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姣
大概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对家里印象最深的陈设就是书房里的大书柜,它占去了一面墙,简直比我的床还大!书架上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种书,什么中国革命史、邓小平语录、人物素描,全都是爸爸的书。我随便翻开一本旧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纸张已经泛黄,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繁体字。爸爸似乎觉察到我对书的好奇,就递给我一本厚厚的《安徒生童话》,摸着我的小脑袋说:“看这个吧,这本适合你!”从此,我与书结缘了。
当我翻开《安徒生童话》,一幅幅精美的插画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带我走进了童话的王国。那令人捧腹的《皇帝的新装》,真是愚蠢又可悲;那让人心疼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令我流下了泪水;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让我懂得了心善则美,善有善报;而那最终化成了泡沫的《海的女儿》,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不由得对她的勇敢和执着肃然起敬。一个个童话故事,打开了我想象的大门,我常常幻想自己是躺在花瓣里的《拇指姑娘》,又希望拥有像《夜莺》一样动听的歌声。这些美丽的小愿望都是童话故事带给我的,我便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因为书籍启发了我的想象,开拓了我的思维,所以我常在作文考试中拿到高分。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就更加欲罢不能!
在我的中学时代,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快节奏的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电子书凭借其便利、省钱、省空间的优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而我,依然固执地坚持纸质阅读。我总觉得,隔着手机、电脑那冷冰冰的屏幕,没有读书的感觉。只有捧着一本书,真实的摸到、触到它的质地,深呼吸,能嗅到字里行间淡淡的墨香,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中学学业压力大,看课外书只有挤零碎的时间。课间的十分钟,蹲厕所的时候,晚上熄了灯,举着小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也乐此不疲。我读《红楼梦》《茶花女》《简爱》、《苔丝》,也看郭敬明、饶雪漫、安妮宝贝,在我眼里,书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名著、小说、杂志,甚至只是一本漫画,都有它的内涵和价值。记得高二时有一次期中考试,语文的阅读文章是讲一对父子的故事:“父亲穿草鞋,送穿皮鞋的儿子进京做官,草鞋人挑着沉沉的担子,皮鞋人说:‘爸爸,我来挑吧?草鞋人望着自己被磨破的脚踝,咬咬牙说:‘爸爸还可以,进了城就换你挑。等到进了京城,草鞋人果然把担子交给了皮鞋人,自己还故作轻松,路上的行人见了,都夸皮鞋人是好儿子,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当时,我被这位父亲无私的爱深深打动,坐在考场上的我,竟没忍住流下了眼泪。
就这样,一路有书相伴,我进入了象牙塔里,有更多的时间去泡图书馆。我喜欢上了散文,喜欢它无拘无束、行云流水的自由,喜欢它灵动精简、毫不拖沓的文风。喜欢吴淡如温暖的笔触,喜欢刘同字里行间渗透的正能量,将毕淑敏那句“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徜徉在书的海洋,时间就像一尾游鱼,悄悄潜入岁月的湖底。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我开始终日惴惴不安,我能干什么呢?我的未来在哪儿啊?我手足无措,只好又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大量阅读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希望能从前辈那儿寻找答案。果然,当打开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就坐在你对面,他慈眉善目,儒雅谦和,他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让你少吃一堑,多长一智,他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照亮你前行的路,他让你懂得“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这世上任何事,无论结果,只要你拼尽全力去做了便已足够。如果说成功的路有捷径可走,那一定是多读书,聪明的人会吸取別人的教训,长自己的经验。每当我钻进了思维的死胡同,就去图书馆坐两个小时,我总能在书里找到想要的答案,总能在书中获得意外的惊喜,那些字字珠玑的文章,总能重塑我的三观,荡涤我的灵魂。
书上说,“把人生当战场的人,遇到的永远是挑战,激而烈;把人生当旅程的人,遇到的永远是风景,淡而远。”我愿把人生当作旅程,看见的一切都是风景,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伙伴,而书,就是指引我方向的地图。诚然,书永远也没有电影那样生动,没有歌曲那般甜美,没有舞蹈那么令人赏心悦目。它不是咖啡,不能让人振奋;也不是可乐,不能给人凉爽,可它更像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无色无味,却又耐人寻味。
如今,我已不是那个托着腮、幻想童话故事的黄毛丫头;也不是那个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的中学生。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我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小朋友们在图书角分享图书,他们还不太认识字,但那一张张认真的小脸儿却总能打动我,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想起那些伴着书香成长的日子。
这世上从不缺少美貌的女子,她们像鲜花一样,枯萎了一片,又盛开了一片。你的年轻,总有一天会成为昨天,然而若多读书,待到年华逝去,容颜不再,却可以多一份智慧与修养,内涵和气质。等到落英缤纷,还能留下阵阵馨香。我不够高挑,也不够漂亮,庆幸从小读书,能拥有些许恬淡文雅的气质。我从不用香水,但愿这书香,自成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