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利
早春时节,伴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一些致病菌也变得活跃起来,它们绝对是欺软怕硬的主,专门找抵抗力弱的人下手,比如孩子。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学会积极养生,防范常见疾病的发生呢?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穿衣加减法”和“居家乘除法”,今天我们再来介绍第三个方略。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专家指导/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夏以琳
方略三:内养计平方
中医医家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保养好人体的正气,春季主打的风、寒之类的病邪就不易入侵身体。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调养和培补好我们的正气,效果就会棒棒的!
让我们踏青去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属东方,五行归木,于五脏为肝。”故而有“春宜养阳,重在养肝”一说。
中医讲的“肝”与人的精神状态、情绪等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戒郁怒,豁达乐观,有助于肝气疏泄与春阳升发相统一,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春季是踏青季。举家外出春游赏花,漫步田间林地,放放风筝,从大自然汲取活力,使肝气顺畅、气血充盈,是陶冶性情、振奋精神,增进亲子情感与交流的上佳选择。
春困食补方
在春季感觉困倦、昏昏欲睡,即人们常说的“春困”怎么办呢?
要知道“春困”并非睡眠不足所致,而是冬春交替之时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季节性差异所致:体表毛细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组织负荷加重,因此大脑血供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现象。容易“春困”的人常出现脸色潮红、失眠多梦、容易激动、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需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养肝滋阴。
推荐:早春养生喝“药粥”
芹菜粥——
功效: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肝火上升,出现头痛眩晕等症,芹菜恰恰能平肝潜阳。春季也是小儿麻疹的多发季,若能及早发现,可煮芹菜粥给孩子食用,以达到解表透疹的目的。
做法:
取100克芹菜,加水熬煮,取汁与粳米150克,放电饭煲中熬煮成粥,温热时食用。
山药粥——
功效:山药味甘平,是一种性味平和的滋补脾、肺、肾的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
做法:
取粳米100克略洗净,鲜山药100~200克,洗净切片,加水煮粥,温热时食用。
其他益精气补体虚的药粥有:芡实粥、地黄粥等,妈妈不妨换着花样给孩子烹煮。
动动更健康
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络,气血的调和、运输和滋养,是靠经络起传导作用的。人体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早春时节万物生发,不妨做些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让肌体吐故纳新,充分地疏经通络,常保健康。
早晚梳頭百余下
晋朝的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
晨起后睡觉前梳头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春天特别强调它的重要性呢?因为在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有向上向外升发的要求,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多梳头按摩头部,正符合春季养生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的作用。
啥也别说了,给宝贝一把小木梳,让他自己梳起来吧。
轻缓的散步+慢跑
每天日出、日落时分是春季锻炼最美的时光。
穿上轻便的跑步鞋,去公园或者河湖旁、林阴道,先散步,边走边做些热身,比如摩擦双手、拍手及拍其他能拍到的部位、甩手等。等身体打开,准备好了之后,开始慢跑,每次时间在5~10分钟。也可根据个人身体的情况,以微汗为度。
除了散步和跑步,传统的健身方法,像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宝贝不喜欢“爷爷奶奶的运动”,那么骑自行车也行,总之,就是要动起来。
温馨小提醒:
春季锻炼不宜选择高强度的运动,过度活动和损耗,反而不利于养阳的生发和孩子的生长。锻炼强度一般应掌握在锻炼后1小时内恢复正常为合理。另外,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好有点出汗就可以了,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