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焱冰,魏海燕,安明态*, 李晓芳
(1.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3.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 550002;4.贵州省植物园,贵州 贵阳 550000)
贵州是兰科植物分布的丰富省区之一,据统计,全省共有兰科植物282种,位列全国第六[1]。近年来,笔者在野外植物调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兰科植物贵州新记录种10种,凭证标本皆存于贵州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GZAC)。兰科植物作为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对丰富贵州省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相关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1.1南丹金线兰A.nandanensisY.F.Huang & X.C.Qu 地生草本,本种是2015年发表的新种,近缘于峨眉金线兰A.emeiensisK.Y.Lang。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唇瓣边缘的裂纹向下申展呈锐角。模式产地为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生长于海拔750 m的密林中[2]。
贵州省:分布于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洞塘乡白鹇山,是在模式产地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生长于海拔820 m山中部常绿阔叶林下。凭证标本:2016年8月17日,杨焱冰、魏泽LB-010。种群数量稀少,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良好。
1.2.1中华虾脊兰C.sinicaZ.H.Tsi 地生草本,模式产地为云南东南部(文山),生长于海拔约11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3]。
贵州省:分布于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洞塘乡白鹇山,是在模式产地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生长于海拔620 m的山中部常绿阔叶林下。凭证标本:2016年11月19日,杨焱冰、李晓芳QL-006。种群数量稀少,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良好。
1.3.1南岭头蕊兰C.nanlingensisA.Q.Hu & F.W.Xing 地生草本,是2009年发表的新种,近缘于银兰C.erecta(Thunb.Ex A.Murray) Bl.与长苞头蕊兰C.longibracteataBl.,主要区别于该种花辐射对称及较为短小的三角状苞片。模式产地为广东省乳源县南岭,生长于海拔700~15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4]。
贵州省:分布于黔西县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金坡片区,是在模式产地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生长于海拔1600 m的山脊杜鹃林中,也是该种已知分布区的最北界。凭证标本:2016年5月8日,杨焱冰、徐建BLDJ-0118。种群数量少,生境有一定的旅游活动干扰。
1.4.1流苏盆距兰G.brevifimbriatusS.R.Yi 附生草本,该种是2010年发表的新种,近缘于镰叶盆距G.acinacifoliusZ.H.Tsi,主要区别于该种茎较长,叶较窄,唇瓣具较短的流苏状边缘。模式产地为重庆市金佛山,生长于海拔670~750 m的后河盲谷中[5]。
贵州省:分布于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洞塘乡白鹇山,是在模式产地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生长于海拔600 m山脚阴湿处林下石壁上。凭证标本:2016年11月19日,杨焱冰、李晓芳LB-003。种群数量及少,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良好。
1.5.1波密斑叶兰G.bomiensisK.Y.Lang 地生草本,原产湖北西部(神农架)、云南(通海)、西藏东部(波密);模式产地为西藏(波密)。生长于海拔900~3650 m的山坡阔叶林至冷杉林下阴湿处[6]。
贵州省:分布于晴隆县光照镇哈马村(花江大峡谷上段一带),生长于海拔1320 m的山坡中上部阔叶林下。凭证标本:2016年5月15日,杨焱冰、李晓芳QL-008。种群数量较多,但未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一定的人为干扰。
1.6.1喙房坡参H.rostrataLindl. 地生草本,原产四川(德昌)、云南(昆明、个旧蔓耗);缅甸、老挝、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缅甸。模式产地为缅甸,生长于海拔900~2000 m的山坡林下或灌丛林缘[6]。
贵州省:分布于镇宁县江龙镇马各村,生长于1100 m的山脚草丛。凭证标本:2017年8月2日,杨焱冰ZN-0508。种群数量极少,未有任何保护措施,生境地放牧干扰严重。
1.7.1广西羊耳蒜L.guangxiensisC.L.Feng & X.H.Jin 附生草本,本种是2010年发表的新种,近缘于L.rhombeaJ.J.Smith,主要区别于本种侧萼片位于唇瓣下方呈“V”字形,唇瓣基部有胼胝体。模式产地为广西省乐业县雅长林区,生长于海拔500~1100 m林中石壁上[7]。
贵州省:分布于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洞塘乡白鹇山,是在模式产地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生长于海拔600 m山脚阴湿处林下岩石壁上。凭证标本:2016年11月19日,杨焱冰、李晓芳LB-005。种群数量稀少,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良好。
1.8.1毛叶芋兰N.plicata(Andr.) Schltr. 地生草本,原产甘肃东南部(文县)、福建(同安)、广东、香港、广西、四川和云南;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生长于海拔500~1000 m的林下或沟谷阴湿处[3]。
贵州省:分布于晴隆县马场乡西泌河(花江大峡谷上段北盘江支流),生长于海拔750 m的河岸灌木丛中。凭证标本:2016年5月14日,李晓芳、杨焱冰QL-006。种群数量及少,未受到任何保护,生境破坏严重,干扰强,急需保护。
1.9.1大花带唇兰T.macranthaHook.F. 地生草本,原产广东西南部和南部(信宜、罗浮山)和广西(融水、上思、贺县);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生长于海拔700~1200 m的山坡林下或沟谷岩石边[3]。
贵州省:分布于独山县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岩乡围寨村下丹林海拔870 m的沟谷。凭证标本:2012年7月14日,安明态DS-0442。种群数量少,受人为采挖影响较大,急需采取有效保护。
1.10.1线柱兰Z.strateumatica(Linn.) Schltr. 地生草本,原产福建、台湾、湖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岛、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的阿萨姆至克什米尔地区、阿富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斯里兰卡。生长于海拔1000 m以下的沟边或河边的潮湿草地[6]。
贵州省:分布于望谟县乐元镇纳沙村,生长于海拔750 m的江边林缘。凭证标本:2015年2月23日,黄江华WM-015。种群数量少,未受任何保护,人为干扰大,急需保护。
在10种新记录中,有5种是模式产地之外首次发现的分布区,4种为近几年发表的新种,且多种是其已知自然分布的边缘分布区,对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从新分布的这10种兰科植物的地理上看,主要分布在喀斯特边远山区尤其保护区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近年的调查表明,贵州省新记录的物种不断增加,兰科植物本底研究的薄弱地区还比较多,限制了对这些地区兰科植物资源情况与区系特征的科学评价。此外,在这些新记录种中,大多数种的种群数量稀少,人为干扰严重,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便更好的保护贵州省的生物多样性。
致谢:感谢望谟县林业局黄江华副局长供标本和照片。
[1] 张殷波,杜昊东,金效华,等.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 科学通报.2015, 60(02): 179-188.
[2] Qu X C, Huang Y F, Feng H Z,etal.Anoectochilusnandanensissp.nov.(Orchidaceae) from northern Guangxi, China[J].NordicJournalofBotany.2015, 33(5): 572-575.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8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00-301.
[4] Hu A, Tian H, Xing F.Cephalantherananlingensis(Orch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Guangdong, China[J].Novon.2009, 19(1): 56-58.
[5] Rong Y S.Gastrochilusbrevifimbriatus(Orchidaceae, Aeridinae), a new species from Chongqing, China.[J].NovonAJournalforBotanicalNomenclature.2010, 20(1): 113-116.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7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38.
[7] Feng C L, Jin X H.Liparisguangxiensissp.nov.(Malaxideae: Orchidaceae) from China[J].NordicJournalofBotany.2010, 28(6): 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