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更有“味”

2017-04-11 16:01孟凡法�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情味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孟凡法 �オ�

语文学习,是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中,是通过咀嚼文学作品来获得精神食粮的过程。然而,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语文,因为语文无“味”,学语文不是在品尝美食,而是味同嚼蜡。语文是富有人文性的课程,是富有人情味、文学味、艺术味和生活味的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能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中,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语文应该有“味”,如一盘佳肴,能让人垂涎欲滴,这样才能彰显语文课程的魅力,让其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注入“人文味”,立德树魂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然而一直以来,语文的人文性被忽视,教学中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人文教育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要做的,语文课程不需要。其实不然,语文教学不仅要把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传播给学生,还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将其内化,转而形成品格、气质和修养。尤其是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备受冲击,这更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用真善美来感染学生,提高其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读《相信未来》就要能懂得在逆境中生活,学会自我鼓励,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的承诺。学《月是故乡明》《想北平》《我心归去》,要能从字里行间寻觅到故乡的味道,要能体会作者那思乡的情怀;学《珍爱生命》《向死而生》《我与地坛》,要能感悟生命的可贵,要学会思考生命。如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汲取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自信而富有信念,乐观而能勇于面对生活,语文才更有“人文味”。

当然,要让语文课堂更富有“人文味”,还得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文学,从文学中去感悟生活。如此,师生之间的对话才会更加密切,课堂也才会更加活跃。

二、浸入“人情味”,真诚相对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如沃土,知识的种子只有在沃土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语文课程是情感载体,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最佳平臺。语文教学,并非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浸透自己的情感,让语文变得更有“人情味”。

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成绩为标杆评价学生,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尊重、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呵护,喜欢老师,喜欢语文,对语文课程产生感情。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把学生的情愫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融为一体,要让学生能和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进行灵魂的对话。要以师之情动生之情,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体会其情意绵绵。读作品,不妨让学生多说说对作品的了解;写作,不妨让学生多交流方法;品鉴古诗词,不妨让学生多吟咏诵读。如此,以生为本,以情为线,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会喜欢语文,语文课才会富有“人情味”。

三、渗透“文学味”,寻根问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无非是教师根据教材在逐点讲解。在练习中,不是文学常识的专攻练习,就是现代阅读的专项训练,哪里有时间谈文学,且不要说文学创作,就是语文的那点文学性,也似乎被磨灭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都富有较强的人文性。读《边城》,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湘西的风土人情、翠翠的纯爱故事,无不令人向往。《拿来主义》犀利的语言、《祝福》中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刻画,语文,因其“文学味”而更让人向往。教师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依托,结合教材内容、文学作品来渗透“文学味”。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学素材,引导学生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文学味”,受到文化的熏陶。如《雨巷》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诗歌里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象征的是什么?是愁心。正是这个意象,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在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去体会和感悟。

其次,教师要让语文活动充满“文学味”。在语文学习中,学诗歌可引导学生写诗歌,学小说可学习小说创作,可作对联,可鉴赏,可批评。如此,整个语文课堂才会富有生机,也才会富有“文学味”。如学习《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肖邦故园》等作品后,开展以“思乡”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学生可写诗,可写散文或小说,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情。

语文并不是文字的拼凑,也不是文学作品拼凑的一本书,而是一门课程、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自身发展的价值和营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要立足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让语文更有“人文味”“人情味”和“文学味”,这样的语文才是有效的语文、发展的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等专业学校(210014)

猜你喜欢
人情味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人情味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人情味与人情风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