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明
摘 要:土地管理基础业务是一项机械繁杂的工作。土地管理涉及广泛,主要民生、经济和政治方向。基础的土地管理业务包括地籍业务、普查工作、法律法规制定以及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高效准确的收集土地信息和相关数据是土地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面对我国地广人多的客观情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国情,具体开展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利用法律的指导作用、执法的规范作用以及监督的教化作用可以显著的加强土地使用者以及所有者的规范意识,并有助于提升土地业务管理的工作效果。对现有的工作加强改进,构建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模型能够弥补现有工作的不足,也能改进落后的土地业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模型
前言
土地资源对于某一国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拥有932.641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拥有极大的土地资源。土地管理业务可以收集整理各区域土地资源的使役情况和信息数据,能够帮助政府和土地的所有者及使用者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但同时,大量的人口和土地面积也给土地管理相关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导致我国土地管理基础业务的复杂繁重。
1 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1 土地地籍业务工作
土地地籍的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问题是归属权。与其他不动产不同的是,土地资源既有使用权和所有权。使用权表示你拥有使用一块地皮的权力,却没有买卖和处置的权力;拥有所有权就表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去买卖和处置土地。管理土地地籍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开展土地地籍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确定所调查土地的具体位置、工作用途以及地缘界限。完整详细的土地地籍资料有助于对以后的调查追溯工作作出合理准确的判断与决策。开展土地地籍的相关业务工作与生产资料与自然资源的调查是分不开的。生产资料能够给我提供土地在调查之前的使役用途,而自然资源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自然属性。
1.2 土地普查业务工作
土地普查的业务工作对了解国内的土地状态和状况是有极大帮助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与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了解和调查某一区域的土地状况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最重要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就是全国土地普查。分派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定期定向的普查工作是我国收集和了解土地资源和土地状况的主要方式。我国一共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地普查工作,更新已记录的旧数据,整理新数据。利用数据来直观的显示我国的土地现状、归属权问题以及变化情况。通过收集到的数据,与以往的数据相结合并对比,具体分析我国土地的地理位置、区域面积、生产条件以及权属问题等相关地籍信息[1]。全国土地普查的工作是从国家层面组织的业务工作。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需要基层先关单位的全力配合与服从调度,才能够又好又快的完成,取得相对清晰完整、准确可靠的数据。开展土地普查工作的过程十分枯燥,完成难度也很大,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和当地住户的在工作和时间上的配合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中凭借自身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够准确详细的收集到优质数据和资料。
1.3 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不仅是对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权益保障,也是当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内在要求。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可以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地财产制度的权益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是土地管理业务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土地立法已经不再单一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为主体框架,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为辅佐措施,日臻形成了综合完善的法规体系。在具有法律保障措施的前提下,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监管制度。规章制度合理有效实施需要配合执法监察制度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效果。在法律法规的教化和执法监督的规范下,让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逐渐形成合理用地、保护土地的意识理念。
1.4 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不仅土地面积广,而且地质情况复杂。突破十四亿的人口也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结构转型等因素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起到了重要节点调节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国家层面出发,充分考虑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文化脉络以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注重大局的顶端设计。
2 土地管理业务的相关研究
2.1 土地管理工作的改進意见和建议
土地管理业务工作是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的保障性措施。然而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功能分配不合理却是当下中国面临的大问题。虽然土地管理业务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政府把控和土地管理在如此大的国家总是会有死角和盲区[2]。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要靠管理者和执法者加大力度,更重要的是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加强自觉意识。通过律法规章进行规范其土地的使用行为,更要结合适宜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提高法律意识。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除了加强群众的配合,还要提高执法者和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效率,改善工作时的服务态度。另外,可以增加土地调查反馈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也有助于对土地管理业务及时有效的开展总结工作,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业务能力。
2.2 土地管理业务的全要素模型构建
开展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人口众多、土地广阔,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土地管理工作或者是全国土地普查更是复杂繁琐。结合本体论和软件工程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构建土地管理业务的全信息要素模型,以空间形式表达土地管理的数据信息[3]。有效的避免了信息盲区和业务盲区等问题造成的管理疏漏。利用土地信息化发展和土地信息集成技术,土地管理的全要素模型得以使用,将传统的依靠人力采集土地资源信息带入了现代化信息处理数据的时代。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模型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空间位置信息数据的组织管理。多层次、多空间、立体化的直观展示各个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信息收集方式,也改变了管理业务处理模式。将土地信息、地籍信息等相关资料和数据纳入全要素模型,可以简便直观的查看和处理相关业务,同时也有助于对相关土地问题的解决和制定相关政策方针。
结束语
土地资源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建设和民生状况。利用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及时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各项相关信息有助于政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理的分配使用土地功能。土地管理基础业务依赖于政策法规的保障,依靠于群众的自觉意识,更需要凭借信息化处理技术以减轻传统工作方式的繁杂,进而提高政府和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对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尹鹏程,李钢,黄亮,等.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23(10):59-65.
[2]程雪阳.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7):15-20.
[3]蔡先娈,尹鹏程,李钢.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编码与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