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自主的教师专业伦理构建

2017-04-10 05:19宋一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8期

[摘要]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变是历史的趋势,然而当前教师专业伦理的困境主要是在制度规则下教师专业自主的缺失和实践中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的缺失。要解决目前的困境,需要从外部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尊重教师的专业判断,而作为教师自身,则需要提升专业自主决策能力。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专业伦理;专业自主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教师的专业伦理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过去,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概括性要求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不仅是要求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有所提高,还要求教师具有与专门职业相匹配的的专业伦理精神,需要表现出作为一种专业人员所应有的专业服务精神。

教师的专业伦理不仅是对教师的品性和授业行为的正当性的要求和规范,也承担着引导教师在专业实践中就行伦理判断的使命。对于教师而言,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可以对他们教学实际情境中所遇到的种种状况提供一定的指导,但是由于道德规范的制定主体的不同,往往将成为教师内心道德冲突的起源,造成教师陷于道德“情-理”两难的困境,从而影响教师对于规范的认同感以及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1 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变

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在一定的语境下是可以通用的,但两者也存在着区别,厘清专业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对于教师专业伦理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伦理的英文基本含义是:l. system of moral principles,rules of conduct;2.moral soundness.[ ]前者的意思是道德规则系统,德行的规则;后者是指行为的准绳以及道德原则的可靠性、合理性。二者相比,道德注重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而伦理更注重客观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客观性。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变,有利于打破根据传统的经验进行的简单推衍,即从一些优秀教师身上提炼出“完美”的“道德家”的品性,并由此概括出对整个教师行业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说是优秀教师所能达到的标准,但对一般教师而言,这往往只是一种美好、崇高的理想,属于道德高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达到这样的道德境界的教师屈指可数,使这种道德规范最终失去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价值。相对而言,“教师专业伦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以及可操作性,它是针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制订的相应的伦理规范,反映了整个教师行业“行为主体和主体行为的不可替代性”;[ ]它改变了传统师德建立的那种依靠经验的模式,借助理论的指导、通过实践的践行、运用演绎的方法建立规范,是真正立足于教师专业的伦理要求。

2 当前教师专业伦理建构的困境

2.1 制度规则下教师专业自主的缺失

“教师的自主性是教师把教学作为一种道德实践的前提”[ ],芬斯特马赫(Fenstermacher)指出,教师所具有的道德精神才是教师体现其独特的专业性所在。教师的专业伦理本质上是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对专业的认同及热爱,是在教师的职业良心、职业义务感等道德自律的精神驱动下实现的,然而各种制度、规则的制定往往是以他律的形式,外在的、强制性的渗透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使教师失去了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

2.2 实践中教师的专业自主判断能力的缺失

在教育教學实践中,教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人,而教师的专业又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这是导致教师伦理困境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相同的教育情境,不同教师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但是无论哪种不确定性,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道德判断和行动,这就会给教师带来伦理上的困境。

案例:

今天李老师班上学生的班费被偷了,李老师非常肯定偷窃的人,就是自己班上的学生。但是事后却没有人来自首。她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偷窃的严重性。因此,即使不管多晚放学,她也要查出到底是谁偷的。但是放学铃声已响过很久了,仍然没有人出来认错。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只是关注到事情的结果,即要查出到底是谁偷的东西,让学生明白偷窃的严重性。但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却缺少了伦理上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是否有权放学后留下学生?在未有充分证据前,是否可以留学生查案?因少数一、二位学生的错误,而惩罚全班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应该被尊重的权利等等这些问题。作为实践后果的考虑,教师们只是寻求了一系列松散的策略,既没有充分理解教育伦理情境的复杂性,又没有意识到这些行动的冲突实际上是在自己抽象的信仰和实际的规则之间的选择。

自主性越强的教师拥有的伦理知识越系统。把自身的基本信仰、规则和原则看作一种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的决策权,形成一个可能的框架有利于帮助教师在实际的道德情境中做出很好的决策。

3 专业自主视角下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

卡尔(David Carr)认为,任何一项可以称为专业的行业,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标准: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专业知识;满足一些独特的以实践标准形式得到表述的伦理标准;为招募新成员或训练,需要一定的组织与管理保证。[ ]为了在实践中做出独立的判断,专业实践者需要有高度的自主性。因此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进行。

3.1 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

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专业伦理规范,着眼于行业外部的监督与管制,是一种外部的规定与限制,在此状态下,不利于教师对于其自身专业伦理的认同。研究表明,教师自主程度越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就越强,越忠于职守。[ ]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由一定的教师组织、专业团体在自我约束的精神指引下,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并颁布一套要求全体教师遵守和执行的“专业伦理信条”或“专业伦理准则”。通过这样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的专业伦理规范,可以使教师将外在的道德伦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伦理责任感,激发教师在实际道德情境中的“良知”。从而为保证教师独立、高效地开展教育专业工作提供了可能性,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中践行专业伦理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3.2尊重教师的专业判断

教师在学校、课堂中面临着多元的价值冲突与复杂的教育情境。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不仅需要教师内化专业伦理规范,而且需要教师知行合一,将内化了的规范转化为理性的专业伦理的判断。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做的每一个选择或判断,采取或回避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具有伦理意义。这就要求教师综合教学、学生、课堂、教师本身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各因素进行及时的、准确的专业伦理判断。只有给予教师基本的信任,尊重教师的专业判断,是教师进行的独立、准确的专业决策的前提。

3.3 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决策能力

专业自主决策是教师发展过程中伦理实践的基本特征。利伯曼指出实现专业伦理的重要条件就是“在专业自律的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使教师能意识到自己的決策过程,清楚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取向,将有助于教师作出伦理决策。这种决策包括认识和行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可以预见的伦理事件持有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是指当他们在变化的情境中突遇某些事件与困惑时的行动承担。“

伦理知识在本质上是个体处理伦理问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其让教师能够自觉地用伦理眼光审视日常的教学活动,发现其中蕴涵的伦理问题;让教师能够将核心道德原则与复杂的教学情境‘对接起来,建立某种实践的联系;同时激发教师的道德勇气,解决伦理难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发展的是主体,也是发展的客体,教师自身在专业活动中应自觉地学习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自我批判与发思,将内化于心的教师专业伦理意识外显于自己的行为与方式之上在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专业自主决策的能力的提升。[6-9]

此外,学校应建立全面、系统的专业支持系统,让教师在开放、安全的情境中能够随时获得反馈和支持。例如借助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把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伦理性问题,尤其是两难问题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使教师通过合作和对话探寻问题的缘由,在思想的碰撞中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自主决策能力。

我们应顺应时代变化,探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伦理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从教者真正从内心、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这个职业,在自主的道德实践过程中提升其专业伦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394

[2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l):48-51.

[3 ]Fenstermacher,G D.Some Moral Considerations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A] //.John I.Goodlad, Roger Soder,Kenneth A.Sirotnik. The Moral Dimension of Teaching[C].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0:130-154.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人民教育,2008,18:10.

[5 ]郑金洲,黄向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日、俄师德规范简介[J].教育参考(师德教育专辑),1997.

[6 ]王丽佳.全美教育协会现行专业伦理规范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 ]David Carr. Professional and Ethics in Teaching[M]. New York:Routlege,2000.

[8 ]罗清水.终生教育在国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研习资讯,1998(15)(4):236- 24

[9 ][加]伊丽莎白·坎普贝尔.伦理型教师[M].王凯,杜芳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宋一婷(1992- ),女,安徽黄山。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 教师教育,德育。