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实施“五大战略”,开拓就业扶贫新格局
南充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就业扶贫措施,实施全市就业扶贫“五大战略”,推进就业扶贫“四千工程”,以昂扬斗志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1月至8月,全市已帮助今年预脱贫家庭的37452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到今年预脱贫家庭总收入的63%。
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市委书记宋朝华、市长吴群刚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作为脱贫的有力抓手。市政府专题研究就业扶贫政策措施,先后组织召开了4场现场推进会。市级形成人社局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创新举措、积极作为的工作局面。目前,全市以4个国家级、27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为龙头,以“千企千岗”和100个驻外商会为两翼,以13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67个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为试点,辐射全市964个贫困村、10.11万贫困劳动力,形成了“舞龙头、振两翼、强试点、带整体”的就业扶贫工作格局。市人社、扶贫、财政等多部门出台了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就业扶贫“六步”工作法。
一是对标要求,增强执行自觉。1月至8月,全市落实省上政策,就业创业培训补贴达1.2万人次、700万元;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补贴4141人(岗)、1245.07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500人次、45万元;本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和社保补贴6245人、109.56万元。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贷款贴息补贴523个项目、80.1万元,惠及7.3万贫困人口。二是主动作为,增强担当自觉。今年市、县两级共配套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市、县就业“扶贫专班”21期,支持就业扶贫车间、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强化绩效意识,增强底线自觉。推行嘉陵区“一奖两挂钩”办法,与稳定就业增长、与农村劳动力年度增收挂钩奖补,有力确保企业稳员工、基地稳就业。
全市在674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基础上,建设就业扶贫产业基地,开辟“五大就业渠道”,确保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有“源头活水”。一是以产业园区为链条,实现既创业又就业。目前,脱贫奔康产业园吸纳贫困家庭入股5.2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5.7万人。二是以企业为基地,实现就近就业。120余家市内企业设立“就业扶贫车间”286个、“扶贫班组”98个,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300人。三是以驻外商会和厦门劳务协作为纽带,实现外出就业。今年以来,20个商会组织160家企业举办专场招聘8场,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3300人。组织厦门专场招聘会20场,定点输送560名贫困劳动力。四是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有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开设手工加工和优质农副产品等土特产销售网店880余家。五是以公益性岗位为兜底,实现保障性就业。今年已公开评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4500人,向环保、园林等单位推荐就业30人。
全市以“技能改变家庭”为主题,对有就业能力、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施“万人技能大提升”行动。一是“家门口”流动轮训。依托“微扶贫”(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和“农民夜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5场次、5508多人次。二是“校门口”专班集训。整合利用市县技师院校、中高职技校和县综合培训中心等机构,目前已开办专班65期,2030人通过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厂门口”异地送训。开展校企合作和“师带徒”培训,车间岗上培训6000人次。委托25个驻外商会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次,贫困劳动力月工资平均增加300元。
全市依托“六有”平台大数据完善“一库五名单”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库,形成了“一村一站(人社就业扶贫工作站)”“一村一员(工作人员)”“一村一间(办公地点)”“一村一库(就业扶贫信息库)”的信息服务能力。一是精准到人,分类管理。以“一库五名单”为模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二是精准共建,开放管理。全市建立“千企千岗”就业扶贫爱心企业信息发布网和就业扶贫“微信群”,实行“点菜式”需求对接。三是精准更新,动态管理。各村“第一书记”、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技能特长、培训意愿等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微信群”和互联网同步发布,做到需求精准、服务精准、痕迹精准,清除“僵尸”数据。
(南充市就业服务管理局 曹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