥测和遥信,而遥控则只能采用有线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有线传输手段。
3 无线宽带技术
3.1 BWA
BWA的信息专网建设对网络应用的实际安全性要较高,并且无线设备的运行也会影响实际的应用可靠性。实际安全性表现在专网的独立运行、基站站点、可靠性较高以及空口安全性方面的逐步强化等方面。BWA的信息专网拥有很强的外界干扰屏蔽功能,管理规范性很高,电力网络公司的SDH环网的应用都较为稳定。将该技术通过特殊的技术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中的计算方法都是安全性较高的方法。
3.2 BWA宽带保证
通过分析国内的BWA技术案例,会发现当单频点占用达到6MHz时,能够让数据处理通路高速运行,还能让宽带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来达到使用要求的实际效果。在系统的频点为5MHz时,从理论上来说,用户的使用需求大概可以同时支持接近300个,配电的实际采集终端会将实时数据传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能满足总吞吐量。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要求视频的监控较高。必须要采取固定的格式和编码,用来保证图样的采取流畅,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实际占用513kbps的宽带。
4 广带无线接入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的比较
我国的主流BWA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体系,有广带无线接入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广带无线接入的基础是IEE801.13系统,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则是SCEM无线连接技术的宽带应用升级版本,同时也提出了多种无线连接入网方式,所以应该从不同影响因素考虑,最终实现真正的宽带业务融合。
4.1广带无线接入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技术比较
广带无线接入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两类技术之间在体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广带无线接入属于一种固定类型的无线网络接入形式,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则属于一种传统组网技术的现代应用拓展。如果对此两种技术进行综合比对可以发现,广带无线接入的实际空间控制和覆盖范围较小,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的实际空间控制和覆盖范围较大;线路的实际预算决定了所有的无线覆盖,为了实现各路线路运算和运行的19DB数值的保持稳定,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主要采用了智能化的天线连接技术。
4.2广带无线接入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政策比较
近年来,多载波无线信息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一种。为了全面开展整体的区域网络覆盖,城市使用的常备工作频率都集中在1786~1086MHz和3301MHz。3G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光带无线接入,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审定还未确定,所以目前光带无线接入的核心化技术主要还是由国外把控,政策对比在广带无线接入分配使用困难的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
5小结
近年来,配电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传统的通信方式都出现了弊端,不能满足配电网络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所以大众越来越关注新型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开发。用户对于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也越来越关注配电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 傅强.基于配网通信中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4,(17):97-98.
[2] 李春伟,马艳秋,朱志鹏等.配网通信中无线通信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10718-10719.
[3] 张厦千.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4,(23):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