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中央军校留学文稿

2017-04-11 01:19单补生
黄埔 2017年2期
关键词:黄埔军事留学生

单补生

在故纸收藏圈流行一句话:广交朋友,藏品自来。石家庄的老杜退休前是省校教授,虽年古稀,精力不逊壮丁,常奔波于各地交流会,痴迷故纸乐此不疲;每收到藏品还时常考证成文见诸报端。同时还热心为朋友提供需求信息。

一日清晨,我在家中突然接到老杜从北京旧货市场打来的电话,说是发现数十份黄埔军校文稿,急切地叫我马上过去,不然旁落他人。我听后十分惊讶,几份尚可信,数十份唯恐赝品,随又追问老杜是否上手(行话鉴别),回答:都是一眼货,开门(行话真品)的东西。因为以前我从老杜那收到过几件黄埔藏品,时常彼此切蹉,所以我相信老杜的眼力;于是,我带上子弹(人民币)奔向旧货市场,就地验货真品无疑,随即与卖家进行一番讨价战,最终一枪打尽(行话全部买下)满载而归。

这是一批中央军校留学文稿(均为钢笔手写),年代为1947至1948年;文稿包括留学要则、入学条例、考试办法、保送升学、留学费用、登刊通告,等等。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美入学希望者要则》民国三十六年度、总收字第336553号;内容有要则12条,愿书式样。《呈为恳予蒙取留学党员全体一致资遣出国事窃》民国三十六年度、总收字第3764号;大意为20名学生外国文考试成绩稍逊,需自行补习半年后再补考一次,及格者准资遣出国。有意思的是呈文者以“古语:在齐者学齐语,在楚者学楚语”为由,来说明补习宜在外国,耳濡目染,习惯而成自然,事半且必功倍;为此,乞准资遣出国。上述文稿封面:左边竖向盖有蓝色图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下端为拟稿人紫色名章“王季烈”;中部钤印红色“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关防”;右上为总收文号及年度;右下为椭圆形章,印有紫色中西文“国史馆、国民政府国史馆史料处”字样(据此推断文稿由国史馆存档);内折页骑缝章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末页落款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学生管理委员会”。由此可见,文稿体现了军用公文之程式,钤印关防、名章需分色。

关于此批文稿出处,早已几经转手,因卖家恪守行规“卖货不卖路”(意思是只卖货不讲来源,即使说了也是故事),只知抗战胜利后,国史馆设在南京。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国史馆部分人员迁台,留南京人员及史料被人民政府接收。所以,文稿究竟何时从国史馆流落于民间,眼下就是一个迷了。

中央军校留学预备班

留学预备班是始于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的一个班次,班址设于黄埔路炮标。1927年4月国民革命军克复南京后,国民政府以南京为孙中山总理指定之首都,且为谋内政外交上进行之便利,遂于4月18日定都。此时蒋介石认为南京既为首都,也是将来全国人才集中之地。为发展总理手创之黄埔军校,以发扬总理革命精神,继续总理革命事业起见,决定在南京筹设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以此为本校,而以黄埔本校为预科。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为国民政府之最高军事机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隶属军委会;1927年11月5日,奉军委会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中央军校)。军委会为统一军事教育行政及促进军事学识技能起见,于1928年7月20日公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遣陆海空军留学生章程》,拟定派遣一批军事留学生,到欧美研究各国之军事学术,以为对于本国军事谋改良进步之用,计划以5年的时间把全国军事改革一番。1928年11月7日,国民政府令裁军委会(1932年复设),所管事务分别移交军政部、参谋部、军事参议院及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办理,因而中央军校改隶训练总监部。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陆海空军留学生条例》之际,正值本校第6期学生已届毕业,蒋介石特令在6期学生各队中,择其品学兼优、身体健全、名列二十名以前者,选呈候考派送出洋留学,以资深造。其考选手续由训练总监部负责办理,何应钦总监对于此事极为重视,特组织选派欧美留学考试委员会,何总监自兼委员长,周亚卫副监兼副委员长,本校张治中教育长兼事务主任委员,其余试验委员、监试委员、事务委员均由训练总监部及本校派充之。试验委员分为四组:(一)外国语文组;(二)体格检查组;(三)学科组;(四)术科组。试验科目分为以下各种:(一)留学国语文(留学英美者考英国语文,留学法国者考法国语文或英文,留学德国者考德国语文或英文,均含翻译、作文、听记、读音、会话);(二)体格检查(内含体重、视力、听力、肺部检查、全身检查);(三)术科(内含教练技术);(四)普通科学(内含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五)国文;(六)军事学(内含基本战术、应用战术)。5月13日开始考试,参与考者凡700余人,共分12试场,考试结果录取学员50人。惟因一面尚须与各国政府交涉入学手续,一面尚须加以预备教育,故送学日期尚难决定,即留学预备班即于是时成立。

留学预备班于6月下旬筹备成立,20日,校委梁子骏上校战术教官(广东开平人,曾在法国学习军事)为该班教务长,汪强(江苏上海人,保定军校3期炮科毕业,曾在美国学习军事)为队长;聘谭玛丽为德文教员、杜庭修为英文教员。24日,录取各学员均已入班编队完竣。27日,校派张治中教育长兼代该班主任。嗣因该员等行将出国归省情切,本校特令提前于7月1日起,放暑假五星期,8月3日假滿回班。本校添聘英、德、法文教官,并举行校务会议,议决讲授外国语科目及举行英文测验,将英文组学员分编为甲乙两组,另法文、德文各一组,于8月12日正式上课,每日学科4小时,术科2小时,计每周外国语15小时,理化数学6小时,外国军事学2小时,各学员中英文组基础较深,德、法文组基础较浅,故进步之迟速亦以是等差。

该班各学员之志愿留学国别及学习科目人数,计有:英国5人,美国15人,德国15人,法国12人;科别分为步、骑、炮、工、战车、交通、无线电、航空制造、航空汽车、制造兵器、军用化学、海军。(6期学生经考取者50人,报到者48人,实到者47人;后来报名留德15人中,病亡1人,退学1人,余13人;报名留法13人中,开除1人,余12人)。

该班原定计划系至1930年2月12日预备班期满,一律放洋。惟奉训练总监部命令,以对英国入学交涉业经办妥,英文甲组全体学员陈廷缜暨乙组学员窦济华等11名,对于英国语文均能直接听讲,著即准备赴英;其余英文乙组暨德法文两组学员,因对于拟派留学国语文尚须加以熟练,且交涉尚未完成,学费亦未领到,由2月12日起延长预备期限3个月再行遣送。3月上旬,校委该班教务长梁子骏为留欧陆军学生送考员,至中旬已将学费、治装费、旅费、护照等先后领齐。4月1日,由送考员梁子骏率领英文甲组学员11人(陈廷缜、陈平阶、胡献群、胡光熹、谢肇齐、窦济华、李甲之、倪福欣、林路生、封成林、严伯俊),从上海首途放洋。4月17日,奉训练总监部训令留美、法、德各组学员亦应早日准备放洋,并委该班队长汪强为留美学员送考员;汪送考员奉令后,即具领各学员治装费及旅费,并先后将护照、舱位办妥。留德13人(蒋铁雄、柴钊、杨中平、萧劲、杨厚彩、郑瑞、岳制量、田鄂云、徐焕昇、林馥生、李忠侬、楼迪善、欧阳杰)及留法12人(何新文、郭海乐、廖耀湘、蔡庆华、郭彦、程雁飞、孙信璋、王观洲、刘恩荫、蔡仁清、周昭、王菊林)与留美8人(周宏沼、阮积熊、陆瑞科、彭展寰、于德源、张毅、吴家让、唐铁成)及送考员,于5月间先后放洋。该班亦即于全体放洋后宣告结束矣。

校长设宴饯行

1930年5月,留学生在出国前,军政部长何应钦、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都在励志社设宴饯行。5月15日,蒋介石也在中央军校内小花园官邸黄埔楼设宴(西餐)饯行,宋美龄在座,留学预备班全体学员由队长汪强率领前去;席间,汪强和宋美龄用英语交谈。据留法学生蔡仁清回忆:校长对我们说,你们这一次留学学费是很多的(每人每月学费留美120美元,留英20英镑,留德600马克,留法2400法郎,约值当时法币400元)。第一,要顾全国家的体面,应该用的钱还是要用,但不必要用的钱不可以随便浪费。第二,在国外各党各派的人都有,不要受欺骗参加其他的党派,我随时会派人到国外和你们联系,你们要听我的命令。第三,你们不论在军事学校受训练,还是到部队去见习,总要注意学习;不要像留日士官学校那些军官一样,小部队战斗都不会指挥,只想当大官,那有什么用处?我现在准备给你们留学5年,学费每3个月汇兑一次,由各国大使馆转发。你们要好好地安心学习,学成回国把所学的学问贡献给国家,可以说这就是军事的革命。还有,在国外有什么特别的见闻,可以直接报告我。校长刚讲完话,学生代表萧劲站起来说:“请校长将相片赐给学生每人一张,留作纪念。”校长闻言甚喜,即回头对侍从副官说:“把我的中山装相片送给他们一人一张。”

5月底,在留美学生放洋前两天,蒋介石又召集全班留学生,在中央军校大礼堂点名。按英、美、德、法四组次序,点到法文组廖耀湘时,蒋高声说:“廖耀湘,你的眼睛不行。”幸好张治中在旁接着说:“再去医务处检查一下。”蒋也没再说什么就过去了(廖耀湘双眼其红如蚶,有蚶眼之号)。点完名,蒋还讲了几句话,大意是你们进了学校,每个月都要报告一次(《陆海空军留学生条例》第二十条:留学员生每3个月应将研究心得及考察情形,呈由各该管理人员查核具报),呈训练总监部或本校教育长考核,不要随便活动。蒋还说:“我随时会派人与你们联系,希望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留学各国情形

留学生到德国的有13人,因为当时德国政府只肯收中国军事留学生5名,先头已有徐培根、桂永清、彭克定等在校,余者不能即时入学,于是徐焕生、李忠侬、林馥生3人改学民用航空(当时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没有空军),后来又转到意大利空军学校学习。蒋铁雄、杨中平、岳制量、郑瑞、欧阳杰5人转到瑞士军事学校,柴钊等转到奥地利陆军学校。后来,在瑞士的也一起转到奥地利陆军学校。1934年,希特勒任国家元首,大肆扩军备战,成立各种军事学校,应允中国政府之请,大量接受中国军事留学生。于是在奥地利学习的人也转到德国学习,先在部队里受训半年后,分别入步兵、炮兵、工兵、战车等学校学习。这些学生于1935至1936年先后回国。

到英国去的留学生大部分进了皇家军官学校。在英国学工兵的按规定要有英国大学工学院学历。因此胡光熹、陈廷缜、严伯俊等分别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毕业后,才入工兵学校。他们归国也比较迟些。

到法国去的留学生因法文程度不够,并且学校交涉未妥,由是自动补习法文1年,至1931年9月才分别入学。蔡庆华、郭彦入沙麦步兵专门学校,蔡仁清、刘恩荫入骚姆机械化骑兵专门学校;王观洲、王菊麟、孙信璋入枫登白露炮兵专门学校;郭海乐、何新文、周昭入凡赛尔工兵专门学校;廖耀湘、程雁飞入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他们在校学习时间2年或3年,部队见习1年,游历考察1年,连补习法文1年在内,五六年时间完成学业。

蔡仁清是黄埔6期骑兵科毕业,在法国骚姆机械化骑兵专门学校学习。该校学员共分10班,每班学员不过二三十人。法国骑兵学校世界闻名,欧美各国都派军官来学习。主要科目分为战术、马术、机械三科。战术除实兵指挥外,还有图上作业。马术,学校为每个军官配备4匹马,其中军用马1匹,用于操练和野外演习,此马经过战场训练,不畏枪炮声;马场乘马1匹,专用在马场内练习马术,各种动作都会;障碍超越马1匹,专用在野外赛跑和跳障碍;调教马1匹,是才入伍的马仔,專备调教而用,以掌握驯马技能。使用这4匹马,每年须缴校方8000法郎。机械科有一个工厂,专备实习修理各种装甲车和机踏车,有时讲解各种机械原理和制造;学会驾驶技术还给一张军用驾驶证。考试同法国军官一样举行,每学期结束校方都将成绩送到中国驻法大使馆,再转交国内训练总监部考核备案。

唯独去美国的留学生,多数只能进入普通大学里的军事训练科学习。

1933年军校又考选了一批留学生送到英国,其中有黄埔6期龚愚、皮宗敢、李昌来,黄埔8期黄占魁、黄宗石,黄埔9期唐君铂等人。1934年初,蒋介石又从留德军官预备班派遣了黄埔第1、2期毕业的周鸿恩、贺光谦、邱清泉、洪士奇、谭承慨,和周嘉彬(云南讲武堂)、黄正成(日本士官)等到德国学习军事。邱清泉、贺光谦进了德国参谋学校(即陆军大学),其余的人入了步兵学校、炮兵学校。

在欧洲的军事留学生1934年曾组织了一个军学研究会,12月25日到31日在柏林举行了一次军事学术报告会,在英国、法国、瑞士、奥地利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都来到柏林,会上每人作了一个报告。会后,把这些稿件寄到南京军事杂志社,出了一期专刊,影响广泛。

抗战胜利后,在南京组织欧美军事留学生同学会,每月聚餐一次,包括陆、海、空留学员生。聚餐时候,海军林遵、周荫聪等,空军徐焕升、王可赞等都参加;还主办榴社沙龙,以研究军事学术。

留学生加入复兴社

复兴社是以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所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性质团体。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推行对领袖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加强对黄埔系及军队军官的思想控制。

1934年9月暑假,蒋介石派了郑介民(黄埔2期)、滕杰(黄埔4期)、杜心树(黄埔1期)等7人,以军事考察团的名义到巴黎,约定9月20日在第五区杜里埃路8号会见这批留欧学生。郑介民发言:“我们是校长派来欧洲各国考察军事和社会情形,同时和各国留学生联系,并且报告一点国内的情形。在军事方面,黄埔同学占了绝大多数,校长可以完全掌握,但是党务方面几乎全被中统把持,校长另外组织了一个复兴社,自己兼社长。国内黄埔生通过介绍审查合格,并经校长批准,才可以入社;对于国外军事留学生,校长命令不需介绍审查,统统要入社,以后的任务,就是以党的名义来做复兴社的工作。”郑介民言毕,滕杰接着补充说:“国外其他留学生中,若是有才干、忠心、肯拥护领袖,也可以吸收加入复兴社。”最后决定9月25日在巴黎第六区皇后饭店举行留学生宣誓入社仪式,监誓人为驻法武官郑介生。之后,在圣米义大路40号谭延闿之侄谭天堑家中,议定学校放假为集会时间,每两星期集会一次,管理员(《陆海空军留学生条例》第十九条:留学员生之管理,由本部委托驻在该国之大使、公使或驻在武官办理之,于必要时得专设管理员。)为谭天堑。留学生每人每月缴社费50法郎,预缴4个月,共200法郎,留作复兴社活动费。嗣后,英、德两国留学生依照组织,由谭天堑负责联系。另据廖耀湘回忆,当时复兴社首先在柏林成立支部,尔后发展至英、法两国(多说并存待考)。

1935年夏,郑介民自赴欧洲各国宣传复兴社组织回来,旋任参谋本部第2厅第5处处长。时各国互派陆军武官的派遣工作由参谋本部第2厅主办;按照规定,驻外武官应在该部参谋中遴选,以精通驻在国语言文字者为合格。当时参谋中缺乏这项人才,郑介民便借机用包办方式在复兴社社员中考选。1936年5月,复兴社发出通知:“凡本社社员精通俄、英、法、德、意一国语文者,于本月26日下午7时到中山路5号参加驻外武官考试,幸勿延误。”考试结果,录取陈平介(黄埔6期,英国皇家陆军步兵学校毕业)为驻英陆军武官;蔡仁清(黄埔6期,法国骚姆机械化骑兵专门学校毕业)虽考试及格,却因妻子是法国人未被录取而改派他人。主考官郑介民对蔡仁清说:“因为规定与外国籍女子结婚者不得当外交官。”直到第二次欧战爆发,蔡送妻子回法国以后,才派他为驻越联络参谋。

留学员生去向

1934年以后,欧美军事留學生陆续毕业回国,先到训练总监部报到,听候任用;多数是按所学兵种分发到各兵种学校当教官,如胡献群、唐铁成、吴家让等被分配到机械化学校任教官;李申之等到炮兵学校任教官;严伯俊等到工兵学校任教官;这都是由训练总监部签请蒋介石批准的。只有极少数留在军事机关或分发到部队去;如萧劲、楼迪善、杨厚彩、田鹗云等和桂永清感情较好,就到了教导总队任连、营长。有的单位迳向训练总监部指名调用,如杨中平被潘佑强邀去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任交通总教官,但是也要经蒋介石核准才行。他们才回国的时候,一律以少校衔任用;至抗战胜利时,几乎都是将官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所有在外国的军事留学员生都陆续回国参加抗战,他们在不同的职位上做出了应有贡献。如:留德学员黄维(黄埔1期)提前回国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参加淞沪会战;周鸿恩(黄埔1期,德国陆军步兵学校毕业)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育长。留英学生封成林在淞沪会战中牺牲,时任高炮营营长;窦济华在武汉会战中殉国,时任中校参谋;胡献群入缅参战任装甲兵团团长,后调升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长。留德学生廖耀湘在抗战中无役不从,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由22师升任新6军中将军长,其间曾著书立说,问世者有三本:一曰《小部队战术》,二曰《森林战法》,三曰《城市与乡村战法》。这些书已由美国史迪威将军带回美国,由陆军部翻译成英文供美军作为教材。

猜你喜欢
黄埔军事留学生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