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罗亮亮?骆书友
编者按:
贵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切入点在哪里?做强三块长板、补齐三块短板的着力点又在哪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县域经济,切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贵州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新旧动能“两只脚”走路的战略布局。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方面,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传统产业,巩固现有生产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全面开放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抱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适应高速交通时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1月11日,贵州省发布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县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4+1”重大工程包项目名单,涉及项目1195个,总投资12165亿元,其中,涉及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的项目有538个、总投资5367亿元,涉及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的项目506个、总投资4349亿元。
数字经济:新的起跑线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重要动力的广泛经济活动”。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2017年,“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方向,把壮大数字经济主体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形成新供给、培育新动能。”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马宁宇说,贵州将以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实施150个典型项目示范,力争20个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奠定良好的政策根基。在贵阳,数据中心服务器已超过3.5万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金额已突破1.2亿元,交易会员达到500家;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已突破1300亿元。
大数据成为贵州产业体系中一颗耀眼明珠。在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的2013年以来,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速度甚为醒目,2013—2016年,分别增长29.0%、20.7%、102.0%、66.6%,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大数据是新的起跑线,不仅会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超越,更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大数据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最重要的价值,一是促进信息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二是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关注社会民生,包括促进数据开放、扶持科研和培育人才。
大数据产业是创新驱动的引领型产业,是贵州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战略性选择。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扎实有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着力做大做强大数据核心业态,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继续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加快建设国家大數据综合试验区。
贵州目前已具备坚实的大数据硬件基础,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及企业引进、呼叫服务和智能手机、导航设备、可穿戴设备制造等方面空间广阔,特别在大健康、物流、金融、农特产品销售等领域,“互联网+”运用所创造的商业模式,正在构建前沿特征明显的大数据衍生业态。
比如在“云医疗”方面,贵阳朗玛信息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通过搭建互联网医院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与贵州互联网医院慢病常见病远程门诊两大线上平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吸引用户”。朗玛信息将通过研发及推广“药品O2O服务平台”“基于贵州医疗健康云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平台”“重大疾病及疑难杂症二次问诊平台”和“网络诊疗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完成贵州省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
在贵州发布的“4+1”工程包中,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等“四型”数字经济方面的项目有97个,总投资654亿元。
通过这些项目,可以看到贵州各地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雄心壮志。比如位于水城县的“智能终端及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依托现有的云上水城等电子类产业平台,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智能终端产业入园实体企业50家以上,实现电子类产值50亿元以上;云上水城数字文化产业园线上交易企业150家以上,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以上。
旅游经济:“井喷式”增长
在大数据衍生业态中,以旅游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大大提高了景区经营和管理效率。智慧旅游通过“将旅游电子政务、数字化景区和旅游电子商务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并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智慧旅游是贵州“4+1”工程包“服务型数字经济”中的关键词。其中,贵阳市花溪区互联网+文化旅游创客小镇项目,将围绕互联网+智慧体育旅游、游戏、音乐、创业培训、智能硬件设备、电商平台孵化等领域展开合作运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百里杜鹃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将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新媒体手段,建成集“虚拟、导游、预定、交通行程规划”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作为贵州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的一个明显交集,各地都希望在智慧旅游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贵阳高新区IBM——太极智慧旅游联合创新中心、西秀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贵安新区智慧旅游、荔波县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贵州各地旅游大发展在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方面的生力军。
2016年,贵州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总人数5.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1.2%;实现旅游总收入5028亿元,增长43.1%。旅游“井喷式”发展,为贵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更为重要的是,农业观光、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成为消费热点,为农村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体带来了致富新希望。
2017年春节前夕,到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吃“庖汤宴”的游客络绎不绝。“孟茜山庄”老板陈凤云说,她2014年开张的农家乐生意红火,一年收入能超过5万元。
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全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近400万元,对村里180余户房屋进行了改造。目前全村共有27家农家乐,户均年收入可达20万元。除了开办农家乐,村民还可以种植草莓、樱桃等,以及在香纸沟欢乐园务工。目前全村种植露天草莓250余亩,樱桃620余亩,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吃庖汤”的乡村旅游格局。
在安顺市平坝区,邢江河——羊昌河生态休闲度假带所规划的旅游项目很有吸引力。在这里,政府将依托当地民族风情,建设布依族、苗族文化传习馆,建设沿河运动休闲带,乡村院落、乡村庄园等休闲度假群落,建设智能农业展示范园、国家农业公园、美食乡村、养生乡村、民俗乡村、田园乡村等乡村旅游点。
在平塘县,立足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带来的科技观光热潮,将在FAST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射电——天坑群旅游区、国际射电科普旅游文化园等科普教育型旅游发展上集中发力。在铜仁,碧江区五彩桃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江口县云舍旅游区、万山区夜郎谷旅游区、沿河县淇滩镇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将进一步夯实人文景观型旅游经济的软硬基础。
在“4+1”工程包的旅游经济项目中,自然风光型、人文景观型、科普教育型、休闲养生型“四型”旅游经济共237个项目,总投资2769亿元。这些项目势必会提升贵州旅游供给品质和服务能力,将有效弥补景区数量少、观光线路类型简单、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以及配套设施能力不强等缺憾,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绿色经济:做强大生态长板
大生态是贵州三块长板之一,蕴含着绿色农特产品、旅游等丰富的绿色经济资源,其中,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无污染的地理环境,是贵州茶产区与其他产区相比,不可复制的特殊基因。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产值299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产量和销量增幅超过20%,绿茶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
贵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最适宜种好茶的地方”。2016年12月1日,“贵州绿茶”以“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品质特征,获得农业部颁发的首个省级区域地理标志。
“这是贵州茶产业的一个重大事件。”贵州湄潭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书德说,这个地理标志的获得,意味着贵州茶业获得高度认可。
茶产业是典型的生态利用型绿色经济。在贵州“4+1”工程包中,黔南州独山县生态茶叶种植加工及茶职业培训观光一体化项目将建设茶园300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生态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5000亩,新建2.2万平方米的现代茶产业加工综合大楼及研发中心和茶职业培训等配套设施。
大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构成贵州绿色经济的低碳清洁型产业。贵州各地立足資源禀赋,打造“医、养、健、管、游、食”等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努力把大健康医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医药产业正逐步成长为与大数据产业交相辉映、大放异彩的朝阳产业。
另外,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电动车制造等低碳清洁型产业,在贵州绿色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4+1”工程包中,从江达棒山风电场、台江昌平坳风电场以及铜仁市高新区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等,都将成为当地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举措。
环境治理是贵州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环境的改善治理,是贵州守护绿水青山的得力举措。在“4+1”工程包绿色经济的“环境治理型产业”项目中,大部分涉及流域污染防治,比如福泉市清水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黔西南州南北盘江(册亨段)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环境治理,在贵州各地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被评为全国首批PPP示范项目的贵阳南明河治理工程使南明河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在安顺,通过中心城区污水综合治理PPP项目,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贵州发展绿色经济,重点是强化规划引领、项目落地和金融支撑,加快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在“4+1”工程包的绿色经济项目中,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共有132个项目,总投资973亿元。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民生为本
“春天,这些花一开始绽放,每天都有人开着车前来观赏,花开得正鲜艳的时候,停车场上车都摆满了,游客到接待中心吃饭都要排队,整个水车坝热闹非凡。”正安县瑞溪村委会副主任梁玉平如此描述水车坝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的火热景象。
水车坝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5万亩,园区内有3700户16435人,其中贫困人口4398人,精准扶贫户615户2312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7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4家。
这里有一个占地70亩的冬季草莓基地,每年有半年的采摘期。2016年,前来采摘购买草莓的人预计在1.2万人次左右,其中还有新加坡、泰国的20名游客前来采购体验。去年,水车坝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
在草莓基地打工的王柳群说,她姐姐王学碧家原是贫困户,流转土地2亩,每年收入1000元,加上在草莓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200元,原来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今一年纯收入2.5万元左右,全家脱贫了。
水车坝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完全建成后,大约有50户人家可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园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下一步,“水上乐园”全部建成运营,当地在外打工农户就可从广东、福建返回家乡挣钱,这样,既照顾了家中老人孩子,又可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这个园区如今是正安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脱贫攻坚的示范带。在贵州省“4+1”工程包中,水车坝农旅一体化园区位列县域经济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库中。通过各方努力,水车坝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将成为正安县做强三块长板、补齐三块短板的示范区。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能够体现农村发展水平。总体而言,贵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特色农产品品种不丰、品质不优、品牌不强,市场需求与贫困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不够,生产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农特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农产品“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处境难以突破。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而今,適应高速交通时代,贵州加大战略部署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到2020年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作为战略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为本,统筹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做特做强特色产业和重点城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根据“4+1”工程包数据,贵州县域经济项目中,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方面项目有479个,总投资3800亿元。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创新、规范土地资源利用机制,遏制土地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民间经济活力。
产业升级:释放新活力
作为传统产业,贵州服务业近些年得以长足发展。2016年,贵州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服务业增加值52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0%,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贵州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与质量都有显著扩大与提升,特别是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都实现高速增长和跨越发展。虽然服务业整体水平依然不高,所能提供的优质服务供给仍旧不足,但是其中不少新变化令人欣慰,比如以大数据开发运用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其中的典型就是“货车帮”。
“货车帮”以大数据平台“颠覆传统物流产业生态”,提供物流信息集散和精准服务,成为贵州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标兵。在贵州“4+1”工程包的大数据项目中,“中国现代物流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建设,其目标是在满足“货车帮”自身业务呼叫需求的同时,将汇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呼叫业务。
各地建设物流中心、物流枢纽的热情高涨。贵阳市云岩区中国普天现代物流创业园,规划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定位为“产业及商业配套为一体的新能源及现代物流创业园区”;普定县黄桶物流园综合生产物流服务中心,规划在黄桶物流园建设仓储、配送年吞吐1600万吨货场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等。
在“4+1”经济新合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包”中,服务业项目有养老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服务业五类,共99项,总投资1739.74亿元。其中,各县市区商贸城建设项目是一大亮点。
商贸城遍地开花,为商品贸易搭建起有效平台,促进了市场竞争,极大丰富了当地百姓消费选择,为各地经贸发展注入了活力。
同心商贸城是毕节市黔西县引进的浙商项目,其以义乌第六代市场即构建综合性商贸基地为蓝本,引进义乌成熟、先进的网络销售技术与模式,培训经营户做网络销售生意,用“义乌模式”和“义乌精神”构建综合型、一站式的城市商贸综合体,“让黔西人民购物更方便、商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
工业方面,最新数据显示,贵州省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贵州省传统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总体稳定,这四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193.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4%,比重较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9.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比重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4+1”工程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中,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个工业行业和养老、物流、商贸等五个服务业行业有250个项目,总投资达3970亿元。各地需要抢抓国家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激励,促进新旧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营商氛围。
发展“四大经济”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贵州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方向,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两条腿”走新路的战略布局。其中,“4+1”工程包聚焦供给侧、发力需求侧,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形成优质产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骆书友系正安县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责任编辑/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